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趋势的争论:和谐论对新冲突、新竞争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冲突论文,趋势论文,和谐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现在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它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这是近年来政治家、企业家和学者讨论十分热烈的问题。全球化趋势的争议正是企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这一看法直接关系到如何看待世界的发展方向,并决定国家、团体、个人今后的基本选择取向,因此至为重要。近十余年来,国外思想界有关全球化趋势的争论已为国内知识界所熟知,在国内也引起了讨论,但讨论多仅从某一两个角度去观察,尚缺乏从多角度的视野对其作出评述。本文在此谨对国外有关争论的主要两派意见——和谐论与新冲突、新竞争论作一介绍,并给予一定的评析,以期对全球化趋势作出更为全面的估计。
一、全球化引起20世纪最后20年国际政治经济的深刻变化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人类社会开始了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包括微电子、生物分子、航天技术等广阔领域的新科技革命,虽然这场革命目前还在继续展开,它最终将导致的后果尚无定论,但已展现出的变化足以显示整个世界正在发生其意义远超过前一次工业革命的巨大变化。全球化正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推动的全球社会变革浪潮,它给20世纪最后20年的国际政治经济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第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普及以及信息网络在全球建立,将全球带入了信息时代,引起世界经济的结构变化,使“资本”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在这种转变中,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重要性虽然仍未消失,但它们变成了第二位的资源;而信息和科技成为第一位的关键性资源,驾御并决定其它资源的结合。
第二,信息化加速了市场经济的国际化趋势,带来了世界经济分工组合和经营管理的重大变化。经济国际化趋势带来了两个最明显的后果:一是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分工组合,过去工业国与农业国的简单垂直分工转向复杂的国际水平分工,先进工业国家不断将失去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到海外劳力低廉的地方和资源产地。二是世界经济中跨国公司数量和跨国经营现象激增,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全球市场经济的主力军和整合力量,支配着世界制造业和国际金融贸易的发展。由于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
第三,知识成为第一位资源改变了国家权力的基础,使获取土地资源为目标的地缘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从而导致国际间权力竞争的主要内容由军事竞争转为经济竞争,尤其是科技竞争。经济相互依存程度的提高,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出现使得战争的代价明显增大,导致国际政治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某种摆脱国家间殊死斗争的自然状态之力量。虽然国际上仍不断出现武力冲突,但其规模、持续时间和受国际干预程度已明显与以往不同,和平与发展成为大多数国家追求的目标,国家间在经济上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政治上既有差异冲突又有利益合作的关系成为了新的国际关系主要形态。
第四,现代传播技术促进了全球意识的加强,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事件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电子传媒迅速展现在各国人民面前,在国际引起强烈反应,导致不仅国家间的矛盾而且国内问题都可能产生重大国际反响。国际社会对主权国家的干预增大,往往出现一国事务全球卷入的情况,当然在这些问题上西方各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态度存在重要差异。全球意识的加强还反映在国际组织的数量迅速增长、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国人民之间的社会和文化交流迅猛发展。
二、和谐论的观点
20世纪最后20年国际政治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可以说完全改变了战后世界的基本格局,不能不激起思想界对全球化下国际政治经济走向提出新的看法。虽然国外有关全球化趋势的争论意见很多,但大致上可分为两派意见,一是和谐论;二是新冲突、新竞争论。和谐论主要有“生态危机论”和三个“终结论”——“国家终结论”、“历史终结论”和“经济增长终结论”,它们中间有悲观论,也有乐观论,但其基本特点是强调国际政治经济正在发生变化的方面,认为国家已不再是国际政治经济的主要行为者,严重的政治经济冲突已消失,世界将进入某种人类利益一致的和谐发展局面。
