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校长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北京市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专题讨论实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专题讨论论文,研修班论文,北京市论文,新时期论文,应具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12月29日,北京市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举行了一次专题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参加此班学习的15名校长、第一学习阶段的主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安文铸教授、此班任课教师北京教育学院梅汝莉教授等。《中小学管理》杂志社派记者列席。
现将此次研讨会直录如下:
梁新儒(北京二中校长) 今天由我主持会。我们校长当今面临的是教育发展的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安教授给我们讲了“新时期校长的素质结构和价值取向”,今天我们主要讨论新时期校长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田长福(怀柔一中校长) 我想谈谈怎样当个好校长。第一,在学校管理中对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校长首先要抓人和。领导班子的成员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一种安全感。我校校级干部5人,共事八年,互相支持、互相补位,去年我脱产学习半年,毫无后顾之忧。有一年我校缺地理教师,主管教学的校长很着急,书记就把课兼任起来。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的责任重了,不是指校长个人说了算。第二,校长要注意非权力因素对学校管理的影响,即本身要处处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一年我去日本爱知县一中访问,该校校长告诉我:他30岁出任校长,师生不服;一次集会时,他提出和学生赛跑,看谁跑得长、跑得快;结果他胜了,学生服了。当校长的,就得有带着师生往前跑、跑在前头的精神。第三,学校管理中,也要讲感情投资。我校有一对老教师,同时退休,身体不好,工资又低。过年时,我们去探望,送去补助费和慰问品,夫妇二人甚为感动,在职的教师也为之动心。一生物教师,孩子自费上学毕业后,几位校长帮助联系工作单位。该教师高考前夕生病住院,一位初中教师兼他的课,他就把这青年教师请到病房,共同备课,结果当年我校生物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我觉得校长重情感、有情义对知识分子很重要,要努力创造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第四,校长要善于使用激励手段。学校管理目标有长、短、阶段之分,要使教师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学校管理目标联系起来,充分肯定教师的成绩,并予以奖励,让师生都能感觉到成果被肯定的喜悦,从而更加奋进,这就是成果激励的效应。
王本中(北师大实验中学校长) 田校长讲的是怎样当个好校长,安教授讲的是好校长的素质结构。学校中好的标准很多,“一节好课的标准”、“好学生的标准”、“好教师的标准”、引申到社会,“好书记的标准”、“好市长的标准”……从研究角度讲,提出一个标准作为努力方向无可非议,其实一个校长能使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了,就不错了。“好校长”标准是什么?“教育家的水平”、“理论家的深度”、“企业家的才能”……“好”得无边,令人困惑。
韩述章(京工附中校长) 现在对校长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又得是“企业家”,又得是“外交家”。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政治素质好:第一,要以德树德。治学严谨、勤政廉政。本身不正,好校也难维持。第二,以信强威。应言必行,行必果。第三,以情助威。讲奉献,去掉各种私心杂念。海淀区的校长,结构工资在校内冒尖的不多,有的校长把自己的工资定在校内第十几位、二十几位,发工资时教师一看:“呀,校长挣的没我多!”心里就平了,服了。第四,以仪升威。仪,指的是校长的仪表风范,这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可是有时心里也不平:你有“情”,人家不见得有“义”;遇到翻脸不认人的主儿,你只能哑巴吃黄莲,回家和老伴反思去。
邱济隆(北京四中校长) 刚才王校长谈到对“好”的标准的困惑。我认为“好”也不是无边的。综观古今中外,总会找到共同的明确的方向,找到可以共同遵循的原则,得到共同的启示。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校管理评价标准均可找到共同点。
中学校长在学校到底处于什么地位?对学校,是管理的主体;对上级,是管理的客体。如何发挥主体作用?柳斌同志讲过,从一定意义上讲,有一个好的校长,就会有一所好的学校。也有的同志曾说过,不听话的校长不是好校长,完全听话的校长成不了名校长。我对上级指示持三种态度:认为很好的,认真贯彻执行;认为脱离学校实际的,要敷衍;认为不对的,不予理睬,也不必嚷嚷。如北京市开始搞管理体制改革时,有的学校将教师工资拿出30%浮动,也有的学校拿出100%浮动的改革方案,市里表扬、新闻单位宣传,我认为四中不适宜这样做,就不跟着学。
另外,我想谈谈校长如何发挥管理职能作用?首先,校长必须掌握广博的信息,有信息反馈系统。要深入教学,不靠听汇报,心中有自己的明细帐。第二,要调查研究。我利用电脑,每位教师有一信息号,每一群体有一号,我可以随时调出材料比较。我每年都要搞几项问卷调查,如“学生思想状况”、“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学生学习负担状况”、“学生如何评价教师”等。第三,要学习,多看书,多看报。第四,参加必要的会有好处,能得到很多信息,当然是有选择地参加。第五,外出考察(包括国外)。有的是几天专题考察,如,曾去华东师大附中考察。
学校管理目标的确定,有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过程,关键是确立学校各个系统的管理目标。有的学校介绍“各个系统承包制”经验,我不同意,学校不同于企业。管理目标,实施过程是各系统的事,我管提出思想。如职称评定,我提出40岁以下可以破格聘为校内高级,40岁以上则论资排辈。此做法由各处实施,于是教导处从全市邀请学科特级教师当评委,总务处安排伙食、车辆接送。这些事是各系统的事,不该我管的,我不管;有的会我只是去参加,不是组织者。
最后,我想谈谈如何形成当好校长的机制问题。市里希望出一批好校长,我们也希望当,但光靠学习与实践是否就能出好校长、名校长?在市委会上,我也提出要大力选拔和培养跨世纪的中小学校长,需要形成一个愿当校长的机制,需要有很多愿当校长者做选拔基数。韩校长谈到校长把自己的工资定在校内第二十几位的做法,这是激励人们当校长的机制吗?校长自己给自己定待遇,这种机制能有人愿当吗?
