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党建富民工程的实践与思考_流动党员论文

推进农村党建富民工程的实践与思考_流动党员论文

推进农村党建富民工程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农村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盐城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快苏北振兴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突出发展富民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农村党建富民工程为重要载体,以建设“双强”型村干部为关键举措,以创新组织设置为强大动力,以落实先进性长效机制为根本保证,努力把农村党建服务大局、促进盐城振兴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化,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致富群众的创造力激活到最大化,把农村党员干部富民惠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调动到最大化,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积极探索村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发展富民的领头人队伍

盐城是农业大市,加快盐城振兴,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过去,一些地方村干部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在农村“守田头”的多,善于到外面“跑码头”的少;依赖群众收费收税的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少;面对村级负债束手无策的多,用发展的办法化解债务的少。市委通过调研认识到,实现全面小康,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是省委实施苏北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落实到农村基层,最根本的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依靠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加强“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既是发展富民之所需、农民群众之所盼,也体现了新时期农村党员先进性的时代特征。

我市在推进“双强”型干部队伍建设中,一是注重德才抓素质,明确“双强”标准。市委明确提出了“实践‘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热心为民服务、得到群众拥护和带头创业、带民创业本领强”五条具体要求,树立了“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标准。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是村干部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双强”标准也集中体现了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能力素质的新要求。二是拓宽视野抓源头,培养“双强”后备。既眼睛向内,又眼睛向外,采取从农村专业大户、经纪人、民营企业负责人等乡土型创业人才中选拔培养,从在外创业有成的致富能人和乡镇机关分流人员中选拔培养,从有志于在农村创业发展的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选拔培养,不断扩大选人视野。采取“三荐三考”的办法,即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相结合,民意考评、实绩考核、知识考试相结合,建立了11727名村级干部后备队伍,逐级推选出3000名作为近期能进班子人选,实行重点培养。三是不拘一格选能人,配好“双强”干部。普遍采用“两推一选”,即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选举,实行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目前全市2216个村已配备“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2183名,占98.5%。同时,注重抓好“双强”型村班子建设,做到“核心强、村两委班子强、党员队伍强”,建立“双强”型村级班子1728个,占78%。四是完善机制抓管理,强化“双强”考核。建立了任期制、年度发展目标责任制、实绩考核制、能上能下制、报酬奖励制等五项链式管理机制,年初目标承诺,年中述职评议,年底考核公示,加强对村干部的考核管理。细化了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的实施细则,先后招录54名村干部为公务员,激发村干部发展富民热情。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举办了村党组织书记本科班、村主要干部大专班,3200多名村干部参加了学历培训。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并组织1203名村党组织书记赴韩国考察新村运动。

用好一个人,带动一批人,致富一方人。建设“双强”型村干部队伍,走出了一条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建工作新路子,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富民本领。目前,我市“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中,从事二、三产业的比例达82%。过去村干部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完成税费征收任务,解决农村“几大难”问题上,现在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农村规划如何搞、发展思路如何定、经济结构如何调、群众致富如何抓、集体收入如何增,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变。全市“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共引进各类项目4128个,投资额84亿元,带动180多万名群众增收致富;争取资金33674万元,同时个人出资3976万元,用于铺路、建桥、改水等,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个人捐资1831.7万元,扶持困难群众家庭22838户,使许多困难家庭走上了致富路。

二、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设置改革,努力提升服务发展富民的组织化程度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传统的按行政村设置党支部的做法已经表现出一些不适应。一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现在农村经济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种植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迫切需要对村级组织资源和人才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二是与新形势下发挥农村党员的特长不相适应,当前农村党员个性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从业岗位发生了诸多变化,把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党员编在一起,不利于特色产业发展。用是与村干部大量精简后的工作负荷不相适应,村组合并后,村干部比过去精简50%左右,而村组合并后管理范围明显扩大,工作强度增大,需要整合资源。

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市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主体核心作用、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行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经纪人队伍里,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建在外出务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区域内。目前,全市共建立村级党委63个、村级党总支2146个、专业党支部6746个、分类党小组13187个,推动900多个村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数品”的产业特色。全市2216个村级党组织,全部成立了农民经纪人党支部,并设立流通服务、市场信息、劳务输出党小组计6153。

通过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促进了农村组织资源和党员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组织覆盖更全面,构建了村党总支(党委)、专业党支部和分类党小组三级体系,完善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网络体系。二是组织生活更健全,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小型分散的活动,并根据党员的需求合理安排活动内容,既易于组织,又有较强的吸引力。三是“双带”责任更明确,通过把专业相近的党员编排在同一支部、建立“双带”责任区、选树“双带”示范户等活动,激励他们发挥“双带”作用,带领群众致富。

三、积极探索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激发广大党员服务发展富民的内生动力

一是推行党员设岗定责,搭建服务发展平台。通过自主申报、民主推荐、组织安排的办法,组织无职党员自愿认领招商信息、农产品经纪、劳务输出、政策宣传等岗位,并实行认岗承诺,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全市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党员全部认领了各类服务岗位。注重发挥率先致富党员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提供贷款、技术、信息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帮带他们走上创业致富之路。

