论独联体的一体化_独联体国家论文

论独联体的一体化_独联体国家论文

论独联体一体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联体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1年12月前苏联解体、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以来,独联体经历了一个从涣散走向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在当今世界一体化浪潮汹涌澎湃、区域合作呈多样化发展的形势下,独联体一体化有何特点,前景如何,本文拟对此作一分析。

独联体的建立是一个矛盾和妥协的产物,它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前苏联的瓦解过程。在其成立初期,由于各成员国在一系列历史和遗留问题上存在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在民族主义浪潮的冲击下,独联体内一片纷争,各自为政,联合签署的协议大多没有得到认真执行,呈现出“独”而不“联”的涣散状态。自1993年以来,独联体各国重新聚集在一起,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独联体内部强烈的离心倾向逐渐被联合倾向所取代,呈现出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其分散聚合,主要有以下原因所致:

1.前苏联解体打破了各国原有的协作和依存关系,给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有着十分紧密、难以割舍的多方面的联系。各民族的文化也在密切的交流中得到了弘扬和发展,散居在各国的2000多万俄罗斯人已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前苏联时代,国民生产总值的大约20%是靠各国的经济联系实现的。前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分道扬镳,强大的苏军被肢解,传统的文化联系被切断,许多家庭变成由不同国籍的人组成,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被迫返回自己的祖国,使所在国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尤为严重的是,独联体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彼此增设关卡,互相封锁,各自为政,使统一的市场支离破碎,经济急骤下降。据估算,前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国生产下降的50%,国民生产总值下降的30—60%,是因为各国传统的经济联系中断所致。此外,各国又围绕前苏联遗留下来的遗产、债务、领土等问题争执不休,甚至爆发战争。因此,各国痛定思痛,迫切需要恢复中断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联系,加强合作。

2.对西方援助幻想的破灭迫使各国加强内部合作。前苏联解体之初,独联体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西方的援助抱有幻想。俄罗斯指望依靠西方的巨额贷款恢复经济,顺利地实行私有化和经济转轨。其它独联体国家则不仅希望西方提供经济援助,还希望西方支持自己的独立。然而当独联体各国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时,西方出于对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担心,出于对独联体可能成为西方援助的无底洞的忧虑,对独联体各国许诺甚多,兑现很少,既没有提供大批贷款,也没有向俄以外的其它独联体国家提供保护。这使俄罗斯与独联体其它国家对西方彻底失望,不得不回过头来依靠独联体解决自己面临的各种问题。

3.俄罗斯加强对独联体的外交促进了独联体的一体化。独联体成立之初,独联体其它国家把自己的贫穷归咎于莫斯科的掠夺,俄罗斯则认为自己的贫穷是因为受落后的各加盟共和国的拖累,对独联体采取了“丢包袱”的政策,形式上保持独联体的存在,实际上任其自由发展。但是独联体成立两年来,西方国家和周边一些国家对独联体的渗透、干涉严重侵犯了俄的地缘政治利益,对俄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在国内民族主义的压力下,在对亲西方的外交政策一片批评的声浪中,俄调整了对独联体的政策,开始对独联体实施“门罗主义”。在经济上,“保持和发展统一的经济空间”,“以在新的市场基础上重新实行一体化”;在政治上,“在共同利益和自愿参加的基础上,把独联体变成国际交往的主权客体间的有效的国际组织”,“要使独联体及独联体的各种机构成为其成员国间的政治互助机制,成为协调政治方针和显示其共同利益的手段”;在军事上,建立集体安全委员会,组建独联体调解冲突力量,签订双边军事合作或协调行动的协定。此外,保持和加强科技文化合作,就旅居国外俄罗斯公民权利签订条约或协议等等。