1.“生态危机论”的主要观点是:当代生态状况的恶化导致了人类严重危机,而由于民族国家的削弱以及问题的全球性要求全世界合作通盘解决才能奏效,人类利益的一致性带来了第一次全球革命。早在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就在计算机模拟全球发展的分析结果中指出:如果目前世界的人口、工业化、污染、食物生产、资源消耗的增长趋势持续而不改变的话,那么在今后一百年中地球上将出现增长极限。罗马俱乐部在1992年更提出,世界正处在形成一个新型态全球社会的初级阶段。一方面能源、环境、基础研究或公平性的问题,单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有待政府介入。另一方面,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加深、地区经济同盟的陆续崛起、国际往来的频率加速、跨国经营活动的急剧扩张,使国家主权受到侵蚀,民族国家的角色越来越不重要。由于环境、能源、人口、粮食和经济开发等问题的互动关系,个别解决其中某一问题已无意义,通盘解决又超出了每一国家的单独能力,因此必须在一种全世界的合作策略下同时解决所有的问题。
2.“国家终结论”的主要观点是:经济的国际化导致民族国家过时。欧曼(Ohmae)认为,近二十多年的发展造成了金融、投资、贸易、 消费的跨国自由流动,使活跃的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真正有意义的单位,它们决策的主要考虑是市场优势、靠近资源产地、廉价劳力等竞争因素,不再受制于国家因素,因而传统的民族国家的中间人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作用。由于民族国家中间人作用的过时,坐到全球会议桌上来解决问题的单位,就不再是有人为政治边界的国家,而是有真正市场繁荣的地理单位,如“地区国家”。也有的学者认为,主要的国际关系行为者应由跨国公司来取代。
3.“历史终结论”是由福山(Fukuyama)提出来的,其主要观点是:冷战结束的意义远超过了自由民主制度的胜利,而意味着自由民主制度成为人类意识形态进化的终结和人类政府的最后形式,这就导致了“历史的终结”。历史是指单一的连贯的进化过程,人只要满足其基本需求,历史就终结。自由民主制度解决了人类两大基本需求,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的物质需求;二是自由民主给予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满足了人渴望被承认的精神需求。人类社会制度没有更好的安排能够满足这些愿望,因此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历史变革了。当然,这不是说生死的自然循环结束,也不是说不存在问题了,而是说人类在重要原则和制度上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了。
4.“经济增长终结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类的物质进步已接近极限,人类的本质进步才刚刚起步。佩克(Paepke)认为,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经济成长已到顶,但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进步,却正在浮现,这就是人类的自身进步。过去的物质进步虽然改变了人类生活条件,却未触及自身进步的基本特质,即过去的进步只改变了人类的外表装饰,未来的进步则直接向人类本质改善进军。例如,发展基因工程研究,改进人类体质;发展脑神经工程研究,提高人脑功能;发展人工智能研究,扩展人类能力;发展太空科学,开拓人类活动新领域。
三、新冲突、新竞争论的观点
新冲突、新竞争论主要包括“文明冲突论”、“南北分裂论”、“新的国家竞争论”,它们的基本特点是强调国际政治经济仍然继续以往的方面,对冷战后的形势持悲观或谨慎态度,其中各种观点虽然差异很大,但都主张国家仍然是国际政治经济的主要行为者,冷战结束后人类面临的并不是一派大好形势,而是面临新冲突、新竞争,各国必须迎接这种新挑战。
1.“文明冲突论”是亨廷顿(Hentington)提出来的,他认为冷战虽结束,人类新的冲突仍不可避免,冲突的主要根源将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因素,而是文化上的差异,未来全球政治冲突主要将发生在不同文明背景的国家和集团之间。但冷战后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仍是两个世界,一边是占支配地位的西方文明,另一边是非西方文明。现在非西方文明的权力正在上升,具体表现在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对西方显露的过分自信,以及伊斯兰国家的回教原教旨主义势力的扩大,西方国家与它们之间的冲突是今后世界稳定的最大危险。与文明冲突论相响应的还有进行新冷战的“围堵中国论”,该观点认为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增长,政治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已严重影响到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安全,故应当像冷战时期对苏联那样给予围堵。
