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的良性适应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的良性适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集群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的关系释解

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的辩证关系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和产业集群相互促进,共生共融。产业集群呼唤培养大量应用型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及时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满足需求。产业集群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反作用于产业集群的发展质量。产业集群的产业选择越准确,越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就越明确,专业调整和设置就越具体,师资队伍建设就越具有专业性,人才培养就越具有针对性。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科技、教育的联结点,同经济的关系最为直接,它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在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创业人才、发展知识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产业集群和产业创新中发挥着基础性的资源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直接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受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制约。产业集群给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产业集群化是实现经济后发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必将在更深层次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第一,从外延上来看,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产业集群提供人才支持。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环节。随着产业集群的升级、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必将产生大量与高新技术相关的智能型职业岗位群,增大产业集群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种需求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必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融入到产业集群的兴起中去,就必须切实提高办学质量,突出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特色办学资源优势,努力培养适应产业集群的应用型人才。产业集群的兴起,为高等职业学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必将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规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及时、高质量地输送了一大批急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据有关资料表明,2000~2005年,世界固定资本每增加1%,只能使生产增长0.2%,而经过科技训练的人力每增加1%,可使生产增长1.8%。可见劳动者的素质对生产发展的影响。高质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正成为影响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四大领域的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并呈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随着国际生产能力和我国东南沿海生产能力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集群将会在更宽、更广层面兴起。因此,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顺应当前产业集群升级的需要,以培养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要培养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所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为我国产业集群的兴起、发展和提升准备人力资源,提供智力支持。第二,从内质上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和产业集群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技术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技术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技术是产业集群的基础,无论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还是产业集群,都是在与技术的相互作用中使技术得到升级。其次,产业集群通过劳动力市场调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即产业集群使人力资源得到转移,反馈给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再反馈给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所培养的人才结构,使其输入市场的劳动力符合人力资源转移。最后,在总体上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培养的人才结构要协调于产业集群所导致的人力资源转移,或者说技术结构变化,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集群演变在人才的供求上得到统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集群的关系如图1所示。从两者的关系图可看出,以上三对关系皆是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适应产业集群作为主线,使它们之间得到循环发展,衬托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是以适应产业集群作为前提,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强调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产业集群的适应本质上是技术能力对工作的胜任,产业集群演变表达的含义,一是表明它是动态的,二是表明它是不断升级的。不了解这两点,就无法理解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产业集群的真正内涵。同时,在了解两者关系的基础上,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的理念上,必须在本质内容上、类型范畴上和层次沟通上适应产业集群演变的需求。

二、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本质内容上的适配

图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集群的关系图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技术性,只有紧紧地抓住其核心内容,才不至于滞后产业集群的发展。科技的高度发展使职业趋于相互渗透,各种综合技术和新工艺的产生以及新材料、新介质被发现等,说明基本的综合性技术目标已成为国际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已逐步从“职业”教育转向“技术”教育。技术教育体现出极强的实践应用性,技术是职业实现的手段,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进步,逐步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本性,显示出与产业集群发展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性。这种本质的凸显一方面使人们能够认清高等职业教育,消除人们对其的歧视和偏见。另一方面说明高等职业教育所授的“技术”是产业集群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因此针对我国当前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在本质内容上要适配此趋势。三次产业都要提升信息技术含量,这是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所决定的,但在各个领域又有所侧重:一产领域,着重在于机械化技术,提升一产的技术基础,加强农机一体化技术的教育,使一产的产品向名优特新稀、绿色方向迈进;二产领域,着重在于自动化和开发性技术,即高新技术,加快二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技术不断升级,技术教育的内容逐步向系统化、深度的方向发展。三产领域,高等职业教育在大力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着重于开发性和服务性技术。三产包括的领域既广又杂,很多领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那么高等职业教育要具有前瞻性,必须要针对一些新的领域进行教育,适配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

三、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类型范畴上的适配

从巴洛夫倡导的学校形态的高等职业教育到福斯特所支持的非正规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训是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过程,不仅说明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逐步主动加强了与产业界的紧密联系,而且说明了终身教育理念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渗透。学校形态的高等职业教育因有“规模效应”的优势,正符合了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学校形态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时,伴随着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集群就会产生,旧产业集群趋向衰亡。产业集群优化需要人力资源转移,而脱离了产业集群需求的学校形态高等职业教育仍在源源不断地输送特定类型人才,结果会导致严重的结构性失业。不仅不能满足由于新产业集群产生新职业的人才需求,导致就业危机,而且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学,导致名副其实的“终结教育”。在这样严峻的现实下,福斯特提出“企业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训,缓解了就业的压力。多种形式的培训适应了产业集群发展中继续学习、转岗等工作变换的更高要求,使高等职业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要努力改变我国仍然是以“学校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类型,把学校形式与培训形式结合起来,仿照日本企业内培训的模式,相互补充,互通有无,更好地促进产学结合,取得共同发展。总之,当前要改变我国就业劳动力滞留在一产的状况,加速向二、三产转移。人力资源转移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类型上适应,即在办好学校教育的基础上,还要大力发展培训市场。培训具有周期短、规模小、经费投入成本低等特点,能缓解人力资源快速转移导致的紧缺型人才缺乏严重的现象。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上适配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上适配产业集群的关系图

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除了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培养常规人才和长期紧缺型人才外,加大培训的力度、及时反馈信息,通过对短期紧缺型人才的培训,解决紧缺的矛盾。高等职业教育培训侧重点因产业集群的差异也有所不同:在一产上,重在机械一体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加速一产劳动力转移速度;在二产上,重在引进的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掌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三产上,重在内容和形式的拓展,达到多样化。

四、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层次沟通上的适配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总体上不容乐观,其困境的根源是学历层次的定位和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因而对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体系的重新认识和构建刻不容缓。第一,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产业集群要求有不断的技术革新,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这种变化,那么专科层次就不能满足需求,必须要发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二,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集群能力提升的要求。美国著名高等职业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对影响世界上主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协调三角”模式,说明政府权力、学术与市场是三股影响各国高等职业教育特征与发展方向的主要力量。此模式恰恰说明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产业集群过程中的嬗变:高等职业教育在与市场经济结合的过程中,追求学术的外在动力所驱,以其专业技术的特性为基础,逐渐由传播技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转移到开发和研究新技术上来,在与经济的结合中产生新的蜕变,成为研究性的大学;或者说在三者协调的实践中,从一个较低的层次向较高层次转变,这是必然的规律。第三,教育界与产业集群衔接与沟通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学历和职业资格的提升,产业集群需要技术的升级,建立合理的对等及衔接机制、构建教育体系的“立交桥”是教育界与产业集群在层次沟通上的必然要求。衔接与沟通的重点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对等与衔接,即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对等和衔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对等和衔接。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层次高移不仅是产业集群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嬗变的需求,而且是其国际化的必然趋势。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平等地位是世界教育体系发展的总趋势,而不是某一国家的独有现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同样需要改革,进行重新规划。实际上,我国的理工科、应用性专业的教育均属高等职业教育范畴,有本科、研究生层次,只是划分、归类不同,正如石伟平教授所说,可谓之“新瓶装老酒”。但层次沟通体系的划分或归类仍然需要解决,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人们心中的“半壁江山”,成为产业集群提升的基础,也成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标签:;  

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的良性适应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