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代日界小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殷代日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8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0238(2000)—0007—03
日界,即日与日之间的分界,也就是指前一日何时结束,后一日何时开始,有学者称其为日始,意谓一日之开始,意思是一样的。
对殷代日界的探索,直接关系到殷代历史文化和我国古代文明的研究,故而这一问题早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已有不少学者对此作过探索。近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结合多学科进行全面的夏商周年代学研究,而日界的问题又直接关涉到甲骨文中所见殷代月食的推定,从而又与殷商年代有很重要的关系。因此“断代工程”的专家新近又对这一问题作了许多深入的考察[1]。笔者因参加该工程的研究工作, 对这一问题的状况有一定了解,故撰此小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提出我们的看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该问题的讨论,关涉到甲骨文“”字的释读,所以在讨论该问题之前,先就此字的释读略陈鄙见。
关于甲骨文中的“”字
甲骨文中的“”字,历来学者有多种解释,但均未能讲好。众说中,有一定启发意义的,如德效骞先生认为可能有“夜半”或“继续至”之意[2]; 张秉权先生认为这个字除在祭祀卜辞中用作动词(用牲法)而外,其“另一种用法是介于二个干支日名之间,似乎是当作连接词用的。”又说“它之常常处于二个干支日名之间,确是一椿值得注意的事实,至于此字的真实意义,还有待学者们的考证。”[3] 近年裘锡圭先生就此字的释读专门撰有一文[4],认为此字应释为“皿”, 而读为“向”(繁体字作“嚮”),其义相当于《诗·小雅·庭燎》“夜鄉(向)晨”之“向”。此观点目前已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赞同,如李学勤先生就在《〈英藏〉月食卜骨及干支日分界》一文中,通过对“甲子夕乙丑”句式的考察,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我们经过对甲骨文有关辞例的考察,也同意这样的看法。
裘先生指出,此字的特点是介于相接的两个干支之间,其句型作“甲子(夕)乙丑”。历来学者对此字的解释,多在字处断句,认为这一句型应读作“甲子(夕),乙丑……”。由如下有关月食的卜辞来看,裘先生的读法是对的。
1.癸丑卜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七日己未庚申,月有食。
——《英藏》886
2.……祸?……己未夕庚申月有食。
——《英藏》885
以上卜辞释文据李学勤先生《〈英藏〉月食卜骨及干支日分界》一文。
由这两条卜辞可确定以下两点:
一、两条卜辞同文,故“己未庚申”即“己未夕庚申”,可知前者“己未”事省一夕字。以实际情况而论,甲骨文所记月食肯定是发生在晚上,这也说明第一辞“己未”后本应有一夕字。由此可推知,其它“甲子乙丑”句式中,前一干支后也均应省一“夕”字。
二、卜辞所记月食,都是夜间之事,故均记一夕字,如:
3.……旬壬申夕月有食。
——《合集》11482反
4.……争贞:翌甲申易日?之夕月有食……
——《合集》11483
5.癸未卜争贞:旬亡祸?三日乙酉夕月有食,闻。八月。
——《合集》11485
6.[己]丑卜宾贞:翌乙[未]……黍登于祖乙? [王]占曰有祟……不其雨。六日[甲]午夕月有食……
——《合集》11484
由此可知,记夕字乃殷人记月食之通例。因此,如果“己未夕庚申月有食”,读成“己未夕,庚申月有食”,则月食发生在庚申,而庚申后无夕字,不合记月食之通例。这就说明不能在字后断句,而应“己未夕庚申”作一句读。
以上简单的讨论已说明,字是指前一干支末到后一干支开始的一段时间。
殷代的日界
关于殷代的日界,学者早已有所注意,有不少人对这一问题作过研究和探索,迄今为止,大致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殷代的日界在夜半[5],另一种认为殷代以天明为界[6]。为了论证各自的看法,学者们举出了很多有关的材料和证据。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在仔细考察了有关材料之后,觉得殷代一日的开始不应在天明之时,而是包括了一段夜间。先看以下的甲骨文材料:
7.……东鄙二邑。王步自宜我于司……[辛丑]夕壬寅,王亦终夕。
——《合集》6057反
8.……东鄙……日辛丑夕……
——《合集》6060反
上举两辞是同文的。由这一条记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辛丑夕壬寅”是在“终夕”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壬寅日有一部分是属于天明之前的后半夜。
9.癸,戍夙伐,,不雉[人]?
10.癸,于旦乃伐,,不雉人?
——《合集》26897
以上两条卜辞记载,同在癸日,先卜夙伐,后卜“于旦迺伐”,则夙属癸日是很清楚的。旦为天明,夙就自然应为天明之前的一段时间了,这与上举7、8两辞所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夙,《说文》云:“早敬也,从夕,持事者虽夕不休,早敬者也。”段注云:“夕者夜之通称,未旦而执事有恪,故字从夕与?”段氏释夙为“未旦”,与甲骨文记载夙在旦前相合。此字传世文献多见,一般训为早。但古人所说的早,与现代意义的早有所不同,它不是指天明,古人表示天明的词汇是旦或明。《说文》云“早,晨也。”段注:“昧爽也。”昧爽为天将明而未明之时。《释名·释采帛》:“皂,早也,日未出时,早起视物皆黑,此色如之。”从甲骨文的字形来分析,该字从月,表示其时天上尚有月亮,也是天未明的意思
以下卜辞也说明,一日之中应该包括夙时。
11.癸卯贞:丁未延示,其[唯]夙?
——《屯南》1115
12.癸卯贞:[丁]未延示,其唯夙?
13.……暮?
——《合集》32485
上举卜辞夙与暮对卜,而均属于未日,与9、10两辞的情况相同。
上举材料已说明,殷代的日界不应在天明,但是否在夜半,因目前尚未发现确切的同一日中夙以前的记时名词,似不好论定。我们认为,由目前的甲骨文材料并结合文献的记载来看,殷代一日的开始可能即在夙时,也即鸡鸣之时。
据《尚书大传·甘誓》,殷代以鸡鸣为一日之始:
夏以十三月为正,色尚黑,以平旦为朔;殷以十二月为正,色尚白,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
于豪亮先生解释说:“所谓十三月即是寅月,夏历建寅,每年以寅月即农历正月为岁首,每日以寅时即平旦为一日之始。十二月为丑月,殷历建丑,每年以丑月即农历十二月为岁首,每日以丑时即鸡鸣为一日之始。十一月为子月,周历建子,每年以子月即农历十一月为岁首,每日以子时即夜半为一日之始。”[7]
鸡鸣为丑时,见于文献记载。
自平明寅至鸡鸣丑,凡十二辰。
——《史记·历书·正义》
[鸡鸣丑,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莫食巳,日中午,日失(昳)未,下市申,舂日酉,牛羊入戊,黄昏亥,人定[子]。
——秦简《日书》(乙种)[8]
由上引的甲骨文材料,我们已得知殷代的一日应包括天明前的夙时,而《尚书大传》又记载殷代以鸡鸣为一日之始,介于夏的“平旦”和周的“夜半”之间,正与甲骨文的夙时相当,所以我们认为根据目前的有关材料,殷代的日界可能在甲骨文的夙时,也即文献的丑时或鸡鸣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