2.“南北分裂论”认为:在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出现两极分化,国家之间的悬殊十分明显,导致了南方与北方的对立。新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是以中心地区发达国家依靠经济优势对边缘地区落后国家的剥削而维持的,全球化给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冷战结束后,南北之间的关系有恶化的趋势,已被许多学者所认识:一方面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持续衰退,陷入空前债务危机,致使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购买力低下,反过来也限制了发达国家的贸易出口,造成世界经济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南北之间的差距扩大和南方国家的人口爆增,导致南方向北方的大量移民,带来非法移民、艾滋病、毒品走私、恐怖活动等一系列国际问题,加剧了南北冲突,这被欧洲传媒称为21世纪的最大危险。
3.“新的国家竞争论”是波特(Porter)提出来的,他反对有关全球化使国家重要作用丧失的观点,认为这与提倡避免竞争一样是错误的。波特指出,国家对于一国经济的竞争有重要作用,因为竞争优势是通过高度地方化的过程建立与维持的,国家的经济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和历史的差异性对竞争的成功产生深远影响;此外,在全球化下国家看起来不重要了,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更重要,这表现在一个国家如果采取错误的策略就会破坏该国的竞争优势。生产率是一国经济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各国政府必须确定正确的目标,即促进使经济繁荣的生产率的增长,努力给企业以刺激,推动企业利用本国优势去竞争,而不是采取反生产率的办法,如给予企业补贴、扩大协作、暂时性保护等。此外,冷战结束后,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也相继指出,国家安全领域的军事竞争的重要性已让位于经济竞争,尤其是科技竞争,因此各国皆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和科技,带来了新一轮的国力竞争。
四、全球化趋势之辨析
有关全球化下国际政治经济走向的争论意见还很多,不可能一一涉及,但以上的争论已涉及了其主要的方面,表明了全球化现象充满了各种矛盾,不是一个以是什么、不是什么的简单答案就可以回答完的问题。如果生吞活剥地抓住某些看法的只言片语就妄下结论,很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形成似是而非的偏见。
1.和谐论的缺陷
和谐论看到了国际政治经济正在发生变化的方面,即经济的国际化和由此导致的跨国联系侵蚀着国家主权,民族国家已不再像以往那样起作用;而且由于冷战终结,大国之间严重的冲突消逝,人类今后的发展将更注重福利、生态环境、人权等人类自身进步问题,这无疑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和谐论有三个重要的不足:
一是过分夸大了国家主权的丧失程度,认为民族国家不起作用了,已不再是国际政治经济的主要行为者,这明显不符合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国际政治经济现实。因为跨国公司跨国经济活动虽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控制经济的能力,但尚未触及国家的主要管治能力,目前世界上的重要政治经济问题,不通过民族国家去解决仍然寸步难行。一方面大多数跨国公司仍主要属于某一个国家,与母国必然发生政治上的联系;另一方面国家作为市场管理者的作用和其它公共财物提供者的作用却没有削弱反而在加强,跨国公司和跨国经济活动产生的重要冲突仍需要国家之间通过谈判来处理(如知识产权、经济纠纷等问题),市场自己不能处理。民族国家的存在对于外部来说是人类各地区利益冲突的产物,因而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行为体。目前全球化的进行虽然加强了人类社会整体联系而使全人类利益趋向一致,却并没有使地区利益和代表地区利益的民族国家消失,在地区利益发生冲突又不存在一个世界政府依据法律去公正解决的情况下,高谈“人权高于主权”的国际伦理,不是糊涂幼稚,就是蓄意欺骗。数千年的国际关系史表明,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争斗中权力原则和自我利益原则是至高无上的,而道德的宣示则是次要的,不过是维护各自利益的一种借口,它可能是小国、弱国反对大国、强国侵略干涉的呼声,也可以是大国、强国为自己侵略干涉行为的辩解。国家主权原则是西方国家创造的,但破坏这一原则的往往也是西方国家,近二百多年来欧洲许多大规模国际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即是明证。两次世界大战后,国家主权原则经联合国的促进成为国际间的行为准则,它虽然未能完全制止国家间的冲突,但冲突的规模和范围都较以往要小得多,使国际秩序得到一定的有效维护。全球化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主权不受外来干预的原则受尊崇时,世界的麻烦就比较少一些,反之则问题多多。而且国家主权原则不具本土性,在国际间的共识大,随意性小,容易掌握;而人权原则除了普遍性之外还有本土性,不同的国家在具体的人权问题上分歧较大,难有共识,更难操作。以后者取代前者,无异于让某些大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世界之上,在国际间制造混乱。
