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哑巴”:军史特例,无名英雄论文

长征路上的“哑巴”:军史特例,无名英雄论文

长征路上的“哑巴”:军史特例,无名英雄

□陈 宇

长征时期,中共中央机关警卫部队中央警卫团,有一位特殊的红军战士,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世,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更无人知晓他的出生年月……

大家只知道他是个聋哑人,在他的档案中姓名一栏填写的也是“哑巴”。战友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甘于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英雄。

其次,艺人的行为以及形象影响着公司的荣誉,如今出现艺人的流动性大、解约情况多的现象,而这些势必会影响着其公司粉丝数量以及影响力。同时艺人声誉问题影响着品牌形象,艺人或其团队如果出现丑闻或违法事件将是品牌发展的一大障碍。

大渡河畔参加红军

1935年5、6月间,红军长征到达四川大渡河谷。由于不熟悉当地道路,作战任务紧急,急需找个带路的向导。红军侦察员四处寻找时,政治保卫大队的战士肖士杰、马天皇发现了一个站在路旁并不躲闪的壮年汉子,因为不管问什么他都不作应答,好像只会“噢噢”地叫。红军指战员认为此人是在装聋作哑,怀疑他是敌人乔装的探子在刺探军情。考虑到中央领导人的安全和担心暴露部队的行动,红军指战员索性把这个人带回部队控制了起来,并强行让他随部队走了一段路程。

决算报表能真实、客观、全面系统地反映学校本年度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等会计信息,有利于高校管理层了解本校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各项教育经费的使用效果。学校的决策者通过部门决算报表等资料来分析问题,及时发现学校在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反映出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调整管理方法和经费投入方向,制定措施提高经费使用效果,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加快预算执行。

经过两天的观察和考验,红军指战员发现此人的确又聋又哑,不是敌特奸细。于是决定让他离开部队,返回家乡。然而,此人却坚决不离开,坚决要跟着红军,并且主动帮助部队干重活累活。红军指战员多次劝说,此人大发脾气,他比画着告诉红军指战员:红军好,不想回去,想跟着红军一起走。

在长征途中,有一次敌机突袭扔下炸弹,就在这位聋哑战士身旁爆炸了。他背着行军锅,大锅罩着他的脑袋和背部,但护不着腿。飞溅的弹片划开了他的右大腿根部,缝了20多针。是背上那口行军锅挡住了同样飞向脑袋的弹片,那口锅被弹片砸出了几个陷窝。

政治保卫大队,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长征路上的贴身警卫部队,负责保卫全党和全军的“头脑”,因此被称为“钢头盔”部队。这支部队从一组建就主要担负着保卫中共中央首长的重大任务。1928年5月,井冈山会师后合编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为保证军部和首长的安全,组建了军部特务连。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成立,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总前委书记。特务连改称总前委特务连。10 月,该连扩编为特务队。12月,又改称特务大队。1931年6月,改称国家政治保卫大队,隶属国家政治保卫处(后改为政治保卫局)领导。1934 年7 月,扩编为政治保卫团。10月,随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纵队踏上长征路。1935年2月“扎西整编”,政治保卫团缩编为政治保卫大队,下辖3个队。大队长是时年还不满20岁的吴烈,他后来多年都是这位聋哑人红军战士的直接领导。

战斗工作在中共中央首长身边

这位聋哑人就这样戏剧性地走向了长征之路,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并跟着红军开始走上革命道路。这样一位在平常社会极为普通甚至在人群中被边缘化了的人,汇入了红军队伍的滚滚洪流,从此开始了再也不同于往日砍柴或背货的生活。

这位聋哑的红军战士聪明能干,喂马、烧火、做饭样样都行,他一加入红军队伍,领导就安排他到中央警备团炊事班工作。由此又机缘巧合地成为保卫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领导人的贴身警卫部队炊事班的一名挑夫,刚入伍就战斗、工作、生活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身边。这位特殊战士由此也成为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聋哑人参军的特例。

肩负100多斤的重担爬雪山、过草地

这位聋哑战士很快就适应了长征中动荡的军事生活,他的积极表现赢得了红军指战员们的喜爱和称赞。在这种革命大家庭气氛的熏陶和感染下,他从战友们的行动中感受到了温暖。

多年来通过引进优良的山药品种,在栽培技术上突破传统山药生产中搭架难、深耕难、收获难的三大难题,使全市山药种植技术升级,扩大种植规模,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产品质量显著改善,市场竞争力上全面提升。带动全市山药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为全市蔬菜生产上又一个说得出口、拿得出手的品牌。

在半山腰,背行军锅的战士小李眼看着就要被狂风吹倒了,走在后面的聋哑战士立即用身体撑住他,拎过20 多斤重的大锅扣在了自己背上,向山顶爬去。这位聋哑战士的背上本来就堆得如一座小山,连队的瓢盆水桶等炊具都在这里。大家的目光刹那间都聚焦在他的背上,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更让人赞叹的是,此后长征路上,行军锅再也没有离开过他的背部。

