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一种不容忽视的海外投资模式_境外投资论文

跨国并购:一种不容忽视的海外投资模式_境外投资论文

跨国购并:不宜忽视的境外投资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境外投资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一轮跨国购并浪潮中,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国外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相继收购了一大批中国国有企业,上演了一幕幕令人目不暇接的外资购并国有企业的“大戏”;另一方面,我国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也已跨出国门,先后购并了国外一些现存企业。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采用跨国购并方式建立的境外企业还不多,而且已购并的企业大多集中在香港地区,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和声势,与外资购并国企热形成强烈的反差。据统计,我国1994年的跨国购并销售值达到201亿美元, 而跨国购并购买值仅为16亿美元,后者仅相当于前者的8 %; 1995 年跨国购并销售值为130亿美元,跨国购并购买值则不足2亿美元,后者仅相当于前者的1.5%。迄今为止,我国绝大多数境外企业都是通过创建形式建立起来的,而以购并东道国现有企业的方式进行的境外投资比重仅为22%,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0%的比重。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我国境外投资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上,对创建新企业比较重视,而对购并国外现存企业却认识不足。而对汹涌澎湃的跨国购并的新浪潮,我国境外投资决策者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跨国购并的优越性,以便更多更好地运用这种方式拓展境外投资。当代国际投资经验表明,跨国购并当地现有企业与创建新企业相比较,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一、跨国购并能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减少市场进入障碍

跨国购并方式的最突出特点是能缩短建设周期,加快投资周转速度。尤其是对制造业而言,购并东道国现有企业能以较短时间获得现成的生产设备、技术和管理人员,节省建厂时间,迅速建立境外产销据点。如果被购并的企业是盈利企业,那么在购并年份和购并后重新开始生产的年份之间就没有时间滞差,购并方可迅速获利,从而大大缩短投资回收年限。即使被购并对象是濒临破产的企业,从购并进入到改造后重新投产,时间也较短。相比之下。在东道国新建企业则需耗费大量时间选择厂址、勘察设计、建造厂房、安装设备、招募和培训职工等,因此可能贻误有利的市场机会。据日本企业家协会对200家跨国公司的调查,创建新企业从考察谈判到办成开业一般要用1.5~2年时间,要形成一定的规模至少要用3~5年。而购并企业只需短短3~5个月。许多购并企业可迅速形成规模,即使加以改造最多也只需1~2年, 比新建企业缩短2~3年。当今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创建周期较长, 可能会由于市场情况与建厂前估计差别过大而遭受损失。

跨国购并作为进入东道国市场的一条捷径,不仅是因为它能节省建设时间,而且还在于它能减少市场进入障碍。东道国任何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进入壁垒,形成这种壁垒的主要是那些有利于现存企业,而不利于新进入和潜在进入企业的因素。由于跨国购并不会给所要进入的行业增添新的生产能力,因此受到进入壁垒的限制相对较少。例如,我国政府曾规定若干年内暂缓审批汽车整车合资项目,国外一些大汽车公司为了绕过这一政策限制,便采用收购方式来进入我国汽车整车生产领域。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通过购买“北京北旅”未上市流通的法人股,取得公司总股本的25%,成为北旅的第一大股东;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过认购“赣江铃”发行的B股而持有江铃汽车注册资本的30%, 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美、日企业通过购并方式迅速进入目标国市场的做法,值得我国在境外投资中借鉴。

二、跨国购并能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达到最佳规模经济的要求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扩大,导致其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增加企业经济利益。发展跨国购并会对规模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因为企业通过跨国购并可以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并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和补充,从而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实现生产和经营成本最低化。尤其是大企业之间实行联姻,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好地组织专业化生产,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协同研制开发高新技术及产品,维护相对的垄断地位,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纵观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史,其质的飞跃无不是在一次次的购并浪潮中发生的。正如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施蒂格勒指出的:“一个厂商通过并购其竞争对手的途径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主要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另一位学者戴维·本丹尼尔也指出:“当代经济已成为竞争力很强的国际商业经济,为了在全球具有竞争力,企业规模必须变得更大。”