二是和谐论有的意见忽视了新冲突、新竞争,表现出过分乐观。冷战结束虽然大国之间的严重冲突不存在了,但一方面国家之间在对国际事务的看法上继续存在重大差异,反映了各国利益不一致甚至有着严重分歧的情况;另一方面民族主义依然在起作用,如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一些国家的种族主义,这都使世界继续存在冲突,有时甚至是较严重的武装冲突。而且科技的发展和跨国交流的频繁进行并不完全带来和平与和谐,也带来武器扩散、跨国犯罪等其它国际安全问题,这在冷战时期并不是严重问题。同时,各种文化之间的交往并非是和风细雨、风平浪静的,一样会发生剧烈的碰撞,因此在全球化下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情况下,不仅国家之间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看问题上可能存在的认识差异,而且跨国公司也应注意在异国文化下经营的差异,只有承认差异、求同存异才有利于沟通和友好合作。另外,和谐论有一些意见则过于悲观,如生态主义强调资源缺乏和增长的极限,实际上这些限制是可以通过发展技术和人类自我控制的方法缓解的,除非人类始终停止在现时的水平上不再发展。
三是和谐论过分从西方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夸大了全球化的发展,没有重视不发达国家的贫困。现时的全球化发展迅速的地方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而许多不发达国家则依然被贫困落后所困扰,显示出全球化发展的相对滞后。全球化是与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扩张平行发展的,对于一些交流和通讯基础设施落后的不发达国家来说,信息化的浪潮无法达到这些国家的穷乡僻壤,结果产生了一部分不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下更加边缘化的问题,呈现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现象。而目前北方国家往往出于保护主义而限制南方国家的发展,如果北方国家继续忽视南方国家的发展,满足于自己的物质进步,以保护主义来巩固北方对南方的优势,最终也会限制自己的发展。因为在一个相互依存不断增长的世界上,南方的问题会影响北方,如非法移民、艾滋病、毒品走私等问题已成为北方国家最为头痛的问题。此外,南方国家购买力的低下,也会影响北方国家的贸易出口,制约后者的发展。
2.新冲突、新竞争论的缺陷
新冲突、新竞争论看到国际政治经济延续以往的方面,即全球化下民族国家仍在发挥作用,它们之间的冲突、竞争并未因冷战终结而结束,因此各种文明之间以及民族主义引起的冲突、南北经济差距扩大带来的关系恶化、国家在科技与经济竞争中的主导作用等问题是国际政治经济中要面对的新挑战,这些观察也无疑具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新冲突、新竞争论同样有其片面性的地方:
一是有过分夸大冲突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文明冲突论”上。文明的差异、意识形态的不同故然是引起国际冲突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只有加上不沟通、不理解、不求同存异,才会形成对立导致冲突。实际上不同文明与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和平共存的例子比比皆是,原因是彼此也有友好交流、合作互利的一面,否认利益相互依存,夸大利益的不一致,将冲突绝对化,这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偏激看法。而且,全球化是既有冲突又有合作、既有同化又有异化的新一轮人类社会融合过程,各种文明的差异在这一过程中是可以缩小的,不过它不是通过一种文明取代另一种文明的霸权主义途径去达到的,而是经由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平等交往的途径去实现的。只有坚持愚昧的民族自大心态而不愿以平等交往的态度去看待其它文化,才容易在不同文明的交往中导致严重冲突。
二是有片面认识全球化造成的国际分工后果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南北分裂论”上。全球化下南北经济差别继续扩大固然不可忽视,应使北方国家认识到南方国家的不发展终会阻碍北方国家的发展;但全球化造成的国际分工除了有利于北方国家巩固自己的优势外,也对南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产业的转移使亚洲四小龙变成为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也使中国与许多东南亚国家加速了现代化,它一方面巩固不平等另一方面又消除不平等,最终将朝着较为合理的国际分工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与其对全球化造成的国际不平等现象抱怨哀叹、愤恨不平,还不如考虑如何因利乘便、顺势而为,主动加入国际分工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虽然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资本较以往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民族资本所遇到的环境更不利,不仅要面对国内竞争而且要面对国际竞争,可是这种竞争同时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会,在引进资金技术、扩大商品出口、促进管理水平等方面参与竞争求发展的机会远大于关起门来求发展的机会,这是一个得大于失的竞争游戏。