主要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1993年以来,独联体开始向一体化迈进。1993年1月22日,独联体各国元首在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聚会, 与会7国领导人签署了《独联体章程》, 强调各成员国履行独联体通过的各项决议,在独联体内部实行经济、政治和军事一体化,标志着独联体向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此后,独联体各国在各个领域不断加强合作。特别是1993年12月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举行的独联体12国元首会议,通过了《阿什哈巴德宣言》,表明了独联体各国“为了完成各国人民的意愿扩大和加强独联体各国之间传统的、历史形成的友好合作理解关系的坚定决心”。与会者主张,保留在几十年共同历史中形成的所有好的东西,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和个人交往方面把独联体各国人民联系在一起,并要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合作。此后,独联体沿着一体化的方向稳步前进。

纵览独联体一体化的发展轨迹,独联体的一体化是朝着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盘一体化方向努力。由于经济一体化比较符合所有成员国的愿望,发展比较顺利,军事、政治一体化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总的看来,当前独联体的一体化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当前独联体的一体化主要是为了恢复中断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建立新型的合作方式。由于骤然的分裂使独联体各国深受其害,各国决心恢复传统的、 历史形成的友好合作关系。 在1993年1月在明斯克召开的独联体首脑会议上, 各国签署了成立独联体跨国银行、经济协调委员会等协定,使几乎破裂的经济空间有所恢复。这次会议还结束了关于章程问题所进行的长达一年的争论,7 国首脑签署了《独联体章程》,表明独联体多数国家在政治上、组织上进入了团结与合作阶段。在军事上,早在1992年3月, 独联体国家领导人在基辅签署了《关于军事观察家小组和集体力量维护独联体和平的协定》,开始进行军事合作。俄罗斯还与其它独联体国家签署了一系列防空、保卫边界的协议,逐步恢复了统一的军事战略空间。

在此基础上,独联体各国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在经济上,1993年9月和1994年4月,独联体各国相继就建立经济联盟和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规定成员国间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建立统一的信贷政策,逐步取消关税,过渡到关税同盟。1994年10 月, 独联体元首举行了第16次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一体化的思想基础,建立了独联体成立3 年以来的第一个超国家机构跨国经济联盟委员会,签署了《独联体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方针》、《独联体一体化发展的前景计划》等一体化重要文件,为跨国经济联盟委员会有效行使职能和实行经济一体化规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这次会议表明独联体一体化由务虚发展到务实阶段,是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在政治上,1993年12月,独联体各国首脑就相互协作机制达成协议,提高了政治合作程度。目前,独联体政治机制的运行已进入了正常轨道。在军事上,1993年5月,独联体6国首脑在塔什干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不久,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也相继加入该条约。7月, 独联体国防部长理事会通过了独联体集体安全构想,成立了集体安全理事会。8月,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部被改组为协调军事合作指挥部,作为独联体国防部长委员会的常设工作机构。12月,俄罗斯等8国又签署了军事和技术合作协定, 进一步加强了早先通过的集体安全条约。目前独联体在协调军事行动、联合解决内部冲突方面初见成效。以俄罗斯为主的独联体维持和平部队先后进驻塔吉克斯坦、南奥塞梯、摩尔多瓦,对冲突地区实施武装隔离,从而稳定了这些地区的局势。

2.在一体化过程中俄罗斯居于主导地位,独联体其它国家对俄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在独联体诸国中,作为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综合国力独占鳌头,远远超出独联体其它国家。在前苏联时期,许多加盟共和国的财政都需要依靠中央拨款,各共和国经济利益的3/4是靠俄实现的。 现在俄罗斯承担着苏联三分之二的债务,是独联体中强大的支柱,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1993年12月阿什哈巴德会议上,与会的独联体各国首脑一致推举叶利钦为独联体主席。独联体成立后,单在1992年俄自身经济大滑坡的情况下,独联体其它国家仍然从俄获取了68 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土库曼斯坦70%以上的财政支出是由俄提供的。塔吉克斯坦也是仰仗俄的巨额贷款维持国计民生,1994年就从俄贷款1200亿卢布。中亚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须靠俄的帮助来振兴经济。就连独联体内工业基础雄厚的第二大国乌克兰,其最终产品自给率仅20%,它对俄的石油和天然气依赖也十分严重。与此同时,俄罗斯还是独联体其它国家产品的最主要的大市场。由于大多数独联体国家短期内难以建立本国军队,不堪担负沉重的军费,其边界甚至国内安全都要依靠俄军保卫。如面临阿富汗原教旨主义者支持的反政府武装严重威胁的塔吉克斯坦,其塔阿边界就由2.4万名俄军保卫,塔首都杜尚别也由俄军第201摩步师守卫,负责维持塔国内局势的稳定。俄军第124摩步师的2000 名官兵则守卫着亚美尼亚与土耳其、伊朗的边界。土库曼斯坦与伊朗的边界,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的边界,也由俄军负责守卫。俄还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签署了共同保卫外部边界的备忘录。

