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分享、倾听论文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分享、倾听论文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分享、倾听

汪 磊

【摘 要】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产生各种体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体验,指导他们学会倾听,并带着获得的经验再次在活动中体验,从而获得心理成长,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活动;体验;分享;倾听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1.品德课倾向。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活动为主,以引导学生心理积极健康发展为目标,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困惑,最大限度地预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但是,有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活动设计流于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体验,课堂上教师夸夸其谈,变成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要求。

进而对研究内NDVI值进行计算,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也称为植被覆盖指数。常用于监测植被生长状态和植被覆盖度等,其计算公式为:

2.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倾向。

心理学知识及理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空洞的,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课堂上,教师应避免心理学专业概念和知识的直接讲授,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理解、感悟。

二、体验、分享、倾听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体验”在词典中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经历各种情绪情感的变化,确立意志,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了体验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引导他们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语言结合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形式来分享自己的体验。在学生分享体验时,教师要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师要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倾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听;不仅要听出分享者言语表达的意思,还要听出分享者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表达的意思。学生只有在获得体验后积极分享、认真倾听,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大量研究已经表明木材和人体健康存在正相关关系,居住在木建筑或木材装修的环境中,对于降低人体交感神经敏感度,降低压力水平及提高注意力有着明显的关系。随着中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对于健康养生建筑的需求迫在眉睫。现代木结构建筑因为其优异的舒适性,宜居性和耐久性成为业主考虑的首选。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活动设计

如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习惯的培养与训练中,教师在前一个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出“观察既要按一定的顺序,又要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然后设计一个观察活动:找出2005年版的5元人民币上有多少个“5”,学生能够按一定的顺序很快找出数字“5”的个数。这时教师提出5”在汉字中还有两种写法——“五”和“伍”,让学生继续找,学生陆续找出人民币正面的“伍”和反面图中“五岳独尊”中的“五”。教师再次抛出悬念:还有一个“5”没找出,并及时引出“借助工具进行间接观察也很重要”,让学生借助紫光灯找出正面大“5”上面的荧光“5”。这个活动的科学性和趣味性都很强,不少学生在课后会用活动中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他纸币。

1.活动设计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趣味性。

如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会合作”的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现场游戏活动——“两人三足”。游戏规则:两人一组,一人的左小腿和另一人的右小腿绑在一起向前走,看哪些小组能在限定的时间内走完规定的路程。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熟练游戏的基础上让学生挑战“多人两足”游戏。游戏规则:学生自由组队,人数自主决定,团队组成后,每个成员的左脚绑在一块长条形的木板上,右脚也绑在一块长条形的木板上,后一个人用双手搭着前一个人的双肩一起向前行走,比一比哪些团队走得更远。这个活动设计既面向了全体学生,也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那些兴趣爱好相近且平时喜欢在一起玩的学生自由组队,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怎样才能更好地合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活动可以是游戏活动,也可以是观察活动、动手操作活动,还可以是讨论交流活动等。在活动的设计与选择上,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活动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因素、学习因素、成长过程不同,所以他们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教师要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关注个体间的差异。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活动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设计。在童年期儿童的生活学习中,游戏因素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师就可以游戏活动为主。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安排角色扮演、问题辨析等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动设计还应具有趣味性。

3.活动设计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活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要把活动引向预设的方向,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他们自主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新动能具有动态演进的特征,需求端和供给端都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经济对于经济增长贡献和重要性日益提高,但是传统产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3]。新旧动能共同构成新常态背景下支撑经济增长的力量,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当经历一定的阶段,新动能仍会变成旧动能。因此,必须在能源利用、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模式、资源约束、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持续创新。

一节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让学生在多个活动中经历“初次体验—分享—倾听—再体验”的完整过程。先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初次体验,然后鼓励学生分享体验、倾听,最后再让学生带着获得的经验再次体验活动,发挥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56-0048-02

【作者简介】 汪磊,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庄圩乡小学(江苏泗阳,223700)教师,高级教师。

标签:;  ;  ;  ;  ;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分享、倾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