三是对全球化带来的国际政治经济变化认识不足,只认识形式上的变化,如两极变成一极或多极,军事竞争转变为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东西方意识形态冲突转化为文明冲突或南北分裂等;而未看到国际政治经济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即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产生了某种摆脱国家长期以来处于自然状态的力量,正在走向和平合作的新时代。尽管目前国际社会趋同的力量还不大,在和平合作的同时仍然充满矛盾冲突,甚至是武力冲突,但在全球化推动下,较小的趋同力量会不断增长是可以预见的。不过,人类利益根本一致的趋同力量与民族国家间利益差别的异化力量是一个此长彼消的长期过程,只承认前者不承认后者固然滑入不现实的理想主义,然而看不到全球化将不断加强前者,则易成为保守派或顽固派,陷入或左或右的冷战思维泥潭而不能自拔,同样不能正确回应全球化的挑战。
五、结论
当今的全球化现象是在信息科技革命推动下,各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全面加强交流导致全球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产生了既有冲突又有合作、既有同化又有异化的新一轮人类社会融合过程,其本质上是人类社会趋同力量的逐渐扩大从而将导致现存民族国家体系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但是全球化趋势的争论与辨析表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发展现象,在认识全球化下国际政治经济走向时有两个需要十分留意的地方:
首先,全球化下的世界有双重特征,一方面国际政治经济正在产生新的变化,出现了相互依存和利益趋同的趋势;另一方面国际政治经济又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原有状态,国家之间仍然处在无政府状态的争斗之中。对于国际政治经济新变化与原有状态的估计是否准确,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这里需要现实主义而非理想主义的态度,需要辩证的观点而非僵化的观点。
其次,全球化趋势的争论所产生的各种观点都有一定建设性同时又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缺陷,没有一种意见或观点能够解释全球化趋势的全部方面,唯有从多角度和用多种观点去分析,才能对真实的全球化发展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
因此就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而言,一方面我们在看到经济相互依存和跨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将主权国家只是部分失去原有意义的现象夸大为完全或大部失去原有意义,甚至不清醒地以为人类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真的降临了,国家已不再是国际政治经济的主要行为者。另一方面,我们在看到国家间新冲突、新竞争的同时,也不能将这些冲突与冷战时期的冲突竞争完全等同起来,因国际上某些人士重弹冷战旧调就恢复地缘政治的过时心态,甚至转移自己注意力的重心,将保持冷战思维的国际暗流夸大为国际主流,忘记世界已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
全球化的发展既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一方面我们既不能因为全球化有利于西方国家的发展就放弃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因为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就对西方国家力图巩固自己地位的行为三缄其口。全球化带来的信息在全球范围的迅速传递虽有利于在信息技术上占优势的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可是这也给发展中国家声张自己的立场留下了空间,问题是怎样利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声音,而不要把这些空间完全拱手留给西方国家。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具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的国家,如何善于包装自己的文化并利用全球化的信息传播使之在世界上发扬光大、声名远播,这是绝对值得一试的事情。不让别人专美于前,唯有自己要懂得效法于后。21世纪的中国经济与文化将进一步得到大的发展,中国人的自信心也将进一步确立,我们的祖先深暗“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当今之世我们也有必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借助中华文化的形象来折服世人,加强内部的凝聚力,这也许是对付西方文化霸权更为高明的办法。全球化为一切优秀文化在世界上风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包括“西化”,也可以包括“中化”,正如麦当劳、汉堡包可以在中国受青睐,中式餐馆也可以在全世界各地开花一样,西学、中学其实可以互为体用,只要它们的确是好的东西,反倒是相互排斥才是全球化下的不正常现象。中国是文化礼仪之邦,历来重视文化外交的作用,因此,“中国化”非但何惧之有,尤当全力促进。全球化下的竞争不仅是经济与科技的竞争,还包括文化的竞争,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远没有发挥出来,是值得下功夫的事情。
标签:国际政治论文; 全球化论文; 冲突管理论文; 政治论文; 文化冲突论文; 人类进步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