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勇[1]2004年在《基于知识发酵的组织核心能力研究》文中认为企业如何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家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普拉哈拉德与哈默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概念,为全面、合理的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提供了新的思想。同时,这一理论对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有着紧迫而现实的意义。然而,这一理论到目前还不成体系,尤其在实践方面还缺乏指导性。因此,本文希望在核心能力的知识应用方面能有所贡献,并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有所借鉴。从核心能力的起源与发展看,组织的核心能力具有知识的属性。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组织要想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就要注重其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只有这样组织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断的培育、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而知识发酵过程是组织学习的框架,是组织不断更新、学习、发展自身知识基础的方法与手段。通过知识发酵对组织核心能力的研究,将使组织清楚的认识到知识在其核心能力形成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组织可以从自身的知识发酵环节入手,不断的审视自身能力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为组织核心能力的改善与提高提供明确的指导。本文首先回顾组织核心能力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提出组织核心能力的知识属性。接下来,本文简要论述了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有关理论,并指出组织学习在核心能力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后,根据组织知识与学习的特点提出知识发酵模型,并尝试用知识发酵来解释现存的有关核心能力的各种思想,提出基于知识发酵的组织核心能力的含义。接下来,提出基于知识发酵的组织核心能力的形成框架和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从知识的角度对组织核心能力进行考察。通过知识发酵过程,组织可以更好的审视其自身能力的形成与缺陷,可以从知识发酵的要素中找到组织在能力形成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对面临激烈竞争的我国企业尤为重要。
耿小庆[2]2008年在《组织知识创新与企业能力成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知识创新是企业能力提升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本文在对企业能力、知识创新和组织学习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知识创新与企业能力以及组织知识创新与企业能力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模型和新方法。本研究将视角聚焦于如何在知识和创新的环境中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这一主题,这对核心竞争力相对低下的众多中国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组织学习、知识创新和企业能力叁者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对不同知识层次的掌握和不同的知识学习类型形成企业不同层次能力的观点,其中,知识积累形成企业的静态核心能力,知识创新形成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组织学习保证了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进而推演出本研究的核心命题:组织知识创新是企业能力成长的根本动力。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也证明了组织知识创新可以显着影响企业能力成长这一基本假设。通过对已有知识创新模式进行评析,本文总结了知识创新模式的一般规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遵循从基本理论到研究方法的逻辑思维,提出了组织知识创新模式的一般建构程序;对知识创新中的两个重要过程——知识扩散和知识增长进行了分析;通过一般建构程序,借助知识传播机制和知识发酵模型对知识螺旋的影响关系,构建出组织知识创新的理论模式。最后,本文对组织知识创新与企业能力成长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研究。从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入手分析了企业能力的演进过程,同时从知识平台演进的角度对组织知识创新的进程进行了探讨,分别提出了在企业能力演进过程中组织知识创新是弥补能力缺口的关键,以及组织知识创新是企业能力为适应动态环境的要求而主动进行的这两个观点,即组织知识创新和企业能力成长过程是互相促进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知识平台演进下的企业能力成长与组织知识创新互动模型;为促进两者的互动提供了对策建议——通过协同学习机制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唐建生, 和金生, 熊德勇[3]2006年在《基于知识发酵理论的组织核心能力研究》文中提出从知识的角度审视核心能力是这一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在这种背景下,基于知识发酵模型,探讨了核心能力的知识特性,并提出了基于知识发酵的组织核心能力形成框架,研究了其内在过程和机制,并指出了知识发酵对于组织核心能力的作用和意义。
