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基于30个社团的实证研究_新社会阶层论文

论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基于30家社团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团论文,社会阶层论文,统战工作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07]03—0049—04

在2006年7月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中央审时度势,立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将新的社会阶层作为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并提出“要坚持以社团为纽带、社区为依托、网络为媒介、活动为抓手,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更广泛地团结和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如何发挥社团在新的社会阶层统一战线工作中的纽带作用,成为了统战部门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一、中国社团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社团不断发育、大量涌现的局面。在20多年的时间里,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社团的发展呈现出如下三个高潮:(1)改革开放至1989年,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990年全国性社团(含基金会)达到1100多个,地方性社团(含基金会)达到18万左右,分别比文革开始前增长了10倍和29倍。(2)1992年至1998年,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和北京世妇会的影响下,社团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高潮,到九十年代后期,各类社团组织总规模实际达到近百万家。(3)2000年以来,随着对公共服务和专业协会的需要不断提高、 公众表达与参与的热情逐步提升,社团的发展出现了第三次高潮,并逐步走出发展的起步阶段,开始步入更加多层面、多体系、多样化、多影响的新阶段,呈现出了如下四个方面的趋势和特点:

(1)总体数量巨大

中国社团目前已成为一个数量极其庞大的体系,截止到2005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就达到了17.1万家。此外,现实中还存在大量无法反映在现行社团登记管理体系中的各种形式的社团,包括工商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城市社区群团组织、农村基层民间组织、境外在华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新型社群组织,它们的详细数据由于缺乏统计而无法获得,保守的估计大约在300万家。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体系,其数量规模即使和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也并不逊色。

(2)组织形式多样

中国社团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除了较为独立的各种法人、实体形式外,还有许多具有较强依附性、寄生性的非独立或半独立的组织形式,主要依附于各级各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亦有许多具有较强流动性、松散性的非固定或半固定的组织形式,主要采取沙龙、俱乐部、会所等形式。

(3)活动领域广泛

中国社团的活动领域极为广泛,不仅活跃在各种社会服务领域,而且大量存在于各种产业经济、金融贸易等市场活动中,并活跃在文化、教育、卫生、政治、宗教等各个领域。

(4)网上社团发展迅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社团悄然兴起。它打破了传统交往中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为人与人的交流提供了方便与可能。有数据显示,2002年互联网上有超过18000个社团,它们以Usenet的新闻组和无数邮件清单的形式存在。网上商业服务商维护着另外2000个左右社团,它们以网上论坛、俱乐部、特殊兴趣社团等形式存在。但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网上社团的数量远远超过了2002年的统计数据。据初步统计,仅“西祠胡同”① 上收录的网上社团数量就已经达到了2万个左右。

二、新的社会阶层相对集中的社团的基本情况分析

为了从总体上把握北京市范围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对集中的社团生存发展的基本情况,本研究通过上网搜集和北京市社团办提供的社团名录,最终选取了30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对集中的社团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

通过问卷发现被调查的社团在规模上参差不齐,会员数量从几十人到上万人不等。27%的社团个体会员人数少于100人,但有9%的社团会员规模在10000人以上。

此外,会费是这些社团主要的经费来源。84%的社团将会费作为组织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远高于处于第二位的服务项目收费(52%)。会费在收取方式上有定额和按会员级别收取两种,在数额上从20元至20万元不等。一般而言,由企业家、会计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社团会费较高,个体会员会费普遍超过500元/年,而联谊会、归国人员交流会等社团会费普遍低于50元/年。

通过SPSS的相关分析可以发现:资金充裕的社团社会影响力比较大。社团的资金状况与社团每年被媒体报道的次数之间的相关性达到46.5%,这其中暗含的作用机制为社团的资金越充裕,开展的活动规模越大、规格越高、次数越频繁,社团被媒体报道的次数也越多,社会知名度越高,社团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会员,从而使社团资金更为充裕,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此外,社团在联系会员方面主要采取的方式包括:定期组织会员聚会(81.5%),发放会刊(63%),为会员提供专门服务(商务、咨询等)(55.6%)和提供专业培训或认证(41%)。这与会员加入社团的动机是相符的。在会员入会动机方面,处于前两位的分别是增加与同行交流的机会(89%)和了解相关领域的信息和动态(78%)。因而会员聚会与会刊这类增进会员间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得到社团的普遍采纳。

社团希望与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加强联系的意愿也比较强烈,92%的社团希望党和政府的相关部门在社团开展日常活动时能提供相关的政策信息,52%的社团希望党和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提供目标群体的有关信息,还有32%的社团希望党和政府对组织进行检查认证,提高组织的公信力,只有12%的社团提出不希望政府干预组织的活动。

但是社团在联系党和政府方面发挥的功能却不尽如人意。30.4%的社团没有为会员提供任何政治参与的途径,大部分社团能加强会员与政府官员的联系(52%)。有能力向人大、政协、政府机关推荐本行业内优秀人士的社团仅占17%,可以推荐会员加入民主党派的社团也只占17%。这表明社团与党政机关之间制度化的上传渠道还没有正式确立。

三、社团统战工作的约束机制分析

为了具体分析影响社团在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因素,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选取了三家社团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分别进行了深度访谈。在个案的选择上,不仅因为这三家社团的会员均是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典型代表,而且这三家社团作为联系党和政府与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纽带,在功能的发挥上具有显著的特点。