吴昌顺(北京五中校长) 我们作为教育大国,确实需要更多的教育家。然而解放后40多年公认的教育家确实不多。首先需要创造产生教育家的环境和气候,政治上宽松一些,学术上自由一些,真正实行百家争鸣的方针,才会有百花齐放的局面。
教育家产生的历史告诉我们:一要有长年的丰富教育实践经验;二要有深厚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三要有独到的真知灼见,既能融汇时代先进的教育思潮,又能在我们民族的土壤上长成自家的大树。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创办了好几所学校,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写下了500余万言的著作,对中国教育发展做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堪称一代宗师。这次市委市政府组织我们半脱产进行研修,是一个大好时机。“教育家”是远大目标,很难达到,但提高理论思维,增强科研意识,总结办学经验,为首都的普教事业增砖添瓦确是完全应该的。
周柏年(北京一七一中校长) 好校长,应该是放在好校、差校都能管理好,否则一奖励,人家说了:“给我那样的办学条件,我也行。”什么样的人才能当校长?有时选校长是凭关系和情感。“身体好”是素质条件吗?病夫不见得管不好学校。当个好校长,第一要有敬业精神,第二要有专业知识,第三要有组织管理能力。管理学校不能光凭感情,“团结大多数”,实际是做好“团结少数”的工作,因为真正影响工作的往往是少数。校长的教育观,首先体现在一视同仁地对待教育对象上。
王毓龙(北京一○一中校长) 吴校长提的教育家的标准是就历史经验而言,我们还是应研究一下现实条件下,好校长是什么样的。
李金初(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我认为校长是分层次的,“好”也是相对而言。第一层次,是你所在学校的师生和家长承认你好;第二层次是受市里命名的模范校长;第三层次是得到社会承认的名校长;第四层次是教育家,“家”也是有层次区别的。成为“家”,需要有独特的见解,有成体系的主张,还要有成功的学校管理实践。
毛美华(北大附中校长) 好校长必须是好教师,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渴望,有驾驭学校的人格力量,还要有实践经验。我上学时是学生干部,工作后教化学、做班主任,当教育局长后管8个科室,群众反应是好的,北大党委任命我做附中校长后,我取消了年级组制,加强了教研组的作用,我觉得削弱教研组作用,或使教研组名存实亡都是不对的。
除顺意(北京八一学校校长) 我们学校是1947年聂荣臻元帅创办的,有自己独特的革命传统和办学风格。1991年校庆前,我们把老解放区作为教育基地,把青年教师和学生带到那里。有的村,一半人家是烈属,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有一青年教师临走偷偷把钱放在老乡枕下,有个学生离别时抱着老大妈亲了一下,老乡们待学生可亲了,说聂帅的孩子回来了。现在到老区访问,已成为我校传统教育内容。1989年以前我们组织学生看电影《雷锋》,学生秩序很好。不管客观环境如何,我校坚持讲革命传统,这就是我们的办学思想。另外,校长还要善于将自己的管理思想化为师生的思想行动,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了解人、尊重人,科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我认为学校不能搞计件工资制,如一个班多几个学生就给班主任加几块钱。选修课也是学校规定要开设的,也不另加钱,我们要求班主任要家访。再有,校长应有顽强的意志,一抓到底,给教师的印象应该是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学校决定盖宿舍和教学楼,没有基建费、手续又繁杂,看来无望的事,我们硬是克服重重困难办成了,从而稳定了教师队伍。
现在有很多事冲击学校办学,“家教”、“业校”、“奥校”,报酬都很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教师的精力放在学校工作上呢?