刘东华[4]2010年在《企业战略的动态能力构建研究》文中认为面对新世纪,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竞争环境特点都发生了诸多变化,如何构建企业战略动态能力,提高企业战略各个阶段的效率和效能,对于现阶段国内外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系统论和矛盾论的方法,将企业战略动态能力的构建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通过观察和分析,抓住了影响企业战略动态能力构建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类比分析、情景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就论文相关问题和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逻辑严密地分析。提出了企业战略动态能力的概念。对企业战略动态能力进行了定义:企业战略动态能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战略动态感知、调试和执行的能力。战略动态能力是贯穿于企业战略始终的能力的动态组合和协同,其存在的价值在于提升企业战略各阶段各层级的效率和效能。建立了旨在提升企业战略分析动态能力的应急反应动态能力模型。提出了企业战略叁定律,构建了企业重要环境因素识别模型,并初步进行了重要因素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和资源能力分析,还探讨了模型在组织结构方面的保证。建立了旨在提升企业战略决策动态能力的利益相关者动态能力模型。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识别模型;还进一步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进行动态平衡,还就模型的组织安排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旨在提升企业战略执行动态能力的类生物组织学习动态能力模型。本文借鉴基于知识发酵理论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框架,构建了类生物组织学习动态能力模型,以提高战略执行阶段的企业动态执行能力,还初步探讨了该模型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的安排。讨论了上述叁个模型的协同作用。提出企业战略的动态能力是由叁个模型共同构建的,模型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并分别讨论了叁模型之间的两两协同作用。
陈红[5]2005年在《知识创新导向的组织知识网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心竞争力和知识管理是当今我国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企业整合组织内外的知识资源进行知识创新的方法,寻求组织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途径。本文以知识管理的“融知-发酵模型”为研究基础,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剖析了组织内部知识网络与外部知识网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持续核心竞争力的保持依赖于组织知识创新和知识管理的能力;组织内部的知识创新有赖于组织结构、组织制度文化、内部知识网络的协同;构建外部知识网络是企业克服创新悖论的途径,通过与供应商、同业竞争者、高校、顾客之间建立外部知识网络连接,为企业创新提供知识源;建立战略知识网络,是提高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如下:(1)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分析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避免核心刚性的途径,即:提高组织配置知识资源的能力、主动进行知识创新、从外界环境持续导入新知识;建立了基于融知发酵理论的组织变革过程模型,认为组织变革方向的确定、领导者角色的转变、变革参与主体及组织变革的环境是影响组织变革与知识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2)基于知识发酵理论,对企业作为知识发酵吧的功能加以讨论,认为企业知识创新环境包含叁个维度:社会网络维度、组织结构维度、制度文化维度;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对内部知识网络的运作机理进行探讨,揭示了组织提高知识资源配置能力,进行知识创新的内在机制。(3)基于知识外源化战略,创造性地从知识特征、网络成员特征、网络结构特征叁个维度考察企业外部知识网络的知识流通功能,并对各个维度的知识创新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企业外部网络构建中的知识网络层次评价提供理论依据。(4)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通过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建立了基于成本优势的“企业-供应商”网络模型、基于市场优势的“企业-顾客”网络模型、基于创新优势的“企业-高校”网络模型及基于弱连接的非正式知识网络模型;对知识网络的演进模式与途径进行了分析;基于外部知识网络与内部知识网络的协同,构建了中国企业战略知识网络模型。
王越[6]2005年在《组织内知识增长效率研究及实证分析》文中提出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的管理”。管理者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应注重管理和培养人与知识的生态关系,培养能持续创造价值增长的组织能力的源泉——知识动力,这是知识管理的第叁次浪潮。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在总结以往知识增长过程理论的基础上,围绕着组织内如何提高组织学习知识增长的效率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组织知识增长过程理论以及知识增长机理理论的进一步细化整理和研究,建立一个组织内知识增长的影响要素与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学习产出、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并且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加以验证和改进。因此,全文的研究共分叁大部分:理论导出、实证研究、总结和展望。在理论导出部分,本文首先对以往组织学习知识增长理论进行评价。接着,在吸收前人成果精华的同时,构建了影响知识增长的过程结构体系,提出组织知识增长过程要素的罗盘结构模型。将组织社群与知识动力吧相结合提出社群吧的概念,将整个组织视为动态活性系统吧。并对以社群吧为主线所形成的知识网络、组织知识活性系统进行研究。之后,论文利用仿生学原理和生物学理论,将融知发酵思想代入组织知识增长过程的机理研究中,并进一步将Agent理论的特性引入融知发酵活动中,进行知识的产生、扩散深层机理的研究。