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水资源十分缺乏,现如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为了更好地将“海绵城市”和水环境治理结合起来,本文归纳总结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系统治水思路,提出水环境治理必须体现系统性、综合性,以问题为导向,从源头、过程、末端统筹布局;黑臭水体要和“海绵城市”建设整治相结合,坚持混错接改造和“海绵建设”并行;城市发展过程中要重视排水规划设计,发挥水系统功能;切合实际的利用水生态修复技术,还河湖水系自净能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水环境;系统性;水生态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范围内相当比例水体的水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相关统计,2016年我国达不到饮用水源标准的Ⅳ类、Ⅴ类及劣Ⅴ类水体在河流、湖泊(水库)、省界水体及地表水中的占比分别高达28.8%、33.9%、32.9%及32.3%。在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小河流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疯长形成河面绿毯,更严重的形成黑臭水体,水域环境极差。水环境的好坏与区域污染负荷密切相关,一旦污染负荷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水质恶化将不可避免,水生态系统也将面临崩溃的风险。
1海绵城市的发展情况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一词最早被澳大利亚研究学者Budge用来描述城市对人口的吸附能力,而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认同用“海绵城市”这个词来描述一个城市的雨涝调蓄能力。当降水丰沛时,可以将雨水吸纳、储存、净化等方式利用雨水。而当干旱时又可以将自己储存吸纳的雨水释放进行补枯、供给到城市水循环系统,对城市进行弹性调控。“海绵城市”最大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由传统的粗放式、高强度的建设方式转变成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LIUDD),进而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水环境修复的途径、一种新理念的城镇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逐渐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也为我们治理城市水环境提供了新思路。
2结合“海绵城市”治水值得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
2.1系统性综合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需有系统思维,水生态文明属于生态文明的一部分,解决水的问题也需坚持系统思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河湖水系是连通和流动的,水环境治理应体现流域治理、区域治理理念。现阶段水环境治理亟须顶层规划设计,重视对治理区域的合理划分,打破人为分割、各自为战的现状。河道分割治理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不少环保企业为了达到治理效果,对河道进行各种隔断,既对防汛安全造成威胁,又无法做到标本兼治。2)水环境治理需要采用源头—过程—末端的综合性治理措施,从点源、面源、内源污染控制到水生态系统构建,需要多个阶段、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应客观评价每个阶段、每种技术的作用和局限性,过分强调某种阶段或某种技术的作用,会造成误导。3)水环境治理需要各部门的协调合作,要充分发挥河长制的作用,组织调动各部门积极参入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水环境治理是一场持久战,从规划、设计、施工到初见成效,没有各部门积极正确的配合,水环境治理很难成功。
2.2注重管网系统的改造、从源头把控污染
城市排水管网是水系统循环中的重要环节,是当前提质增效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今城市排水管网的改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说到城市排水管网,就不得不提排水体制的确定与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是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一个普遍性的世界性难题。目前国内外合流制排水系统的使用仍然非常广泛,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城市都有很多地区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我国,尤其是老城区依然沿用着合流制排水系统,例如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武汉、厦门等历史悠久的发达地区,基本都保留了部分合流制排水系统。因此,城市要花大力气进行合流制溢流污染的防治,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我国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低,年久失修,欠账很多。雨污管道的错接、混接成为常态,既大大降低了管网收集系统的效率,又造成水环境的污染。降雨时大量雨水随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旱季时大量溪水、清水和地下水随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增加了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破坏了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导致污水处理厂无法正常运行,使污水难以达标排放,造成城市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海绵城市”建设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结合黑臭河整治,在管网收集系统的改造、优化上下功夫,有步骤地实施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大大加快了我国合流制溢流污染改造的治理进程,推进了水污染防治这一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作的进展。在进行管网系统改造前,应全面详细的对区域现状管线进行普查,对问题管网系统对症下药;还要对区域相关规划进行具体分析,如雨污水专项规划、三旧改造规划等,合理的确定管网系统改造的方式和时序;对有条件的管网系统改造项目应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同步设计、实施;管网系统改造作为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要部分,涉及管理部门较多,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
2.4按规划修建泵厂、高度重视过程建设
河渠、泵站、污水厂作为整个排水系统的重要节点,是治水的关键。由于城市发展建设往往是一个进阶的过程,随着硬化地面的增多,排水系统中的管网、河渠、泵站、污水厂的规模需要更新建设。现阶段,大部分城市面临着排水系统规划的缺失,排水系统的建设亟需相关规划的支持,在城市开发建设的同时,应配套进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高度重视排水系统的过程建设,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的基本建设。
另外,在排水系统的过程建设中,应特别注重对现状自然水体的保护。天然水体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而这种联系是一种有机的动态的联系。提高水系的连通性,从生物种群的角度上,可以为生物的迁徙繁衍提供多种通道,增加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从系统层次与景观模式上,增加扩大了各水体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增加了水体系统的复杂特性,使其具备很高的抗逆能力。恢复江(河)湖的天然连通状态,必将增加各个水体的稳定性。
2.3制定切合实际的水生态修复方案、还末端水体自净能力
水生态修复作为近年兴起的水环境治理手段,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借鉴更多的成功案例,结合水体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水生态修复方案,才能发挥水生态在水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在制定水生态修复方案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在项目开展前,应对水体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湖泊基本信息调查(含水面面积、湖泊容积、多年平均水深等);湖泊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含水质调查、黑臭水体调查、沉积物和间隙水调查、水生态调查等);湖泊生态服务功能和调控管理措施调查;底泥勘测与污染状况调查。其中水生态调查包括对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水生植物等进行调查,完成生物量、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完整性指数等指标;水质调查包括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透明度、SS、叶绿素a等富营养化指标以及Pb、Hg等重金属指标。2)水生态修复方案要结合控源截污和生态清淤,根据景观水体功能规划、地形地貌、水深等实际情况,遵循水生态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采取分区规划建设的思路,建立“净化—绿化—美化”三位一体、“动静”结合的生态水质净化系统。3)确定水生态修复基本方案后,要结合确定的水生态治理措施和现状调查情况,对水生态系统净化能力可达性进行计算和分析,最终确定水生态修复总体方案。
结语
笔者根据几年来“海绵城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的实践,总结出以上几点结合“海绵城市”进行系统治水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这些都是制定水环境建设方案的关键环节,希望给读者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章林伟.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与实践[J].给水排水,2018,54(11):1.
[2]谢映霞.从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2013,37(2):45.
[3]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1):11.
[4]刘艳臣,张书军,沈悦啸,等.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排水管网运行管理的技术思考与展望[J].中国给水排水,2011,27(18):9.
论文作者:彭晓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城市论文; 水体论文; 海绵论文; 水环境论文; 管网论文; 系统论文; 排水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