3.一体化过程与俄罗斯对独联体其它国家的控制过程相伴随,一体化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不可否认,独联体的一体化具有较强的自愿性。但是,不少独联体国家具有较强的民族独立意识。出于对大俄罗斯主义的恐惧,它们对一体化尤其是政治、军事方面的一体化心存疑虑,裹足不前。俄罗斯为了维持自己的国家利益,保卫国家安全,试图通过一体化操纵、控制其它独联体国家。为此俄广泛运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手段,对对一体化反对或持有异议的其它独联体国家频频施压,迫使它们在一体化问题上采取积极行动,并按俄的一体化构想行事。如乌克兰在独立后与俄在一系列问题上争执不休,把独联体当作“文明离婚的机构”,积极发展与西方的经济、军事关系。对此俄不断以减少和中断石油、天然气的供应向乌施压,迫使乌放弃了对俄和对一体化的强硬立场,开始参加独联体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合作。俄还控制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的出口天然气和石油的管道,把它们纳入独联体的经济一体化轨道。并成功地迫使土库曼斯坦于1993年率先与俄签署了双边军事协定和双重国籍协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迟迟不加入独联体,并且积极发展同西方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试图彻底摆脱俄的影响。俄在格鲁吉亚内战中支持格反政府武装,在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纳戈尔诺一卡拉巴赫冲突中偏袒亚美尼亚,迫使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在1993年9月和10 月先后加入独联体。

4.在一体化过程中,在多边关系发展的同时,又伴随着双边化和地区化的倾向。由于独联体的合作、协调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发挥的作用有限,所以独联体各国在发展多边合作的同时,也重视发展双边合作。俄罗斯已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阿塞拜疆等国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乌克兰与格鲁吉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相互间也签订了友好睦邻合作条约。摩尔多瓦和乌克兰还签署了军事合作协定。迄今为止,独联体内的不少问题是通过双边途径解决的。与此同时,独联体各国还重视发展地区性合作关系。1993年以来,中亚5国领导人就联合发展问题经常会晤, 一致主张在经济、金融及其它领域实行协调一致的政策,并提出了建立“中亚人民联盟”的动议。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3国已建立了经济军事同盟。目前中亚5国的一体化发展较快。 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也开始消除分歧,3 国首脑已与俄罗斯领导人举行了会晤,对该地区日益复杂的军事政治形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摆脱该地区危机的出路。独联体内部多边、双边和地区合作关系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独联体的一体化。

为推动独联体进一步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各共和国相继提出了一些新的构想和主张。最为突出的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于1994年上半年提出的“欧亚联盟方案”。该方案参照欧洲联盟的经验,主张在保持前苏联各共和国主权和平等的情况下,维持原联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一体化,加强多边合作,摆脱各国面临的危机,保持前苏联范围内的稳定。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今年5 月在明斯克召开的独联体首脑会议之前提出:“将来,独联体有可能成为类似欧洲联盟那样的组织,这样各成员国可以享有完全的独立,但同时把各国问题放在一些解决。”俄还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在独联体内部废除国与国边界的建议。但俄的这个建议遭到出席这次会议的一些独联体国家领导人的反对,主要担心俄罗斯会象前苏联那样恢复对各国的控制。