在实证研究部分,为了进一步研究组织内如何提升知识增长的效率,论文构建了组织知识增长影响要素体对组织学习绩效评价总体构思模型,并系统提出了影响组织学习知识增长的指标体系及假设关系。通过对广东省珠海市18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集中问卷调查和天津市几十家企业的分散问卷调查,结果通过统计软件SPSS工具进行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验证了大部分的假设,得出了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并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高知识增长效率提出改进措施方法。为企业如何营造有利于组织学习知识增长过程的环境氛围提供实践指导。在总结与展望部分,论文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回顾和检讨,提出未来进行改进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吕文娟[7]2012年在《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知识类生物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制造业的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呈现出制造业向发达经济体回流的趋势。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对核心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攻关,大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随着制造业信息化的趋势和智慧化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与资源和环境的约束的双重考验,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企业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我国制造业企业获取与提高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在知识发酵模型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知识发展的类生物特性与规律,从知识基因与知识生物体的角度对知识发展的微观机理进行论证,提出知识发展的大脑思考模型。对知识发展的大脑思考过程从知识基因的角度进行分析,明确知识发展的类生物过程。运用知识发展的思考模型与知识基因作用机制对组织知识创新与个人知识的发展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知识发展的类生物理论。运用知识发展的类生物理论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提炼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四项知识增长要素,并与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发展中的知识活动体系相结合,提出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与评价矩阵。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第一,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知识发展的本质属性与规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创造性的提出了知识的基因属性与知识基因的作用机制;分别从个人知识、组织知识、社会知识的角度,分析知识发展所表现出的类生物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发展的大脑思考模型与知识发展的类生物过程,进一步丰富、充实了知识类生物理论的内涵;第二,综合仿生学、管理学、科学哲学的相关理论,从知识基因的全新视角对企业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行剖析,定位,分解其知识载体与知识活动,从而分析出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路径与机制,并对其发展过程中的知识活动进行基因解析,总结出组织知识发展的微观机理;第叁,在知识类生物理论的框架下提出了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矩阵,用以评价企业各层面的技术能力发展过程中四项知识增长要素的影响,并通过对调研案例的实际解读进行验证,显示出该模型的正确性和解释力。
袁静[8]2005年在《基于融知发酵模型的组织知识需求、获取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能力理论强调企业的能力来源于企业的“独特资源”。最新企业能力理论认为,这种“独特资源”不是别的,正是企业所拥有的难以交易和模仿的知识。按照巴尼关于资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讨论,企业的知识满足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完全被模仿的和不能完全被替代的四个条件。所以企业核心能力来自于企业的知识体系。本文研究的主体就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组织知识。组织知识是整个知识管理研究的目标,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很多问题。本文基于组织学习和知识更新的“融知-发酵”模型,研究了决定组织知识质量好坏的组织知识需求、获取、管理以及企业集群中组织知识的获取和更新等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知识的定义、分类、特性等,并从本文研究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把知识分为活体知识和介质知识。本文进一步论述了知识的一些类似于生物特性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述了知识“融知-发酵”的相关理论。并研究了“融知-发酵”和组织知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组织知识的演进模型,揭示了组织知识和“融知-发酵”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并指出,改进组织知识,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在知识能力更新问题上,本文研究了组织的知识需求问题。知识需求是知识管理的起点。本文对组织知识需求的分类、特性、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对组织知识需求有深入了解之后,本文研究了如何进行知识更新。在知识管理问题上,本文介绍了知识审计、知识仓库、知识地图、知识网络等技术。最后,本文作者以天津自行车产业集群为对象,深入研究了企业集群中的知识获取和知识更新问题。
