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波吕宏王俊欧阳张宁叶娟杨刚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621700)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在重症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6例重症哮喘患者分为2组,每组1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改善通气治疗;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治疗组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显示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能有效治疗重症哮喘导致的呼吸衰竭。
【关键词】重症哮喘;无创正压通气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116-01
重症哮喘为呼吸内科及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症,约为支气管哮喘的20%,病死率高。我科2009年-2011年共收治36 例,现回顾性分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对重症哮喘治疗的血气分析结果。
1 方法
36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 版重度哮喘诊断标准,均合并II型呼吸衰竭。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8例,男11 例,女7例,年龄32—76 岁,平均年龄57 岁,给予常规抗感染、激素、β2 受体兴奋剂、呼吸兴奋剂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等治疗,抗感染经验性使用以3代头孢、氟喹诺酮为主,痰培养回示后根据情况依据药敏调整用药。治疗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5—73 岁,平均年龄60 岁。除上述治疗外,增加美国伟康Harmany BiPAP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无呼吸兴奋剂治疗。FiO23—5L/分,通气频率14—16次/分,通气模式S/T,IPAP8—20cmHg,EPAP4—6cmHg。以下情况未给予无创通气治疗:1)昏迷及严重意识障碍。2)大量气道分泌物。3)合并气胸。4)血流动力学不稳定。5)上气道或颌面部损伤术后、畸形、不能配合或面罩不适等。肺大泡患者IPAP 限制在14cmH2O以内。治疗时间为24 小时,该时间包括因吃饭、饮水等中断时间。
2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2h血气分析、神志、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情况。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有受试者的资料和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检测指标进行方差齐性和正态分布检验后,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3 结果
治疗组5例患者首次带面罩后感觉胸闷、憋气,8例感恐惧。经医护人员解释及心理辅导,顺利接受机械通气;3例患者通气治疗出现面部不适,经调节面罩松紧及通气压力后好转;;2例出现了鼻面部皮肤的红肿,1例鼻梁部皮肤呈压迫性充血;4 例出现腹胀;上述不适停机后消失。治疗组16例好转出院。2例无效者中, 1例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1 例自动放弃出院。对照组18 例患者中,15 例经治疗好转出院,3例无效者中,1例死亡(死于严重心力衰竭),1 例患者改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1 例自动放弃治疗。治疗组好转率(88.9%,16/18)、气管插管率(5.56%,1/18),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83.3%,15/18)、(5.56%,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日(13±2)d与对照组(18±4)d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及生命体征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更为明显。
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变化见表1,表2。
4 讨论
多数重症哮喘患者经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祛痰及纠酸、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后能缓解,但仍有1%~3%病情继续恶化,发生严重呼吸衰竭,死亡率高达3.35 一5.82%[1]。随着无创通气技术的不断完善,国内外学者将此技术逐渐用于重症哮喘,取得较好效果,并不断获得重视[3]。无创通气治疗哮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清醒合作的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急性面部创伤; 不需要气管插管来保护气道或清除过多的分泌物。重症哮喘因为支气管平滑肌严重痉挛,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气道阻力增高,气流受限,肺潮气量减少,肺顺应性差,并且存在呼吸肌疲劳,使跨肺压降低,导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无创通气能克服哮喘患者的气道高阻力,减少呼吸功消耗,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组织耗氧与二氧化碳的产生,从而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对抗哮喘患者所产的内源性呼吸末正压(PEEPi),防止小气道和肺泡萎陷,改善弥散功能,增加潮气量,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增加氧合,从而提高PO2,降低PCO2,改善组织缺氧和临床症状。
本组病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血气指标、生命体征等方面的好转均较为明显,但治疗组血气分析指标好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前者明显较后者缩短,显示无创通气技术治疗重症哮喘效果明显。治疗组除无创呼吸机及未用呼吸兴奋剂外,其余治疗与对照组并无不同,因此对II型呼吸衰竭呼吸机的作用明显好于呼吸兴奋剂。
参考文献
[1] 董碧蓉. 难治性重症哮喘治疗进展[J]. 现代临床医学,2005,31(4):290-292.
[2] 刘又宁等,呼吸末正压及持续气道内正压机械通气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91.14(4).156-158.
论文作者:冯波吕宏王俊欧阳张宁叶娟杨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哮喘论文; 呼吸论文; 患者论文; 正压论文; 重症论文; 血气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