这位聋哑战士背着行军锅等炊具,跟随红军翻越白雪皑皑的大雪山后再过茫茫沼泽草地。行军锅加上其他炊具,又组成了一副100 多斤重的担子,聋哑战士都抢过来挑在自己的肩上。一天到晚都是行军,有时还急行军。作为炊事班人员,他肩挑背扛,毫无怨言。

(1)选穴:内外膝眼、梁丘、血海、鹤顶、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悬钟、局部阿是穴。(2)操作:患者取仰卧位,膝下稍垫枕,以舒适为佳,充分暴露操作部位皮肤,进针处75%酒精常规消毒,选用华佗牌0.32mm×50mm的无菌针灸针,快速进针,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者以得气为度。补泻手法以提插补泻和捻转补泻相结合。补泻完毕后,选梁丘、外膝眼和血海、内膝眼2组穴位,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频率10Hz,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值为度,留针30min。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采用同样的“推髌”“膝关节拔伸”“屈伸膝关节”手法治疗,每隔1天行1次手法治疗。

与这位聋哑战士一同走过长征路的杜泽洲多年后回忆说:“为了减轻战友的负担,哑巴又在肩上担起了100多斤重的担子,筐里放满了炊具和碗筷。他把牺牲了的同志身上的背包和枪支也统统扛在自己肩上,不论是道路的艰难困苦,还是遇到敌人的猛烈轰击,他都毫无畏惧。”

红军指战员也观察到,此人虽然是个聋哑人,但懂得善恶,特别是勤劳能干,不怕苦,具备了参加红军的基本觉悟和条件。红军在长征途中减员严重,也需要人员补充。再说这位聋哑人已经离开家乡一二百里了,并且不知道回家的路,更没有办法送他回去。于是经领导批准,决定把这位聋哑人留下来,分配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背行军锅、担炊具。

聋哑人刚加入红军队伍不久,便迎来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行军。雪山草地之高寒地区,对于来自南方的红军指战员来说是身体上的极大考验,然而对生长在此地的聋哑人来说,困难就小得多了。正是这种机遇,使正当壮年的聋哑人初展其吃苦耐劳的能力和潜力,战友们很快对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彻底打消了原来的顾虑,也使他很快就融入革命大家庭中。

红军来到夹金山下,在缺衣少食、不可能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开始翻越“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大雪山。这位聋哑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满是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艰难地跟着部队行军。山顶空气稀薄,雪光刺眼。行军中最艰苦的是挑夫和炊事员,沉重的大铁锅压在他们身上,他们的心脏和肺部承受着比别人更大的压力。山陡路滑,每走一步,都有可能滑倒。

这位聋哑战士非常关心战友,他在长征路上曾经几次为保护战友挺身救援。过草地时,班长肖士杰掉入泥潭,他不想连累战友,示意战友们离开,自沉泥潭。聋哑战士见状,立即卸下行军锅,放在泥潭里,自己站进去,用绳子一头系在行军锅把手上,一头交给岸上的战友,划入靠近肖士杰的泥潭。大家齐心合力终于把肖士杰拖了出来。肖士杰感动得热泪盈眶。要知道,正是他怀疑这位聋哑战士是敌人奸细,并绑了他。

长征快结束时,这位聋哑战士终于戴上了缀有布质红五星帽徽的八角帽,穿上了缀有红领章的灰色粗布军装。他激动地左看看右看看,前摸摸后摸摸,感觉特别亲切。可以看出他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向往,并渐渐构筑起了坚强的信念。长征路上发给他的这个红五星帽徽和这对红领章,后来成为他终生保存的极少物品之一,成为他最宝贵的珍藏。

这位聋哑战士在长征路上不怕流汗受累,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步步紧跟着部队,一路追风走来。行军途中,不管生活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情况多么危急,他肩挑100 多斤重的担子,从未掉过队;部队刚到宿营地,他就忙着挑水做饭,积极为战友们服务。他跟随红军,历尽千辛万苦和千难万险,于1935 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在枯水期,云南省内主要发电机组为水电机组。2017年上半年煤电机组发电量占比为12%,其中优先发电量中,煤电机组发电量占19%,市场电量中,煤电机组发电量占比不足5%。当前云南省内机组存在普遍亏损的情况,有调节能力的水电机组也存在亏损的问题。解决枯水期容量充裕度不足的问题时,仅对煤电机组进行补偿,会导致歧视。从市场公平性角度出发,应该对所有充裕度不足时的运行机组进行补偿。

在红军部队中,他是一位极为普通的战士,甚至普通得在队伍中几乎看不到他的存在,但他又是一个身份极为特殊的聋哑战士。他不会说话,也听不见别人说话。他更不识字,甚至不懂哑语,只会用简单的手势表达自己的心思。然而,正是聋哑这一特质,加上革命大熔炉的锻炼和时代造就,让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上“绝无仅有”、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战士。★

(本刊编辑部摘自《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陈 洪

标签:;  ;  ;  ;  ;  ;  ;  ;  

长征路上的“哑巴”:军史特例,无名英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