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审计理论研究应注意的五个方面_审计质量论文

当前审计理论研究应注意的五个方面_审计质量论文

当前审计理论研究中应注意把握的五个方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五个方面论文,中应注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推动审计理论研究工作深入开展,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前不久审计署印发了《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审计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审计署专门针对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出台一个《意见》,属近年来首次,充分体现了审计署对于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视,以及以审计理论创新引导和支撑审计实践创新发展的愿望和期待。贯彻落实好这一意见,按照要求改进审计理论研究工作,是我们审计理论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从近年来组织开展审计理论研讨活动情况看,主要是应注意把握好下列五个方面。

要强化问题意识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发现问题”和“给出问题的答案”是科学研究的首要任务。目前的审计理论研究成果——无论是论文还是课题研究报告,多采用理论框架式,问题导向不很明显,题目大多涵盖某个领域,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例如以“公共政策绩效审计”为题开展的研究,内容可能会涉及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概念、必要性、作用、国内外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实践情况、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等。该研究成果很可能是对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知识进行了集中介绍,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相关基础知识。但由于没有明确给出研究的问题,也就无所谓问题的答案和理由,无论是理论贡献还是实践价值都受到影响。

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强化问题意识,一是要选择一些新题目,着眼于审计领域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情况来开展研究;二是要找到真正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问题应是理论和现实中存在困惑,亟待解释、辨明和改进的。例如我们不选择“审计机关绩效评价”这一个大题目做研究,而是选择“影响审计机关绩效的因素是什么”、“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对审计机关绩效有多大影响、怎样影响的”等小题目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成果就会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问题意识,可以更好地实现审计理论研究发现规律、明辨是非、解决问题、指导实践的目的。审计理论也正是通过提出和回答一个个问题而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要充分吸收借鉴

以往我们在谈论审计理论研究时都强调,不能简单重复已有的研究成果,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做法和经验,要立足国情与吸收借鉴相结合。然而在当前的审计理论研究中,这个原则或多或少被运用到了另一个极端,即许多人在做研究时,不关心别人对这个问题是否研究过和研究结果如何,也不关心国外有无好的做法和经验可资借鉴,甚至为了与国外的说法有所不同,不惜创造一些新的词汇来说明同一个事情。这不是科学研究的态度。强调充分吸收借鉴前人和国外的研究成果、做法和经验,对于改进当前的审计理论研究十分必要。

作为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制度的设计和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必然受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审计机关的工作基本上可以分为行政管理和专业工作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如果我们研究的题目是有关审计制度和审计行政管理工作的,就应该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来进行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国外审计发展情况及规律应成为研究的基础。如果我们研究的是受国情影响较小的审计专业技术或做法经验,如具体审计技术方法如何运用,怎样提高审计质量、怎样避免审计风险等,在研究过程中就应该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有较长审计发展历史的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予以充分学习和借鉴,有些专业经验甚至可以“拿来”就用,而不必再去重复研究。

要提高创新能力和质量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审计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审计工作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面临新要求。审计理论研究必须要加大创新力度:基础理论研究要努力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领域、提供新知识、创建新理论,应用研究要努力把握新情况、提供新思路、提出新建议、运用新方法,为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支撑。

目前我国审计理论研究中的创新意识很强,但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还需要提高。提高创新能力需要我们关注审计实践、深入审计实践,从审计实践中选择审计理论研究的课题,从调查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中提升审计理论,再回到审计实践中接受检验,才能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运动中实现审计理论创新。提高创新质量需要我们区分真伪创新。审计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的,需要长期刻苦的潜心研究,不是观点和见解的标新立异,也不是适合西方发达国家历史条件的理论观点的简单批发,更不是新名词的杜撰和堆砌。

进行审计理论创新,提高审计理论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需要强化运用创造性和批判性两种思维的能力。运用创造性思维,以审计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产生新的想法和认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所产生的想法和认识进行评估、验证,最终形成经过检验的知识和信念。只有将创造性和批判性两种思维交织运用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审计理论创新。

要注重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对审计理论研究最基本的要求。这里的“求真”是指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其内在规律性。这里的“务实”就是指审计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推动审计实践的改进和发展。求真是务实的前提,务实是求真的目的,求真必须务实,务实必须求真。

审计理论研究要进一步求真务实,首先是要正确认识审计理论,避免把审计理论理解为务虚的玄思,恰当认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的关系。审计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即审计理论不仅是对审计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还是对审计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思想性引导。深刻认识这一点,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工作,更好地发挥审计理论研究指导审计实践发展的作用。

其次是要在审计理论研究过程中落实“求真务实”的精神,即对所研究的问题下工夫真研究、弄明白,所有的审计理论研究都要落实到推动审计实践发展上去。例如对于审计文化进行研究,首先要弄明白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文化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文化又是怎样传承和弘扬的,然后在深刻理解审计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审计文化的特殊性和审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分析现在审计文化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进而提出传承和培育优秀审计文化,促进审计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任何研究结论的提出都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作支撑(没有证据支持和经过验证的结论都不能称之为研究结果),任何对于审计实践没有影响的研究都是无意义的。

要规范表达成果

规范表达是进行交流和传播科研成果的前提。论文或者研究报告的格式规范尽管很重要,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形式问题。比如要求规范书写文前摘要和引言,恰当注释和标注参考文献(这还涉及科研诚信问题),属于规范表达成果的形式要求。除了形式要求之外,内容上讲求逻辑性是规范表达科研成果的重要方面,即在所表达的科研成果中,清楚地表明了研究的结论、支持结论的理由和根据、由前提和根据得出结论的推导过程。这个要求,无论是对于理论推演还是实证(经验)论证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来说,都是首要的。严格规范表达研究成果的要求,不仅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便于研究成果的交流和传播,还可以带动深化研究过程本身。

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规范表达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方面都需要改进,其中内容上的规范表达更为重要和紧迫。论文或者研究报告缺少明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结论,找不到明确的支持结论的理由和根据,缺乏推导过程的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根据这一现状,可以先从两个方面入手强化审计理论研究成果规范表达。首先是增强论文或研究报告内容上的逻辑性。所有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二是围绕这个问题做了哪些研究工作,用什么方法研究的;三是研究的结论是什么,主论点、分论点甚至是子论点都是什么,各层次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四是支撑研究结论的证据是什么。其次是要做好必要的注释,一方面便于查明资料来源和出处,证实所作的陈述;另一方面,便于区分清楚哪些是别人的思想和观点,哪些是经过研究得出的,做到尊重别人尊重自己,讲究科研诚信。但应注意引用的比重,在一篇论文或研究报告中,研究过程中新知识发现过程的内容应占绝大多数,作为研究工作的起点的来自专业书籍和期刊文献的知识,只能占极少部分。

标签:;  ;  ;  ;  ;  

当前审计理论研究应注意的五个方面_审计质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