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高考综合试题谈中学地理研究与教学(一)_高考论文

从2005年高考综合试题谈中学地理研究与教学(一)_高考论文

从2005年高考文综试题(全国卷Ⅰ)看中学地理的学与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题论文,地理论文,全国卷论文,考文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05年试题给我们的新感觉、新启示

1.试题充分显示了其在高考选拔功能中的抽样性和代表性

今年高考地理试题中,自然地理所占比重很大[如第1、2、6、7、10、11、12、36(1)(3)、39(1)(2)(3)题],达近70%,是近年来所没有过的。而其中尤其以地形地质基础知识考查比重较大,如第1~4题组图为地层示意图,其中第1题考查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的关系;第5~7题组①②两图均为等高线地形图;第36题为地形剖面图及其分析;第39题为海域等深线图,(1)(2)(3)小题考查了相对高度、板块构造以及火山形成等地形地质知识,总分值约40分之多。这给我们的感觉好像不大合理,知识分布太偏窄。其实,高考是为选拔高层次人才服务的,不是水平测试,所以,其命题具有抽样性和典型性的特点;而且地形地质的知识原理是中学地理中最基础的主干知识,要求学生必须扎实掌握。

2.贴合热点,充分体现了试题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今年地理试题与社会热点结合的地方有:第1~4题组,是关于我国石油安全和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变化;第39题,是关于印尼火山引发海啸,与2004年底发生的印度洋地震海啸伤亡事件这个时事热点相呼应……总分值也达30多分。在政治历史学科中,涉及的社会时事如中央民族政策(暗含祖国统一;引入历史上民族英雄、民族战争也有此思想)、时尚(文学与时代;居民消费;互联网)、中美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农”及政策(农民收入、农民工权益、党在农村兴农富民的政策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区域经济合作及经济全球化等等,充分体现了试题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3.设计巧妙,凸显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思维特征

典型的如第36题,分析地形特征、土地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开发水能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可以根据所给出的地形剖面图来进行,但仅依据剖面图得出的答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错误的,必须放在题干所给信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个大区域背景下进行,也就是在每一个地形剖面所显示的地形特征的叙述中,都必须体现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低山丘陵为主”这样一个大环境;分析水能开发因素,除地形剖面显示的落差、峡谷条件外,还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较多、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河网较密这些因素;在分析该小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潜力时,除地形因素影响下的适宜发展耕作业、林果业和水能利用等外,还应该有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有利于农业的优越水热条件。所以,学生在分析这些具体的地理问题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区域地理特征,具备扎实的地理区域性思维功底。

4.图文信息量大,而且灵活,强化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文综试题中共出现图表信息达10处。其中地理试题全部在图示信息下设问:第1~4题组,5~7题组,8~9题组,10~12题组,4组题5幅图;第36题和39题,各3小题,全部在两幅区域图示下设问,而且这些图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要求较高。如第5~7题组,判断两个国家不能靠死记硬背,要求考生能把平时所学地理基础知识汇整起来,如①图中纬度位置是34°,西部临海,根据我们学过的地中海气候即分布在这样的位置,再据题中所给亚洲这个条件,就容易确定该海域名称是地中海。再如,第10~12题组,判断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除需基本的海水内部温度、盐度变化(曲线)等地理知识和规律外,还应该了解水下生物(叶绿素含量)的分布规律,海洋表层水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原理才能解决。第8~9题组更是摆脱常规的区位因素的考查模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下知识的重现,给出现成的几何示意图让学生做出基本的分析和判断。对基本能力的考查可以说既巧妙又妥当。

二、对今后地理的学和教得到的新认识、新策略

高考试题呈现的特点和渗透的信息告诉我们,在平时对地理学科的学与教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侥幸心理,扎扎实实打好地理知识基础,练好地理思维能力基本功,并适当接触时事,关注社会,灵活分析,主动探究,形成地理基本素养。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认识到高考作为选拔考试的性质,全面学习与复习

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其考试内容具有抽样的性质,所以,我们平时的学习与复习过程就不能带有侥幸的性质去猜和押,一定要扎扎实实,从地理事象、地理分布、地理基本概念,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的基本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的基本规律,一步一个脚印,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比如,今年试题以自然地理为主,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也有巧妙或隐性涉及:第1~4题组,石油的供需变化、市场的作用、垄断、管道运输就属于人文的内容;第5~7题组,以地中海沿岸的以色列和波斯湾沿岸的科威特为背景地图,就是关注当今社会的一些人文热点;第8~9题组,是关于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的内容,但对其他产业活动区位选择的评价都具有典型意义;第10~12题组,水域环境质量的变化,也是当今应该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而第12题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人文情境。第39题在于唤起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等。而第2、3、5~7、12、36、39题等都涉及具体的区域地理背景。又如,在自然地理中虽然地形地质知识考查较多,但其他知识也有适当涉及:第2题考到了日照、季节、气候、洋流、海峡等多方面的自然地理内容;第6题是位置、气候、植被和自然带的综合考查;第7题是经纬网、地理坐标、地图上距离的(量)算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第10~12题组考的是海水温度、盐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水生生物及其光合作用和表示自然地理事象或过程的曲线示意图的阅读能力等。因此,高考试题的特点就是在集中考查一些主干知识的同时,适当辐射其他知识面。我们在学习和复习时特别是在打基础阶段,就要全面、认真和细致,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呈“金字塔”型上升,如果这个“金字塔”里有不少漏洞或者结构不完善,就有倒塌的危险!

2.要学习与生活有用、社会有用、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做到学习活动与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高考试题往往与社会生活接轨,而且注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选拔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国家素质教育的纲要和思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而努力。在平时的学与教的过程中,不要有太强烈的应试思想和准备,从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走人生活生产实践、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高度着想,开展理论学习、模拟实验,积极参加实践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关注社会、关心生活、关爱环境等有益于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从而使其成长为知识厚实、能力过关、思想水准高、综合素质强的一代新人,而这样的人才还愁应对普通的高考吗?

3.在奠定地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地理观念和思想、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图形化、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和地理水平的长期培养和提高

知识的长期积累是根本。在这个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坚持不懈地注意自己地理意识、地理思维、地理能力、地理灵感的不断强化和形成,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金字塔”式的过程,需要踏踏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偷懒,需要付出汗水,付出劳动,甚至付出代价,当然得到的是回报(高考成功、成长成功的回报!)。

4.选取典例,得到启示,变静为动,灵活分析,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从高考给我们的信息和启示来看,我们的学习与教学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得到启示,变静为动,灵活分析,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例如,对中国各国土整治区的学习,就可选取一个典型地区作为案例,从其地理背景(包括各地理要素)、区域特征的整体把握和肢解分析,到国土整治的重点内容,以及该区域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方向等方面进行详细地示范性过程分析,形成一个初步模式,并供学习其他区域时借用。今年高考的第36题就是我们今后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最好启示、最佳途径和最妙的经典整合模式之一(将地形平面及剖面图作为问题的背景依托,将该国土整治区区域发展和治理的主干内容贯穿了起来)。通过这种案例式学法或教法,将中学(包括高中和初中)地理庞杂的内容组织和贯穿起来,避免一一去机械记忆、一一去“苦学”的局面,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形成能力的目标。这样,我们就会走上轻松度过学习生活、从容应对“变化多端的”高考的良性道路。

标签:;  ;  ;  ;  

从2005年高考综合试题谈中学地理研究与教学(一)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