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市 100048)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发展技术的普及应用,大量智能网络设备的应用不断增多,使得我国正在慢慢进入大数据信息时代。因为目前的数据信息管理尚未完善,仍然处于前期开发阶段,因此极易造成信息被泄露等现象。要想真正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可靠,就一定要加大对信息数据的安全控制与评价。本文针对目前的大数据时代安全控制与评价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安全;控制机制;评价研究
1.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普及,使得信息数据与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在现阶段的信息数据发展过程中,因为安全管理不足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对内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根本上有效提高信息数据的安全稳定性。
2.大数据的基本内涵
由于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大面积普及应用,真正实现了全面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真正的深入我们的生产生活中,通常来讲,大数据是对目前的一些针对性数据进行收集、传输、处理、分析、存储等多个环节的应用。大数据有数据总量大、结构较复杂并且其涉及到的元素和规模都相当大的特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呈现和表达,比如说视频、图表等形式,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二次处理和分析,而其特点就是可以高效的对其进行批量处理,将原本分散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深度挖掘其社会效益价值。
3.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信息安全控制的必要性
现阶段信息数据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资源,但随之而来的信息数据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其安全风险不断增强,所以要想真正利用数据,发挥数据的价值,就一定要提高对网络信息数据的安全把控,不断优化处理方式,有效提高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另外信息数据的安全控制对确保整个网络的运行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有效规范网络信息数据的处理模式,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同时还要加强对一些重要数据的安全管理,特别是针对一些个人隐私、资金交易等数据,同时还要将有效数据进行区域限制,确保整个网络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4.大数据条件下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机制模式
4.1人员层是核心动力
在整个网络信息数据的管理过程中,由于针对网络人员所进行的一系列信息数据活动是难以控制的,所以要想真正有效的保护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就一定要认清安全管控人员的位置重要性,因为其相对来说处于信息控制的上游;对于相关信息数据人员大致可以分为网络人员、安全管控员、数据供应商、黑客及入侵者;以网络管控者的身份出发提高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就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数据安全责任意识,加大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只有从用户本身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根本上加强防范,这也是对数据信息的安全意识不充分所造成的,所以一定要加强对用户网络安全数据的深入贯彻,从而能够有效增强人们的信息数据安全意识底线,避免信息安全问题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环境层是环境支持
在开展信息数据安全的控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环境层来搭构必要的防护机制以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网络设备是整个互联网的运行基本要素,网络设备的稳定运行能够为信息数据安全提供保障;尤其是面对云端计算等新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同时也对整个网络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确保信息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和意义;面对大数据背景时代,打造完善的数据信息管理控制机制是充分发挥信息数据价值意义的重要前提,避免其信息数据安全问题的产生。
4.3技术层是方法支持
在对其进行控制时,方法层是利用各种安全防护机制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保护,体现其方法层的职能;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安全管控主要是根据两大方面来展开的,即防护机制和监测机制;安全防护机制主要是为了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避免其被不法分子破坏窃取,比如说防火墙的使用;而监测机制主要是对其进行数据监测,及时发现系统内部的漏洞和外界不法分子的入侵行为;目前的实时监测技术还不能进行潜在风险的排查,因此,一定要不断提高实时监测机制的功效,通过安全审查机制来提高其监测力度,能够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另外还可以采取匿名保护机制、数字水印方法等来提高对用户隐私的保护。
5.数据网络数据安全控制评价体系
5.1人员
人员体系内部主要以网络人员、网络数据服务供应商以及安全管控人员为主。而针对网络人员主要以安全意识培养和自我管控为主,通过对其网络行为的约束来提高安全性,网络数据服务供应商主要以安全责任行为为主,而网络安全管控人员主要以安全控制机制方法提高安全责任意识为主要方向。所以说无论从各个环节来看,人员安全评价机制是整个安全机制评价体系的关键内容,必须加强对于人员安全机制的控制,充分提高人员的安全防护责任意识,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稳定性。
5.2环境
环境安全评价机制主要有网络设备、网络法规与政策和法规等;网络设备主要是针对其运行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更加考验其储存传输能力以及深入挖掘水平;网络法规主要是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传输、处理等活动来实现对网络数据的安全把控;政策法规主要是通过规范立法相关网络安全行为来实现的,通过对网络行为的约束和限制来实现对安全的进一步管控,不断提高环境影响力,加强环境对安全行为的控制。
6.结语
大数据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对信息数据的安全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只有通过对现阶段的网络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找出其中潜在的影响因素,才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功能与作用。伴随着现如今信息数据安全问题的紧张性,越来越多的信息数据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完善信息数据的安全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其评价体系的作用,更好的为人们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汤应.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措施[J/OL].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01):50-51.
[2]孙红梅,贾瑞生.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研究[J].通信技术,2017,50(2):334-339.
[3]刘梦飞.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及防护措施[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21):59-61.
[4]胡坤,刘镝,刘明辉.大数据安全理解及应对策略研[J].电信科学,2014,30(2):112-117
论文作者:柴智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数据论文; 信息论文; 机制论文; 网络论文; 人员论文; 信息安全论文; 安全性论文; 《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