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变电站安全风险及应急对策的分析论文_宋一成

地下变电站安全风险及应急对策的分析论文_宋一成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201204)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基础设施地下变电站建设也随之增多,由于其是在地下建设的变电站,建设时要面临复杂的地质情况,同时也为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增加挑战,文章就是针对地下变电站安全风险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共同思考。

关键词:变电站;安全风险;对策

前言:电力需求持续增长的趋势下,对变电站的安全性提出了新要求,城市中心地区是用电聚集区,因此变电站在市中心分布的也越来越密集。在寸土寸金的经济发达城市建设变电站是非常复杂的,基本上都建设在城市绿化带或者地下室,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对变电站的安全性要满足新要求。

一、地下变电站安全风险分析

(一)人身安全

地下空间相比于地面空间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发生事故时火场温度高、烟雾大,不容易扩散,毒气重,特别容易造成疏散人员在救援的过程中晕厥的现象,增加人员逃生、疏散的难度。因此人员在逃生时会更加依赖光源以及安全标识的程度,如果不具备这些因素会增加逃生难度,特殊的变电站SF6气体泄漏也会增加人身威胁,SF6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毒并且极易燃烧的气体,在火花、火弧的情况下能够分解多种产物,产生毒气危机人身安全[1]。

(二)电网安全风险

地下变电站构造结构复杂,施工以及维修时大型机械难以进入,只能运用预留吊装口进行作业,这极大的增加施工难度,尤其是在需要搬运、安装、维护的工作环节时,大大的延长了故障处理时间,以及电网恢复工作的时间,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三)水浸风险

在发生洪水时,地下变电站在地下,地势低洼,在没有良好防洪措施的情况下,雨水一定会进入变电站,形成局部水淹现象,严重损害变电站的设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地下水以及施工质量的影响,地下变电站建筑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渗水、沉降缝渗漏水、施工缝漏水、对拉螺栓渗水、固定架渗水等现象,地下防水工程质量不过关也会造成渗水现象,对于此如果不能及时排除或者解决系统故障,长期累积渗水会严重威胁地下变电站地基的坚固性,会增加变电站坍塌的风险。由于变电站的特殊性,长期潮湿、水汽大的环境中还容易造成联电的现象,增加了工作人员维修检查的安全风险,因此地下变电站的水浸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地下变电站安全风险的应急对策

(一)增强地下变电站投运前的准备工作

遵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是地下变电站安全设施和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到的,被称之为使用的“三同时”原则,检查好地下变电站的设施、器材、工作是投入运行前进行的,建立与运行环境相适应的变电站。地下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中最重要的就是运行方式以及运行环境。在配有SF6泄露报警仪的同时应该安装SF6电气设备洞室以及SF6气体净化回收装置。在安装通风、空调系统时还要配备在线监控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配备数量充足、合适的灭火器材、防毒面具、正压式呼吸器是消防系统必须具备的要素。

紧急情况发生时,具备照明和标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其能够帮助人员快速逃离危险环境。在安全风险发生的区域,逃生路一定要有高亮度的照明以及清晰的标识,选用发光材料制作标识并具有指示图形和亮度。这在地下室变电设备建设中更加重要,因为地下变电站地点的特殊性,增强了对光照设备的需求,布置照明光源的时候要增强合理性,并且应急灯的持续工作时间要遵照相关标准制定。

(二)编制变电站安全应急预案

确保发生突发事故时能够做出应急反应,就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减少事故发生及几率。在此之前还要进行安全演习,针对工作人员地下变电站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进行培训,切实保障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工作人员能够保持临危不乱的状态,维护地下变电站系统的安全运行。增强具体救援活动的指导性以及可操作性,制定与单位综合、专项应急预案相匹配的地下变电站现场应急预案。同时充分考虑火灾事故、人身事故、环境污染、设备事故、防洪、辅助设备失灵等因素,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应急预案,并配专项预案进行工作,最大限度的防范事故的发生。

(三)配备相应的应急资源

地下变电站空间狭小、方便性差是制约设备故障处理与日常维护的因素。因此就要配备充足的应急资源。辅助系统也要符合运行环境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备品配件。在需要使用吊装机械、设备对地下变电站施工时,要配有社会救援力量、应急药品、堵漏材料、防洪物资以及个体防护设备等,这些都是地下变电站的必须品。

(四)加强地下变电站的日常管理工作

将应急管理工作与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结合是应急工作常态化的趋势。随着时间的变化变电站内的设备、应急资源都随之产生变化,在不断积累应急知识、定期维修、改进应急预案的同时,增加应急预案执行的适应性和先进性,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演练,以及大型逃生模式的训练,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针对新上岗的员工一定要增加逃生知识培训的环节,让其在思想意识上树立安全观念,并进行岗前考评。为了让应急资源信息始终保持完好的状态,要有效提升应急资源的管理与更新、定期检查、维护等工作。另外加强外来人员的进站管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包括参观人员、外单位施工人员,因为外料人员不了解变电站内的具体情况,存在安全隐患。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并告知变电站的危险性,对其讲解安全逃生通道以及安全逃离报告的方式,保障在发生危险事故的时候,其能够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并安全逃生[2]。

结论:综合上述文章内容,在未来经济高速发展一定会伴随着地下变电站规模的扩大,因此变电站的安全风险会大大提升,基于此就需要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到风险控制工作中,建立健全的系统性风险管理制度,做到事先预防,提升变电站系统规避风险的能力,营造一个安全运行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薛华培.对城区地下变电站与民用建筑合建的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14(03):05-79.

[2]司徒苏荣.发达国家应急文化建设及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16,14(96):16-11

论文作者:宋一成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地下变电站安全风险及应急对策的分析论文_宋一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