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304031988****0635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之快已经远超其它行业,与此同时,行业中不规范的行为,资质不足的企业也开始大量出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出现了许多由于质量不达标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在整顿市场,规范施工的同时,对于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并有效控制施工质量成为了行业内研究的问题。本文就将从这两方面入手,提出一些专业性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引言:
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最关注的问题,质量不达标,将无法通过验收,甚至会在施工期间出现严重事故,对所有参与施工人员的安全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控制施工质量需要做好日常施工管理,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从施工的多个环节入手,控制所有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任务。
一、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一)不断完善工程管理机制体制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涵盖了众多工程有关环节的工作,需要从始至终落实并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前期制定的管理机制体制在实际开展工作时会发现许多疏漏,需要不断的补充、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对象包括施工前的招投标,施工规划、施工、竣工验收。期间需要控制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施工成本,对人员、设备、材料进行合理配置,最大化的利用。想要有效、有序完成以上工作,必须以相对完善的机制体制为依据。要在岗位机制中体现出各岗位人员的责任,制定出严格的工作标准,将施工情况与各岗位人员的薪资待遇直接挂钩,这样才能确保施工管理者在工作中得到其它岗位人员的积极配合,从而顺利开展工作。
(二)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建筑工程管理者必须具备极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能够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将工程中所有的人员、材料、设备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最低的成本投入,最短的时间内,追求最高的施工质量和工程效益。因此在施工前,要进行综合性的施工评估,根据实际工作量对各部门的工作需求进行统计,配置施工人员,控制施工人员数量。经大量的实践证明,制定流动机制能够使人员管理工作更加灵活,也能够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对于施工材料,也要根据工程量来计算,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通过现场监督杜绝材料浪费。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需要利用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设备租赁费用占据了工程施工费用的较大部分[1]。工程管理者要对选择的大型设备及所消耗的资金进行计算和衡量,在性能、工作量相同的情况下,择优选择更合理的价格和配置。做好以上工作将节约大量的施工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效益。
(三)协调各岗位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多个工种协同合作,施工程序复杂,需要精准配合,做好沟通,如果在中间出现了漏洞很容易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延误进度。工程管理者要负责协调好各个环节,使各个工种的施工人员有序配合,顺利完成任务,减少问题的出现,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
(四)加强质量监管
建筑工程质量与参与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施工材料、设备以及施工程序等都有直接关系,这也是工程管理最为主要的任务。质量监管工作需要落实到每一项细化的工作中,体现于每一个细节。施工期间,对于施工材料,要从采购、保存、使用等环节全面监督,严格控制不合格材料、设备及不专业技术的使用[2]。对施工程序进行现场监督,了解施工中存在的技术漏洞,及时发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工程监理要负责对施工全程的监控。完工后进行质量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参与施工的人员,要在事前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剔除掉一些专业资质不足,经验不丰富的人员。在施工期间,对于操作不规范,施工技术不合格的施工者,及时进行替换。按照工程质量审核结果来核算人员的绩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施工人员的规范施工意识。
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直接体现于工程最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是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质量管理需要落实于多项工作中,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控制材料质量
建筑工程对施工材料的需求量是极大的,材料的质量也决定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材料的选择和采购上一定要严格把关。首先,要选择行业内值得信赖的供应商,保证所有材料都有出厂证明及合格证明。当然,在质量达标的情况下,也要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其次,要根据施工实际需求明确材料的型号。材料的使用也会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在配比混凝土时,如果材料比例不合理,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才购进材料后,妥善存放,否则受环境影响,材料会发生质变,无法使用。
(二)加大现场管理力度
在施工期间,一些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是无法提前预估的,只能通过现场监督来发现,因此工程管理者必须要加大现场监督的力度,及时发现一些影响工程质量的潜在问题。例如,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在浇灌混凝土后,还未沥干,就开始了下一道工序,在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专人在现场监督是无法及时发现的。对于现场监督时施工的具体情况,要详细记录,在出现问题后才能有据可依,分析问题的原因。多记录和分析施工情况也能够发现一些隐性的问题,使施工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施行质量承包责任制
质量承包责任制就是在施工前,为各个施工环节安排专人去负责,在出现了质量问题时直接追求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这种制度和质量管理模式,解决了由于工程管理者精力不足,管理力度不够大的问题,延长了自己的手臂[3]。落实责任机制提高了各岗位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能够使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卓有成效。在安排负责人时,要根据施工环节的特点和技术要求,选择经验丰富的人员,这样才能够对具体的施工工作进行有效指导,找出质量问题和隐患。
(四)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建筑工程完工后,需要接受全面的质量检查和验收,这也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如今混乱的市场秩序下,许多建筑企业都会在施工验收期间弄虚作假,蒙混过关,后期工程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损害客户利益,也损害了企业的自身形象。这种情况是应该从根本上杜绝的。在工程竣工后,企业管理者应派遣专业人员对建筑各部分质量进行自检,检验合格后再申请验收,对于验收中指出的问题及时调整,确保建筑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三、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具体工作因工程而异,但是无外乎材料管理、人员管理、工序管理、竣工验收几个环节。如今建筑行业内的不规范行为已经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频发的建筑质量问题使社会对这一问题愈发关注。建筑企业必须严格要求自身,管理者也要真正负起责任,杜绝一些影响建筑质量问题的存在,严格依照国家标准完成施工工作,共同携手维护行业秩序,推动建筑事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186-187.
[2]王凯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途径[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2.13.
[3]赵冉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J].科技创业家2013.05.24.
论文作者:宋智睿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工作论文; 管理者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