王腊银[9]2012年在《基于社会网络的集群企业成长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搭建了全球生产网络平台,使生产要素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分布,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国际分工和协作中,大大加深了各经济体开放和融合的程度。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活动和社会财富并未如预想的那样在地球表面均匀分布,而是呈现出显着的区域化趋势。一种与全球化形成鲜明对比,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的集群化发展方式表现出强劲的成长潜能。区域经济一方面明显地出现集群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依靠集群化优势,加入全球化竞争,呈现出区域集群化与经济全球化并存的发展态势。集群在全球经济中显现出的生命力吸引了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领域研究集群现象,一些学者开始尝试着把社会学家用来分析社会群体行为规律的社会网络理论引入到产业集群研究领域,并成为集群深化研究的新的切入点。但从已有的集群理论研究成果来看,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整体层面,而忽视集群企业的异质性,虽然引入了网络理论,但在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中仍存在许多争议。对此,本文将研究的视角深入到产业集群内部,站在企业的角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重点探讨了集群企业社会网络影响集群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过程中,考虑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对于企业成长的重要性,把知识资源作为居间变量,探索性地分析社会网络、知识资源、集群企业成长叁者的关系。其目的在于揭示集群企业社会网络通过何种途径作用于集群企业成长,以及社会网络的哪些维度对企业成长壮大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出基于社会网络的集群企业成长机理模型,并依托宝鸡市委托的集群研究课题,以宝鸡市装备制造业集群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和验证集群企业社会网络通过与企业知识资源产生互动,共同影响企业成长的机理,为集群企业社会网络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为集群企业有效构建社会网络实现企业成长实践提供理论支撑。论文首先通过对集群相关理论、企业成长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以及知识管理理论的简单梳理,明确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分析集群企业成长的社会属性的基础上,回顾并评述了社会网络对集群企业成长资源和能力的相关研究。同时,系统评价了已有研究及其对本文的启示作用,为正确认识并客观分析社会网络作用下集群企业成长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论文系统分析了集群企业的社会网络,在明晰集群的形成与社会网络的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基础上,界定了集群企业社会网络的研究内容,并分析了社会网络的基本特性。在探讨了集群企业社会网络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尝试用“结构-关系-活动”的分析范式对其维度进行分析,确定了网络中心度、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网络开放度、关系强度、关系稳定性、关系质量、网络互惠性八个维度定量刻画集群企业的社会网络。为后续理论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然后,本文归纳总结了集群企业成长的叁种基本模式,通过对社会网络与集群企业成长的内在关联的解析,明确了异质性假设下实现知识增长是社会网络促进集群企业成长的关键。并运用SECI模型、知识势差模型和知识发酵模型从叁个不同角度对企业知识增长方式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群企业知识资源的研究维度:知识资源转移、知识资源整合和知识资源开发,并对叁个维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梳理。最后通过以上分析确定了社会网络影响集群企业成长的基本过程,为进一步展开社会网络对集群企业成长的内在机理的分析奠定基础。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探讨了集群企业社会网络对其知识资源的作用机理和集群企业知识资源对集群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构建了“社会网络特征——知识资源——集群企业成长”的概念模型。过程中,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阐释知识资源的路径依赖性,并进一步分析了集群企业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关系特征和活动特征对集群企业知识资源的作用。同时,引入场效应理论系统分析了知识资源对集群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并详细分析了知识转移、知识整合和知识开发与集群企业成长的相关性。随后,以宝鸡市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在保证样本的信度和效度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AMOS7.0软件,实证研究了集群企业社会网络、企业知识资源对集群企业成长作用机理,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解释。