从现实情况看,一体化不会导致恢复前苏联。因为除俄罗斯外,其它独联体国家都不同意,处于衰落时期的俄罗斯也没有相应的能力,国际环境也不容许俄走恢复苏联的老路。由于独联体内部的政治格局与经济状况与欧洲不同,因此不具备形成欧洲联盟的条件,纳氏的“欧亚联盟”的设想条件尚未成熟。当前,在独联体一体化的前进道路上存在一系列不利因素。

1.俄罗斯与独联体其它国家一体化的目标不同,俄罗斯理解的一体化是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盘一体化。俄意在同各国确立对等交换关系,提高所提供的能源的收益,保持传统的销售市场和战略原料来源。俄追求的目标是通过经济一体化促进政治和军事一体化,把独联体变成俄的经济和安全势力范围。独联体其它国家所希望的一体化主要是恢复各国间的经济协作关系,协调经济政策,并试图借助俄提供的各种优惠,如低于世界市场价格的能源和技术商品,宽厚的还债条件,优惠贷款和低关税等,尽快走出经济困境,从而摆脱对俄的依赖,实现真正独立的目标。显而易见,这将是独联体一体化前进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2.俄罗斯的经济滑坡、独联体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对一体化具有不利影响。当今的俄罗斯已由超级大国沦为二流强国,尤其是近年来经济持续下降,经济改革困难重重,俄不可能长期向独联体其它国家提供优厚的援助。俄国内一些政治家已表示反对牺牲俄的经济利益去搞经济联盟,认为这是背包袱,会影响俄的经济振兴。他们反对集体安全条约,认为充当前苏联地区的安全保证人可能陷入独联体国家间战争的泥潭,主张在切实理解俄罗斯民族利益的基础上采取实用主义立场,发展同各国有区别的双边关系。而且俄罗斯经济是独联体其它各国经济的晴雨表,其经济兴衰关系到各国经济的兴衰,俄罗斯经济不能早日走出低谷无疑不利于独联体一体化的发展。

在独联体内部,各国之间存在着种种民族矛盾、领土纠纷、遗产纷争。俄罗斯与独联体其它国家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独联体其它国家在历史上几乎都毫无例外地被俄征服过,都受过沙皇俄国的奴役,加入前苏联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大俄罗斯主义的压迫和歧视,它们与俄之间存在着深刻、复杂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前苏联解体后,双方又在瓜分前苏联遗产、境外俄罗斯驻军和俄罗斯人等问题上产生纠葛。具有较强的民族独立意识的独联体其它国家对大俄罗斯主义惴惴不安,时刻担心在一体化过程中大俄罗斯主义的膨胀会吞并掉它们的独立成果,普遍害怕本国利益受到损害。上述矛盾深深地影响着独联体的一体化进程。倘若各方对矛盾处置不当,导致矛盾的尖锐化,将会阻碍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3.西方势力的牵制。尽管俄罗斯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已与西方相同,但是双方利益远非一致。一旦独联体真正实现了俄所希望的一体化,将会改变欧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威胁到西方利益。为此西方国家已逐渐拉开与俄的距离,采取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种手段拉拢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等独联体国家,积极干预独联体内部事务,对一体化进程加以牵制。1993年以来,西方已多次警告俄,不要在境外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对独联体内部事务施加影响。事实上,西方政策的变化已在独联体内部引发出新的离心倾向,同时也促使俄加大了对独联体其它国家的压力,使俄与独联体其它国家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对独联体的一体化产生了负面作用。

总的看来,今后独联体各国将继续加强相互间的合作,独联体一体化的趋势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但由于独联体内部矛盾异常复杂,再加上外部势力的影响,独联体一体化的道路将是坎坷不平的。

标签:;  ;  ;  ;  

论独联体的一体化_独联体国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