赵萱(北京一五六中校长)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要有开拓、进取、实干精神;管理学校要严情相济,严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上,严在岗位责任制上。优秀教师、高水平的教师就要高报酬,不合格的就要淘汰。评估与奖惩挂钩,严在依法治学,情要适度。
王本中 现在的社会与“文革”前相比,走出了三个误区: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这种变化也影响着我们思想的转变。改革使我们“重利”了,也重视“个人利益”了。过去忽视物质利益不对。北京市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由八中开始,起因是教师工作积极性滑坡。这项改革稳定了中小学教师队伍,得到市政府肯定与支持。(邱济隆:把过去暗着发的报酬作为结构工资,合法化了。)北京的这项改革还是应该肯定的。现在有人说这项改革如今走进了死胡同,出现互相攀比现象(赵萱:有的学校一课时报酬提到14元,震动全区。)这样比下去要乱的。再多给钱,学校财力有限,也不见得有效。现在应理直气壮地讲教师工资永远也比不上企业,外国也如此。校办企业靠“税不进校”的优惠政策得以发展,根基脆弱,据说有的中央领导同志已提出“税要进校”,宏观要调控。现在又提出资源合理配置、鼓励跨校兼课,这政策对学校又是冲击。过去“第二职业”的冲击,我校顶住了,我说:“你在第一职业、第二职业选一个吧,或走或留。”靠情感的维系,力量是有限的,不是有的特级教师刚评上,就“下海”了吗?鼓励“兼职”是否适合学校特点?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否有益?(安文铸:现在有一种现象,某校出一招,行政部门马上推广,宣传部门马上鼓吹,这是鼓励攀比。一过头了,又急刹车,其实也没必要全刹车。)奥校,得金牌,就不必要猛推广。课程改革也是如此,一会儿与重点校比,一会儿与普通校比。一个学校经验好,可以开交流会,但不要自上而下推广。(安文铸:办此班应有两个目的,一是校长自身提高,一是为上级决策提供咨询,发挥名校的作用。主管教育的人没有我们切身体会多。)
邱济隆 我觉得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还是比较注意倾听下面意见的,我参加党代会有这方面的体会。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
怎样当好校长?我认为应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继承与改革的关系,什么是优良传统要继承,改革什么,校长心中要有数。口号很多,花样翻新,不能跟着转。继承传统也不能说孔夫子一切都好。办学目标要相对稳定。第二,在培养目标上,要处理好和谐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发展的关系。第三,在管理目标上,要处理好科学管理与满足需要的关系。结构工资走进了死胡同,我们一方面教育教师不要斤斤计较,而学校领导却在一毛一毛地计算。此项改革在一定时期起作用,现在应考虑此项体制本身的改革了。第四,是常规管理与教育科研的关系。
李金初 校长思考问题要讲辩证法,一个是真理的相对性,一个是科学完美的理想与切实可行的关系。北京市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当时是个进步,启动了学校活力,调动了教师积极性。你说不要计较,实际上教师在暗中算呢。暗算不如明算。当然改革不能以牺牲奉献精神为代价,这就意味着要深化改革。
再一个问题是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发展要以保证稳定为条件,发展不能影响稳定。我主张教师流动,教师超稳定也不行。其实我校比不上重点中学。校长看问题要有哲学观点。(安文铸:超稳定是崩溃前夕。)
什么是校长的主体性?首先要有主体意识,否则谈不上创造性。主体性包括: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业绩。
龚正行(北京八中校长) 校长成才、成家难,客观上还没形成优秀人才往教育倾斜流动的机制,这从师范招生情况、提拔干部的趋势都说明这一点。在座的校长恐怕几十年精力都消耗在其他方面了,现在要提高已老了。这个机制不解决,出不了“家”,无源之水么。既然是上级让我当校长,工资就应由上边定。现在校长为学校生存而拚搏,不是为学校发展而深思,成了“聚财”、“分配”的专家。每次调资都怕动乱,我们干的事可进不了成“家”的专著。学校财源不稳定,校办工厂坐在火山口上,教师待遇与其他行业不平衡,工资与物价的矛盾、同行业的攀比,校长的脑子都使在这儿了。现在是社会化程度太低,学校包得太多了。
在种种冲击不利条件下怎么办?校长要意志顽强、心身健康,会休息、会工作、会学习。我在工作中坚持学习与研究。我现在研究三个题目:学习科学、超常教育、心理健康。
梁新儒 我们讨论了一天,主要是研究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校长主观上如何努力,一个是客观上如何建立校长成名成家的机制。下面请安教授讲话。
安文铸 这次研修班的中心议题是我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做个合格校长,在座的各位不成问题,其中一部分人已成为一段时间、一定地区的名校长。“教育家”是理想目标,极少数,不是唱两句就能成“家”的。达到此目标有各个阶段,现在就要给自己定位在某阶段,再定出阶段性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并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地著书立说。怎样朝着既定目标进取呢?大家不要把教育观与教育思想绝对化,“观”是对教育的本质认识,“思想”是反映在校长各个管理环节上的主张。“教育思想”是在自己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并逐渐形成体系,不是体会感受。从感受体会提高到理性思考,首先要做到善于提出问题,不是事实存在阶段上的感受。我们校长当前主要是提高思维能力,养成辩证思维的能力,主要是掌握“度”,这是哲学上的辩证思维的灵魂。研修班的目的总的来说是学习理论,总结经验,提高理性思考能力。学习中思路要开阔,基础教育遇到的问题都可涉及,可起咨询作用。我对基础教育感兴趣的是六个问题:(1)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德国基础教育的见闻与思考;(3)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结构与价值取向;(4)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师能、师风;(5)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本质内容与主要环节;(6)提高基础教育科研意识与价值取向。我参加这阶段的研修班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希望各校欢迎我去学习。
标签: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