社团在新社会阶层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作用是联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党和政府的纽带,因而本研究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划分社团的种类:一是社团对会员凝聚力的强弱,二是社团与党和政府联系的密切程度(如表4所示),将社团分为紧密型、会员半紧密型、党政机关半紧密型和松散型② 四种类型。被调研的三家社团分别对应了前三种不同的类型,因而可以基本涵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对集中的社团的普遍情况。

从会员凝聚力、与党和政府关系、内部治理结构、资金、党组织建设和代表人士作用六个方面分别对三个社团进行打分(分优、良、中三个等级),可以得到表5的结果。如果把会员凝聚力和与党和政府关系作为应变量,将内部治理结构、资金、党组织建设、代表人士作用作为自变量,可以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1.会员凝聚力=f(内部治理结构,资金,党组织建设)

会员凝聚力与社团内部治理结构、资金和党组织建设相关。民主而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是吸引会员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社会阶层人士知识层次较高、民主和公平意识较强,因而对社团的民主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社团的内部治理体现了较高的民主化水平,以A社团的换届改选为例,社团在改选前首先成立换届委员会,提出明确的改选章程,然后将会员按地区划分,每50个会员组成一个片区,推选一名代表参加会员代表大会。会长由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民主的选举程序,不仅调动了会员的参与热情和管理社团事务的积极性,也为会长的权力赋予了合法性、正当性的基础。相对而言B社团内部虽然也建立了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民主治理机制,但真正起决策作用的还是业务主管单位及其任命的社团秘书处工作人员。

资金也是影响会员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A、B社团每年约三千多万元的会费收入保证了社团对会员较高的凝聚力,而C社团则面临较大的资金的限制,秘书处只聘请了3名工作人员,目前阶段无力再开展更丰富多彩的服务会员的活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团对会员的吸引力。

党组织建设是社团克服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或资金不足等问题,继续保持社团对会员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从对B社团的调研中发现,社团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功能,调动会员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会员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社团的活动中来。在前一阶段B社团开展的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中,B社团的党员虽然都在不同的机构任职,时间难以协调,但党员们还是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参加,出勤率达到了90%。正是由于B社团出色的党组织工作,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从而弥补了社团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的不足,仍然保持了社团对会员较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与党和政府关系=f(内部治理结构,代表人士作用)

社团与党和政府的关系与社团内部治理结构、社团内代表人士的作用相关。社团的内部治理结构是社团与党和政府保持良好关系的影响因素之一。有着明确的职责范围和清晰的职能划分的独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是社团与党和政府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的基础。A社团与业务主管单位之间明确的职能划分, 保证了社团可以大胆地探索与党和政府其他部门沟通联系的渠道,而较少受到来自主管部门的干涉。而B社团由于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职能划分不清晰, 以致社团的权力和活动过多受到主管部门的干预,从而限制了社团对外联系的展开。

社团内代表人士的作用也是影响社团与党和政府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拥有一定政治资源的代表人士,如果能在社团与党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建立起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必然有利于加强社团与党和政府的联系。C 社团由于会长本人既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又是非公有制经济联合会的常务理事,从而在社团与党和政府之间建立起了非正式的联络渠道,保证了社团与党和政府之间的良好联系。此外,社团如果善于利用会员的个人政治资源,有意识地通过他们反映会员的诉求,也将有利于加强社团与党和政府的联系,例如A社团在“两会”期间主动向会员征集提案议题,由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会员以代表或委员名义向大会提交,及时有效地反映了会员整体的利益诉求。

四、政策建议

1、加强社团的内部建设。 社团的内部治理结构和资金状况是影响社团开展新的社会阶层统一战线工作的关键。由于路径依赖的存在,部分社团目前还呈现出“行政化”的色彩,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这需要社团在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同时,业务主管单位明确部门与社团的权力和职能边界,保证社团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资金方面,条件允许政府可以适当地提供一定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社团需要树立服务会员的意识,通过提供有益于会员的服务,吸引会员加盟,提高会员的参与度,从而获得更多的会费收入和服务收入,保证充足的行政和活动经费,达到良性的循环状态。

2、加强社团党组织建设。出色的党务工作可以在社团内部起到凝聚人心、 团结力量,加强社团对会员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作用,因而建议有条件的社团加强内部的党组织建设,通过专门领导负责、专职工作人员落实的方式,切实开展社团内部的党务工作,丰富会员的思想政治生活。此外,统战工作是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的统战工作也应成为社团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党委的日常工作中去。

3、依托社团,加大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力度。社团中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高层次、有较大影响的代表人士,建议把他们选拔出来,充实到人大、政协及党政机构中去,并发挥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可以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人才库、增加新社会阶层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比例、合理设置政协和青联的界别,让更多的新社会阶层人士有机会参与国家的治理。

4、加强社团与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制度化沟通渠道。大部分社团会员的政治参与愿望比较强烈,但目前社团作为会员组织化参与的载体,缺乏与党和政府的联系渠道,因而有必要在社团和党和政府之间建立制度化的正式的沟通联系机制,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纳入到体制框架内,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本文为北京市特别委托课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对集中的非政府组织统一战线工作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06BJTZB02。

注释:

① 西祠胡同:http://www.xici.net/main.asp?club=114000, 国内一普通网上社团的门户网站。

② 根据资源依赖理论,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组织都必须为了生存而与其环境进行交换。松散型组织与会员和党政机关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能够从外界获得的资源有限,因而其未来的发展要么向前三种组织转变,要么在竞争中被淘汰。

标签:;  ;  ;  ;  ;  

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基于30个社团的实证研究_新社会阶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