在当前跨国购并新浪潮中,一些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力,通过跨国购并迅速实现规模经营,将其生产和销售网络遍布全球,从而成为全球性公司。例如,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国外销售额所占比重已高达68%,雀巢公司的国外销售比重竟达98%,波音公司拥有全球9800架喷气飞机保有量(不包括独联体)的85%。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境外投资中,大部分采用的也是购并方式,而非新建方式,尤其是在香港的发展过程中更为突出。香港中信公司从成长至现在,先后进行了近10次的企业购并活动,资产规模迅速扩大,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其控股的中信泰富公司的资产价值已从1990年的7亿港元猛增至现在的500多亿港元,成为香港第11大财团,并跻身于香港恒生指数33个成份股的行列,被誉为“泰富模式”。

三、跨国购并能充分利用东道国现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源,还可能得到公开市场上难以获得的高新技术

我国境外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跨国经营的经验积累还不丰富,国际企业生产和技术管理水平还不高,通过有针对性的跨国购并,可以利用东道国现有企业某些有价值的生产经营资源,有效地克服我国发展境外投资可能遇到的某些困难。一般来说,被购并企业除固定资产外,可资利用的生产经营资源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可利用现成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越过环境障碍。东道国现有企业有一套适合当地情况的管理制度和熟悉业务的管理人员,可以继承下来继续运转,避免因对当地情况缺乏了解而设置不合理的机构。同时,原有管理人员熟知当地的法律,具有长期形成的社会关系,经营管理上遇到的问题容易妥善解决。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购并现有企业,可以同时学习其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如果被购并对象为破产企业,也只需进行企业诊断,纠正以前的经营战略失误,适当调整组织机构和原则。

二是可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新技术,提高研究和开发能力。在新一轮跨国购并浪潮中,获取东道国高新技术已成为跨国购并的重要目标。有资料显示,跨国购并最活跃的地区恰好正是科技最发达的地区,越来越多的购并案例发生在电子信息、生物化工、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例如。韩国三星集团兼并美国计算机及软件企业AST公司。 美国希捷公司购并英国Holistio私人软件公司,瑞士霍夫曼—罗奇公司兼并美国最大的生物工程公司格兰利奇公司,都是出于获取高新技术成果和科研开发能力的考虑。

三是利用东道国企业的知名品牌和商标等无形资产。这种资源的利用主要适用于被购并企业的信誉较好、商标知名度较高的情况。如韩国的“国际公司”趁美国的斯配克(Specs )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时,兼并了该公司,将其所生产的运动鞋更名为“Pro—specs ”, 利用specs这块响亮的商标,使得“Pro—specs”畅销美国。 在外资购并中国企业的热潮中,利用中国企业知名品牌和商标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四、跨国购并能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同时减少国际竞争对手

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与企业利润的增长具有高度相关关系,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占有率提高能导致更大规模的生产,从而实现规模经济。但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当企业跨行业向国外扩张时更是如此。如果采用跨国购并方式,则能有效克服这方面的困难,迅速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跨国购并可利用东道国现有企业的销售渠道,占有其市场份额。被购并企业在当地市场的销售渠道以及它与当地客户和供应商的信用关系是经过多年建立起来的,而购并者却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渠道和关系,在当地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购并那些拥有庞大销售网络的当地企业,可以显著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而不必经过限难的市场开拓阶段。

其次,跨国购并有利于绕过国际贸易壁垒,开拓新的国际市场。随着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各种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为了冲破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一些跨国公司往往利用企业购并的方法在国外组织生产和销售。如日本企业为了能在欧共体内开展自由贸易,在英、法、德等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企业购并活动。而德国的西门子公司为了阻止日本企业进入西欧的计算机市场,也不惜巨资兼并了一系列西欧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生产厂家。这表明,跨国购并已成为各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有效武器。

再次,跨国购并有利于减少国际市场竞争对手,提高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购并一个当地企业,等于消灭一个竞争对手。与此同时,还可以避免新建企业造成行业内生产能力过剩的威胁,避免引起东道国同行业的价格战和报复。如美国最大的烟草和食品公司菲利普·摩里斯公司为了减少竞争对手,以38亿美元的代价兼并了瑞士食品公司乔科布斯·萨查德公司,从而扩大了自身在欧洲食品工业市场的势力范围。

