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市政工程中道路施工的质量要求已经变得越来越高。增强质量控制效能,不仅可以有效防范车辆通行隐患,保障行人行车安全,而且对于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水平,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市政工程的使用年限也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在道路等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不仅制约了市政工程的总体使用效果,而且也隐含很大的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因此如何加强道路等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就成为了建筑行业和市政管理部门应当深入研究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市政道路的质量控制展开研究,从市政道路的质量管理问题入手,分析其需要采取的相应改进措施,从而促进市政道路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一、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定义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是指在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周期内,对整个工程所进行的有利的、全部的、和此工程相关的组织、协调、策划、监控等有关的项目管理的活动。管理的目标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完成此工程在最开始就制定好的建设项目的最完美的目标。通常情况下,约束的条件只包含有可以使用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对工程质量上的要求、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以及在进行签约时合约书中与之有关的其它方面的要求等等。而工程在最开始就制定好的目标一般为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建设周期以及投资控制的目标在最完美的情况下进行实现。即要求在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中,对工程的意见书、设计方案、设备的价格、工程决策、施工过程以及完工验收等方面,进行有关的组织、协调、策划、监控,最终实现保障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缩减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工期、提升企业单位投资的效益的目标。
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1、路基土方施工管理。路基施工在整个市政道路施工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首先,必须确保路基土层中具有最适合的含水量,从而确保碾压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施工上的危险和技术上的失误。要使得路基的碾压质量有所提高,在施工之前应选择准确的压路机型号及吨位。在压实的过程中,还应该掌握好合适的压实方法,对路面进行均匀地碾压。其中,压实方法是最能影响压实效果的,压实方法不对,则会在路面出现不平整的现象,继而会给后续的施工步骤带来不便。因此,在施工碾压工作中,务必保证土表面的平整性,使土层均匀分布。此外,在软基路段会发生沉降现象,因此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后,适当增加边坡的施工高度,确保路基的稳定性。而在非软基施工路段,施工边坡应该与设计高度相吻合。另外,需要做好地面排水工作,这样雨天或是雪天路面范围内的降水能够迅速排出路面,避免积水过多导致路面下渗问题的发生。在做好路基排水工作时,还需要对路肩进行硬化,对路基边坡进行加固,特别是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绿化地带,需要采用有效措施避免横向排水出路受到阻碍,通过设置路肩排水沟来进一步使沟坡的排水量得以扩大。
2、混凝土路面施工管理。在进行混凝土搅拌之前,要根据设计好的配比量进行搅拌,加强对原材料和混合料的检测。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也有所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节。在搅拌时,要严格按照工程规范进行操作,加强监督和检测力度,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等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在对路面进行浇筑时,首先要用水保证基层潮湿。如果混凝土使用的是平板展捣,则在展捣时要保证均匀,还要防止过度震荡,砂浆层的厚度要符合规范。在沿摸板边、接口边等处,混凝土要保证灌实,可以先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再用平板式真的拿起进行振实。在振捣的过程中,要保证振动棒不会碰到任何组件,例如钢筋、模板、预埋件等。当混凝土的路面施工完成后,还要使用一些较为潮湿的材料进行覆盖,进行浇水养护。一般情况下,粗盖养护的时间要在2周左右,并且要尽量防止强风和曝晒的情况。
3、沥青路面施工管理。在进行沥青路面的施工时,必须要对于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和把关。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必须按照一些检测的规定和要求对各项材料做出抽查和检验,确保我们选择好的材料是符合公路工程相关材料设计的规范和要求的。只有保障了沥青路面的碾压质量才能够保障路面的平整度。振荡压路机是沥青路面压实作业常用的一种机械设备。通过该设备开展沥青路面压实作业需要划分为三部分,也就是初压环节、复压环节以及终压环节。其中在对沥青路面进行初压时,需要将振荡压路设备的振荡装置关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碾压顺序为由内向外,先对路面实施一次全幅压实,之后需对边缘进行碾压,防止沥青料出现向外推移的问题。为了防止沥青材料由于受到振荡压路机的推压作用而出现推移情况,振荡压路机在开展碾压施工时,必须确保碾压速度的匀速性,若需改变碾压的方向或者是路线,应避免突然改变,必须要缓慢稳步变化。终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路面平整度以及消除轮迹,所以必须保持碾压速度的均匀性,一般来说终压次数需不超过两次。
三、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高素质、高专业水平的施工队伍。施工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从目前的市政道路施工实践来看,其中的施工作业工作人员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农民工。虽然农民工甘于吃苦耐劳、敬业奉献,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训练,而且对于相关的质量安全意识不高,这就为市政道路工程顺利施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阻碍。
2、转包现象屡见不鲜。转包行为是蔑视《建筑法》的违法行为,应该坚决抵制。违法的转包行为会导致整个施工过程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引,导致施工人员忽视时间进度和施工工序要求。这样的环境下,施工人员通常存在质量控制意识淡薄的现象,并且缺乏较高水平的管理素质,制定不出较为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影响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增加额外的投资成本,造成资源和技术浪费而且还会影响到居民的人身安全。
3、材料管理不严格。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质量。部分市政道路工程材料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能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材料采购,在材料抽检工作上懈怠放松,进而使部分不达标材料投放到日常施工作业中,降低了施工质量。
三、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相关的企业应该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提高。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岗位技能的定期培训以及岗位考核,最好能够让施工人员能够持证上岗,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城市道路施工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也就是说,在进行城市道路的施工时,应该在短时间内对施工人员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让施工人员能够各负其责,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等等,在进行道路的施工,必须让施工人员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施工,如果施工人员出现跨岗位作业等现象,应该给予惩罚。
2、建立健全工程施工质量规范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规范制度,其中主要包括:施工质量责任制度及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度等质量管理制度。加大相关施工质量规范制度的执行力度,使得质量规范制度真正落实于工程的施工过程之中,从而保障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在相关质量规范制度的建立中,尤其要注重落实参与工程施工的相关人员的所有权限及职责、义务,使这些制度在工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将施工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实效。项目管理人员应熟悉设计规范,领会设计意图,熟练掌握施工和验收规范。
3、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在施工材料的采购及选用时,应该严格管理及控制其质量。在结合市政道路施工的实际情况下,从施工难度、材料特性、工程造价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从而保证施工材料在选用及采购上的质量。为此,需要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深入施工材料市场,分析和评估不同商店不同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优化选择施工材料,并在保管过程中,将材料分类堆放,以免影响施工材料性质,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投资。
参考文献:
[1]潘斌.浅析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03:131-132+149+14.
[2]鲍森林.浅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7:205.
[3]于飞.对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民营科技.2016(01).
[4]刘军.加强路桥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保证措施[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12).
[5]曾佳瑜.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5(04):87.
论文作者:王丽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市政道路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路面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