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痛的常见病因分析论文_吴亚旭

产后腹痛的常见病因分析论文_吴亚旭

吴亚旭

(白城市洮北区平安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 吉林 白城 137000)

【摘要】 详细阐述产后生理性腹痛和病理性腹痛的不同特征、临床表现、产生原因等,对临床工作中较易误诊的疾病,及时进行鉴别诊断和处理。需熟练掌握常见的发病原因和处理方法,及时做出针对性处理,保障生命健康。

【关键词】 产后腹痛;病因;表现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104-02

产后腹痛为中医病名,是指孕妇分娩后,由于子宫的缩复作用,小腹呈阵阵作痛,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西医学称“宫缩痛”、“产后痛”,这种腹痛是产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多在产后1~2天内出现,3~4天后自然消失,多者1周内消失。本文根据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产后腹痛的常见疾病,着重对其病因及其不同疾病的腹痛特点作一初步分析。

1.产后胃肠机能紊乱

1.1 病因

又称产后胃肠神经官能症。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情绪紧张、焦虑、烦恼均可引影响胃肠功能正常活动,进而引起胃肠道的功能障碍。多在产后10~30天发生。系引起产后腹痛,的常见疾病之一。

产妇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如妊娠及分娩对产妇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重度负担;对出生胎儿性别的企盼失望导致的焦虑情绪;分娩时痛苦过程的回忆;以至初为人母后方方面面的不适应等,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从而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而引起胃肠道功就障碍。

1.2 腹痛特点

临床上除胃肠道及神经官能症的一般表现外,相当部份病人可出现阵发性上腹部剧痛(幽门痉挛)及左下腹绞痛(结肠痉挛),腹痛发作时可扪及痉挛的肠曲,腹痛持续时间不定,可因进食而加重,排便、排气后减轻。

2.产后急性胃炎[1]

2.1 病因

主要原因为妊妇产后饮食失调,在产后短期内大量“进补”及进食较多量姜、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进食物过冷、过烫、粗糙等。

2.2 腹痛特点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轻、中度疼痛,可有阵发性加剧,个别产妇可呈剧痛。伴较频繁的恶心、呕吐等。

3.产后泌尿系感染

3.1 病因

孕产妇在妊娠、分娩及产后恢复时期身体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包括泌尿系统的改变,这些变化使得产妇在产褥期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妊娠及产时子宫、胎儿对输尿管较长时间的压迫而引起排尿不畅多分娩时羊水、胎粪污染;产后恶露未净;产褥期多种感染性疾病等原因,造成产妇机体局部卫生条件差,导致细菌的上行侵袭而出现泌尿系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二急性肾盂肾炎等。

3.2 腹痛特点

除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及尿路刺激征外,相当部份病者可出现中、下腹部绞痛或不适,腹部、腰部输尿管沿程压痛点压痛。

4.胆道蛔虫症[2]

4.1 病因

妊妇产后在短期内大量集中地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及油腻肉味,产后较易出现的多种疾病症状如便秘、高热、呕吐、腹泻等,均可使蛔虫在宿主体内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而出现扰动,导致胆道蛔虫症的发生。

4.2 腹痛特点

本病在妊妇产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腹痛特点为:上腹剑突下偏右突然发作的钻顶样或绞刈样疼痛,可反射至右肩或背部,间歇期大多安然无恙。腹痛剧烈而腹部压痛不明显。多伴剧烈恶心、呕吐,可吐出胆汁及蛔虫。

5.产后便秘

5.1 病因

产后便秘是最常见的产后病之一。

产后多种原因可致便秘而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主要是胃肠功能减低,蠕动缓慢,肠内容物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其次是怀孕期间,腹壁和骨盆底的肌肉收缩力量不足。三是分娩晚期,会阴和骨盆或多或少的损伤,通过神经反射,抑止排便动作。四是产后饮食过于讲究所谓高营养,缺乏纤维素,食物残渣减少。五是下床活动不便,许多产妇又不习惯在床上用便盆排便。脱肛、痔疮出血等,均可加剧便秘的发生。

便秘导致腹痛的原因,可能系直肠内大量硬性粪块引起暂时性肠梗阻,刺激迓端肠壁肌肉强力收缩而引起。由于间歇期肠壁肌肉松弛,腹痛即可缓解,故腹痛可呈反复发作。

5.2 腹痛特点

腹痛可位于左下腹、全腹或不定,呈突然阵发性发作,程度轻重不等,持续时间不定(每次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有时可在下腹部触及硬性粪块,少见呕吐及全身中毒症状。

6.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见于多次分娩的产妇。由于妊娠、分娩、便秘等原因,导致产妇较长时间的腹内压增高,肛管、直肠、乙状结肠下端向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可引起下腹部、腰骶部疼痛、钝痛、胀痛及下坠感。

本病在产后腹痛病例中亦有遇到,虽较少见,但因可引起脱出直肠的水肿,溃疡、甚至绞窄坏死等,加上部份产妇因害羞而可能延迟及时诊治,故亦应引起注意。

7.产褥感染性疾病[3]

7.1 病因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应化。主要原因为分娩后因产道污染、创伤而发生的感染性炎症。常见的有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子宫肌炎。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以及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血栓性静脉炎、脓毒血症及败血症、盆腔脓肿等。

7.2 腹痛特点

大多在产后3~10天发生。除各自可出现的局部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外,多数病人可出现下腹部或双侧下腹部疼痛及压痛。急性盆腔腹膜炎尚可,出现明显的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严重病例可引起中毒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应积极抢救,治疗应争分夺秒,否则可致死。

8.讨论

产后腹痛的原因是由于子宫收缩所致。子宫收缩时,引起血管缺血,组织敏氧,神经纤维受压,所以产妇感到腹痛。当子宫收缩停止时,血液流通、血管畅通,组织有血氧供给,神经纤维解除挤压,疼痛消失,这个过程一般在1~2天内完成。

产后腹痛是由于子宫在复旧过程中引起的。初产妇疼痛较经产妇轻,疼痛时间也较短,是因子宫肌纤维较为紧密,子宫收缩不甚强烈,易复原且复原所需时间也较短,疼痛不明显。经产妇由于多次妊娠,子宫肌纤维经多次牵拉,较为松弛,复原较难,疼痛时间相对延长,且疼痛也较初产妇剧烈。

分娩后子宫要从足月时的5000毫升,缩小到非孕时的50毫升,必须通过收缩来完成这一恢复过程。若腹痛阵阵加剧,难以忍受,或腹痛绵绵,疼痛不已,影响产妇的康复则为病态,应给予治疗。如果疼痛现象超过1周,并为连续腹痛,或者伴有恶露量多、色暗红、多血块、有臭气味,这属病理性腹痛。

产后腹痛的发生与产妇因分娩后解剖、生理、生活、饮食等诸因素的改变有关而出现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腹痛,多在分娩后1个月内发生。

这类腹痛病人在临床上并不罕见,由于其特定的发病对象及时间,较容易被疑及为妇产科疾患,但实际上往往多见于以内科为主的多科疾病。因此,临床医师若缺乏必要的警惕时,容易造成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 李健,吴熙.吴氏“安胃饮”治疗“产后胃炎”39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0,9(6):49-51.

[2] 徐世俊,陈丹丹.胆道蛔虫症诊治经验[J].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8):175-176.

[3] 王兴旺,张莹.产褥期妇科急腹症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0):788-790.

论文作者:吴亚旭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产后腹痛的常见病因分析论文_吴亚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