二是强化流动党员管理,激发报效家乡热情。市、县组织部门成立了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负责组织指导流动党员日常服务管理工作,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协调服务。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驻外党支部和外出流动党员活动站,及时通报家乡发展情况,使流动党员切身感受到“人在他乡有党管,组织常在我身边”。以关爱流动党员留守家庭为重要内容,实施农村留守人员“牵手工程”,建立完善流动党员外出登记、外出地和流入地双向管理、网上过组织生活、目标管理等制度,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结合推进“凤还巢”工程,定期召开外出流动党员振兴家乡恳谈会,激励有能力的流动党员帮助转移一批劳动力、传授一门实用技术、扶持一笔生产资金、引进一个项目或回乡创办一个实体。全市外出流动党员共为家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13300多条,引回具有一定规模的“凤还巢”项目2600多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00多万人,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服务全民创业。我市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资源整合、提高效率”的思路,从试点入手,因村制宜,在农村逐步建立党群服务中心,使群众不出村就能及时得到全民创业、劳动就业、科技法律、困难救助等服务。我们把建立党群服务中心与农村党员设岗定责相结合,解决服务人手不足的问题;与驻村指导员工作相结合,解决服务层次不高的问题;与开展百村示范、百村帮扶等工作相结合,解决服务力量单一的问题。全市60%以上的村相继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有4200多名县乡机关干部在第一线直接指导服务全民创业。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0532户,同比增长41%。

四是积极发挥远程教育网络作用,促进产业发展。充分运用我市业已建成的农村远程教育站点优势,创办创业富民网络大学,设置115个专业,开发制作163个教学课件,市县镇三级分别建立了806个专业实训基地,着力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弘扬农村先进文化、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采取“一村一品”、“一季一训、一训一考”等形式,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专家讲座、网上答疑、现场辅导、实地培训等教学活动2500多场次,先后举办全市现代农业、禽流感防治、抗灾自救、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培训班,全市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38.8万多人次,其中有4.7万人获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合格证书,5.8万人获得了技术职称,通过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5.5万人,所培训农民新办各类致富项目47700多项。

四、积极探索农村党建工作方法,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发展富民的整体水平

一是层层明确目标要求,构建农村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建立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年初市、县、乡党委分别与下级党委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浓烈氛围。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联系点制度,实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发展富民工作联席会议制,发挥有关职能单位优势,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是建立党群民主议事制,构建农村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建立“党群民主议事日”制度的意见》,规定乡镇议事活动每季度举行一次,村居每两月举行一次,并坚持党员领导干部无特殊情况必到联系村参加民主议事活动。坚持议事内容、议事过程、整改措施、办理结果“四公开”,接受群众全程监督,提高议事质量。认真总结射阳县、乡两级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经验,全面推行乡镇党代表常任制,积极探索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新途径。总结先进性教育成果,制定了基层干部选拔、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党建工作经费保障等13项制度,把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具体化,使实践中好的做法常态化,受到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

三是发挥典型引导作用,构建农村党建工作示范体系。我们注重选树与时代俱进、同实践共生的各类典型,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自觉把学习先进典型的收获,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了引导乡村两级党组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全市选择10个镇和100个村作为市级示范点,并树立了包括东台溱东镇、射阳盐东镇、滨海东罾村、射阳东南村在内的“双两东”先进典型,使乡村有了学习的标杆。为了引领“双学”活动深入开展,选树了东台沙杨村、射阳东南村、滨海东罾村等3个与华西村有一定“姻缘”的典型,进行发展路径剖析,对推进“双学”活动产生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七一”前夕,采取党员集中投票等方式,评选产生了10名“为建设新盐城作出突出贡献的共产党员”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展富民的热情。

四是创设活动载体,构建农村党建工作创新体系。坚持以“双学”提升“双强”,举办了首届“双强”村干部“双学论坛”,邀请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作专题讲座,在全市农村开展向“双学”促“双增”十大标兵村党组织学习活动,组织十大标兵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到华西村回访考察学习,与吴仁宝老书记座谈交流,推动“双学”活动深入开展。坚持以“双学”深化“双带”,组织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深入推进亲情联动、带民致富活动,全市农村有能力的党员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26.3万多对,带领群众共奔小康。坚持以“双学”促进“双培”,努力把农村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大户,先后培养吸纳2000多名致富大户入党。坚持以“双学”推动“双创”,开展百村示范,全市选择100个村创建“强基工程”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百村帮扶,市、县分别确定10个部门挂钩帮扶10个村;组织百企带村,市、县分别组织10个有实力的企业与10个村进行对接;推进百村结对,每县分别选择6个以上城郊村或特色产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排头村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对子,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标签:;  ;  ;  ;  ;  ;  ;  ;  

推进农村党建富民工程的实践与思考_流动党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