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23-01
中医治病的特点是以唯物辩证法思想为指导,用整体观念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按照“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病患者进行病因病机辩证。
中医治疗皮肤病也是遵循这一治疗纲领,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是气血失和、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的一系病变,由内向外的表现,皮肤病也是如此,故针对皮肤病要采取外病内治,遵循整体观,达到阴平阳秘,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归纳、辨识人体状态,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和全身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使人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来治愈皮肤。
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皮肤病的中医病名和西医病名大体是相对应的,而有些病并没有相应的对应病名,有的概念也比较模糊。中医认为相同的疾病由于患者体质不同和疾病的发展阶段不同,临床的证型也不相同,一般是先辨病后辨证。辨病的过程往往与鉴别诊断分不开,通过询问病史、诱发因素、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等加以确定。明确了疾病的诊断,就要根据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伴随症状,进行辨证分析,辨证施治。比如湿疮,西医称湿疹,辩证要点是看其发病部位是否对称、皮损特点呈多形性、渗出、瘙痒、结痂,病程慢性,易复发。
然后根据病程、皮疹特点及伴随症状确定其辨证分型,进而确定治则。如急性期多以“风热、湿热、湿毒侵淫”为主,亚急性期多以“脾虚湿盛”为主,慢性期则多以“血虚风燥证”为主,但因个体差异,有些患者伴有阳虚症状,临床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原则“同病异治”是指相同的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发展、病机变化、正邪消长、体质不同等差异,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异病同治”指的是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治则。中医治病的法则,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既不决定于病因,也不取决于病证,关键在于辨清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病机相同,才可采用相同的治法。
对皮肤病来说,也是依照这种原则辨证施治。例如湿疮,由于病人的体质不同,出现的症状不同,以及挟杂的风、湿、热、湿毒的偏颇的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不一样。不同的疾病只要发病机制相同,其治则和方法也可相同。如慢性湿疹、风热疮、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只要其具有血虚风燥的病机,就均可用养血祛风润燥的治法,用当归饮子加减。
三、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1、局部辨证皮肤病的局部辨证一方面要辨皮肤病的常见症状,一方面要辨皮肤病的性质。常见症状包括自觉症状和它觉症状。自觉症症状最常见的是瘙痒,其次是疼痛、灼热、麻木感等。
(1)、辨瘙痒:瘙痒是皮肤病的主要症状,可出现于皮肤病的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皮肤病的瘙痒多与外风有关,常见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致病特点是发病迅速、游走不定,善行走窜,变化无常,如荨麻疹,发病急、变化快、皮肤瘙痒,消失也快。慢性皮肤病的瘙痒原因复杂,多因气血失和、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寒、湿、痰、瘀、虫淫、血虚、风燥等因素均可成为发病因素,而寒邪除有脾肾阳虚生内寒而致外,尚可由外寒所致。
(2)、辨疼痛:皮肤病的疼痛一般多由寒邪、热邪、痰凝、血瘀等,经络受阻所致。寒性疼痛遇凉遇寒加重,得温缓解,;热性疼痛局部发红、肿、灼热,;痰凝血瘀型疼痛多为疼痛部位固定,局部可见青紫、瘀斑、或痰核结节,。还有一种疼痛是“不荣则痛”,如老年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气虚鼓动无力、经脉不通、肌肤筋脉失养所致。
(3)、辨它觉症状:它觉症状是指皮肤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皮损表现,也就是病变的形态。不同的皮肤病有不同的皮损特点,而相同的皮损表现也可见于多种皮肤病之中,一般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皮损主要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和脓疱。
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发展而来,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和色素沉着。不同的皮损反应不同的病邪性质,如充血性红斑多与血热有关;瘀点瘀斑与血热、血瘀、血虚、气滞有关;白色风团与风寒有关,红色风团与风热有关;水疱、脓疱多与湿邪毒邪有关;鳞屑、溃疡、苔藓样变,多与血瘀、血虚、气滞有关。
2、全身辨证全身辨证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即通过全身症状的不同表现,综合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患者气血盛衰、阴阳是否平衡、脏腑功能状况,从而指导用药。
参考文献:[1] 新编中医临床手册,1993 年第一版,金盾出版社。
[2] 贾敏、胡佩斯,中医治疗皮肤病漫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4)。
[3] 刘巧,中医皮肤病的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杂志.2009.8(3)。
[4] 高鹏,用系统理论解读中医防治皮肤病的整体思维.中外医疗.2012.31(8)。
论文作者:黄晓玲1 魏鹏飞2 王丽3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皮肤病论文; 症状论文; 中医论文; 疾病论文; 血虚论文; 疼痛论文; 局部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