本文主要从叁个方面尝试创新:(1)将集群企业社会网络、知识资源与集群企业成长绩效整合在一个框架中,建立了叁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为研究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2)将“场”理论引入社会网络影响集群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中,从各场力角度系统阐释了知识活动对集群企业的成长的影响;(3)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刻画了知识资源居间视角下集群企业社会网络与集群企业成长之间的路径关系,揭示了基于内部关联的集群企业本地社会关系网和基于外部关联的跨区域社会关系网的合理平衡对集群企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王进[10]2008年在《基于知识管理的家电企业系统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新对组织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同时知识与创新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理论研究者观察的角度,创新已经从强调原来的研发、制度等开始向强调知识管理方向发展,从知识的角度来考察创新活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研究融合后,使得人们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又开始向熊彼特的简单创新定义回归,即认为创新是一个系统总体的概念。从实践者观察的角度看,当前国家、行业、企业迫切需要快速提升自己,而发展自己的方向是创新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管理水平,毕竟相当部分今后二十年将出现的重要创新都会基于当前已有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知识,如何让知识与创新结合为我们所用是研究的方向。这些需要理论界的支持,由于经济管理理论的核心功能是思考、设计未来以及指导现在,因此有关创新和知识管理理论的跟进比较紧迫。在环境复杂多变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创新、知识作为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重视局部创新、忽视整体创新;整体创新理论也需要进一步细化与分清主次,毕竟组织的资源是有限的;知识与创新已经成为组织的重要要素,二者之间还需要更加系统、融合性的深入研究等等。中国已成为全球家电制造大国,在全球家电业的位置已不可替代,但在创新领域还有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知识与创新的文献资料等理论基础,探寻二者的发展机理与内部作用机制,积极寻找两者的联系与关系,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历史、现状与未来的走向,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找出了二者的融合点,并展开对家电企业创新方面的分析。本文首先回顾了知识管理与创新的相关理论基础、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从中找出两者共同的作用机理,然后具体分析两者的关系与联系。基于知识管理,笔者分析了当前应该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从众多理论文献资料探寻系统创新的基础构成,提出了系统创新模型构建和具体的理论思想体系,通过实际经验和实证调研对模型在家电企业的应用做出了分析,对家电企业系统创新给出了评价体系并以小天鹅公司为例对评价体系做出验证。本文创新点:1.通过分析、研究知识管理与创新理论,建立了系统创新模型,系统性的阐述了系统创新的特点、内涵与相应观点,系统创新进一步还可以整合相关支持理论。2.知识管理与创新的系统融合研究(1)通过分析知识管理与创新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与论断并利用TRIZ,创造性的把知识管理与创新融合到一起,对知识管理与创新作出了深入的融合性论述;(2)把知识作为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加入创新体系;(3)基于知识管理研究创新。通过知识的角度研究了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以知识的角度研究创新的共性、可行性以及必要性,进而得出了一些创新结论,而这些结论实际上是知识与创新融合的结果。以知识的角度研究创新,把创新管理与知识管理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路径。(4)通过剖析相关理论,阐述了自己对创新、知识管理与学习的一些观点3.基于知识发酵,提出了组织创新能力提升模型,研究了如何增长组织的知识,以及突破创新、实现创新目标的决定环节及相应观点4.通过模型、经验性分析、定量分析、实证调研及案例分析,评价了系统创新模型并找出了企业出现的核心问题所在
参考文献:
[1]. 基于知识发酵的组织核心能力研究[D]. 熊德勇. 天津大学. 2004
[2]. 组织知识创新与企业能力成长研究[D]. 耿小庆. 天津大学. 2008
[3]. 基于知识发酵理论的组织核心能力研究[J]. 唐建生, 和金生, 熊德勇. 科学管理研究. 2006
[4]. 企业战略的动态能力构建研究[D]. 刘东华. 天津大学. 2010
[5]. 知识创新导向的组织知识网络研究[D]. 陈红. 天津大学. 2005
[6]. 组织内知识增长效率研究及实证分析[D]. 王越. 天津大学. 2005
[7]. 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知识类生物模型研究[D]. 吕文娟. 天津大学. 2012
[8]. 基于融知发酵模型的组织知识需求、获取与管理研究[D]. 袁静. 天津大学. 2005
[9]. 基于社会网络的集群企业成长机理研究[D]. 王腊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10]. 基于知识管理的家电企业系统创新研究[D]. 王进. 天津大学. 2008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核心能力论文; 社会网络理论论文; 资源基础理论论文; 网络模型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集群技术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过程能力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机理分析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系统学习论文; 动态模型论文; 企业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