五、跨国购并有利于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投资风险

这里讲的经营多元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经营产品多元化,二是经营区位多元化。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建立合理的资产组合,可以相对降低投资风险,实现预期的投资目标。萨缪尔森和史密斯曾用实证材料很好地说明了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经营越是多元化,其生产率波动就越小,从而能够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采用跨国购并方式,一方面能实现经营区位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对经营产品多元化也是有利的。因为当企业跨越原有产品范围实行多元化经营初期,往往缺乏有关新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方面的技术与经验,而跨国购并则能迅速获得所需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经验,占据被购并企业原有的市场,因此是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一条迅速而稳妥的途径。

六、跨国购并有利于降低境外投资成本,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

跨国购并东道国现有企业和创建新企业虽然都属于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但两者所花代价往往不同。在东道国创建新企业是建立一个新的生产经营实体,企业从无到有,建立以后在生产经营上面临一系列新问题。而跨国购并现有企业只是改变企业的所有者,在生产经营上可以继承现成的基础,即使进行改造,投资成本也较低。著名经济学家托宾曾对企业购并给予了理论说明,提出了以下公式:

目标企业股票市价总额

Q=───────────

目标企业的全部重置成本

上式就是著名的托宾比率(Tobin Ratio), 公式中的目标企业是指被购并企业。托宾认为,当Q〉1时,形成购并的可能性较小;而当〈1时,形成购并的可能性较大。在80年代美国企业购并高峰时,Q值一般为0.5~0.6,这就意味着购并目标企业比新建企业能节省40~50%的投资,而且这种购并一旦完成,即可投入运营。

从目前国际投资实践看,跨国购并现有企业一般都比新建企业节省投资。这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被购并的目标企业要么处在困境中,要么急于获得跨国公司的资金投入,从而使跨国公司可以压低目标企业的购并价格,以低于企业重置成本的费用购并东道国企业。特别是购并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其收购价可能是很价的。即使是收购那些尚可经营的企业,其价格一般也不会比新建的高。在实践中,跨国公司还往往利用东道国股票市场价格暴跌时乘机收购目标企业,从而可以大大减少资本支出。

跨国购并不仅可以减少一次性投资成本,而且还可以节省未来生产经营费用。因为通过购并可以获得东道国企业长期积累的生产经营经验,产生1+1〉2的协同效益; 可以使专门的技术和知识在同一企业内部使用,防止企业商誉运用上的外部性问题;可以合并重复的职能部门,辞退多余的行政管理人员,降低管理费用;还可以节省开拓国外市场所需的营销成本,从而提高跨国购并的经济效益。

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结果都一再表明,跨国购并具有许多独特的优越性。它对于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降低境外投资风险,增强国际竞争力,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目前跨国购并投资在境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这不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也不利于提高我国境外投资的经济效益。因此调整我国境外投资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应当看到,当前的国际形势为我国发展跨国购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发达国家不论是作为购并主体的母国,还是作为购并对象所在国,总的政策方针是实行投资自由化,对企业购并放松限制,有的还采取一些措施予以鼓励。如美国国会已通过修改有关法律,放松反托拉斯法管制,为企业兼并和联合大开绿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腾出资金及其他生产要素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继淘汰“夕阳产业”,致使大批企业破产或濒临倒闭而寻求购并。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对跨国购并逐步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取消了某些行业的外资进行限制,有的还采取优惠措施引导外资进入一些急需发展的经济领域。特别是随着服务业市场需求迅速扩大,一些国家政府先后取消对服务业的外资进入限制,从而导致这一领域的跨国购并案例急剧增加。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国家大批企业倒闭,一些勉强维持生计的企业也摇摇欲坠,肩负着巨额债务的压力,这也在客观上为国际资本进行企业购并提供了良机。此外,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由于体制变革和经济转轨,大批企业产权被转让或公开拍卖,其中相当多的企业等待外国买主,以便换取国外资本,缓解国内经济压力。由此可见,发展跨国购并可以说正逢其时。因此,我国企业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充分运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投资经验,更多更好地运用跨国购并方式,拓展我国境外投资。

标签:;  ;  ;  ;  ;  

跨国并购:一种不容忽视的海外投资模式_境外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