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讷河市 161300
【摘 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普外科术后患者应用镇痛泵28例,将28例择期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观察组术后护理给予应用镇痛泵,对照组给予肌注哌替啶、强痛定、曲马多等止痛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为此对术后患者应用镇痛泵镇痛并加强护理措施,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临床效果肯定。
【关键词】普外科术后;镇痛泵;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34-01
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是在患者的硬膜外管或静脉输液管接上置有镇痛药物的自控注射泵,由患者按需注射而获得满意效果的一种方法。与传统的肌肉注射麻醉镇痛药相比,镇痛泵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血药浓度维持恒定,可根据个体对止痛药的不同需要而投放用药等优点。疼痛经常让患者的身体感觉到痛苦,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精神和心理。尤其是普外科手术,它的术后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呼吸,改变血流动力学。镇痛泵是近年来麻醉科术后使用的一种工具,能稳定患者血浆浓度,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需要护理人员有效护理来减轻患者疼痛。
1.资料与方法
1.1相关知识背景
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是机体对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一种伤害性刺激,它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不但给患者带来肉体和精神的痛苦,而且不利于疾病恢复,甚至可导致呼吸、泌尿、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并可发生呼吸、泌尿以及心血管系统等各种并发症。据报道,75 % 的手术患者有明显的术后疼痛。长期以来临床常用的口服肌注及静脉注射等术后镇痛方法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疗效。应用镇痛泵镇痛是在患者的硬膜外管或静脉输液管接上置有镇痛药物的自控注射泵,由患者按需注射而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一种方法。
1.2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普外科术后患者应用镇痛泵28例,这28例患者中,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23 ~ 68 岁,平均(42.30 ± 4.62)岁。消化道手术13 例,甲状腺手术11例、乳腺手术2例、腹股沟疝修补术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术前护士与麻醉师一起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应用镇痛泵方法的优点,教会患者使用应用镇痛泵的操作要领,尤其要讲明术后止痛的重要性,征得患者与家属的同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3 护理方法
在应用镇痛泵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术毕安返病房后,护士严密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情况,尤其注意监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以防发生呼吸抑制等。对于镇痛泵管道护理要使用硬膜外导管给药的患者,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硬膜外腔感染。穿刺部位用无菌贴膜固定,硬膜外导管用5 × 35cm 的无菌胶带固定后从颈下引出,防止脱落。更换无菌贴膜1 次/d,调整固定导管切勿用暴力拖、拉、拽,以免管道扭曲、打折甚至脱落而影响镇痛效果。如果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时,在护理时要注意一下方面:恶心、呕吐;由于止痛药作用于大脑呕吐中枢而诱发体内释放内源性组织胺的结果。术后只要病情允许尽早进食及离床活动。出现呕吐时应让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呕吐物误吸。用双手按压切口两侧,以免腹压增加,诱发疼痛出血。同时可使用胃复安镇吐。
还要做好导尿管的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对于腹胀、便秘:镇痛泵中含阿片类药物,对肠蠕动产生抑制,可致部分患者发生腹胀、便秘等。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日常饮食增加高纤维、易消化食物。出现腹胀、便秘时,遵医嘱可予番泻叶泡服或开塞露纳肛,或配合针灸理疗。万一遇到呼吸衰竭时要注意:镇痛泵镇痛虽然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但危害性极大,呼吸频率作为观察呼吸抑制的常规指标不够灵敏,应尽可能采用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同时注意患者神志、表情变化。加强巡视,协助病人采取半坐位与平卧位交替,来减轻对呼吸的影响,一旦发现呼吸< 10 次/min,要立即报告医生,夹闭镇痛泵,按医嘱及时处理。
2.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恶心呕吐3 例,尿潴留4例,低血压2 例,呼吸抑制1 例。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36. 67%),其中恶心呕吐5 例,尿潴留3 例,便秘1 例,低血压1例,呼吸抑制1 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使用镇痛泵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应正确掌握镇痛泵 的使用方法,了解镇痛药物的药理作用,严密观察,加强管道管理,适时适当地指导患者,确保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讨论
术后疼痛是困扰手术患者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对患者手术后的康复十分不利,而且会给患者造成明显的心理创伤。应用镇痛泵和高质量的相关护理不仅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疼痛,避免了间断肌肉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并能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虽在镇痛泵应用过程中可引起尿潴留、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但只要在应用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潜在或存在的护理问题和并发症,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临床效果肯定。
普外科术后患者应用镇痛泵护理时,还要注意麻醉及止痛类药物最危险的不良反应是抑制脑干的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引起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甚至呼吸抑制。虽然镇痛泵镇痛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极低,但由于该并发症危害甚大,故应密切观察,加强巡视,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急救措施。可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0 .4 mg 静注,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
护理人员对普外科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对自控镇痛泵的操作方法进行熟练地掌握,且在平时的工作当中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给予普外科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针对性的特殊护理措施不仅可以降低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竞男. 普外科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6)
[2] 哈秀民,徐九峰,李玉祥,闻春艳. 高龄骨折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的临床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12)
[3] 张卫飞. 应用自控镇痛泵治疗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和护理体会[J]. 中国药业. 2013(01)
论文作者:姜长娟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呼吸论文; 效果论文; 并发症论文; 疼痛论文; 普外科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