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工程在规模和数量方面都有明显扩增。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个道路工程的质量,因此首先要对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升路基施工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本文主要阐述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路基工程施工及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市政道路是市政公用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便利交通条件的重要任务,而道路路基的施工质量对道路整体使用情况有决定性作用,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采用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
1市政工程道路的发展
随着我国各个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市政公用工程道路作为城市建设及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影响着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城市的交通运输情况等,对城市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公用工程道路的修建过程中,路基的施工技术是修建道路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道路的质量,建设时间和建成后的使用情况,是工程道路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故而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建设中,必须要保证路基施工技术的正确性,针对路基修建路段地址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只有以一个坚实的路基为基础,才能更好的建设好工程道路。
2道路施工技术对市政公用工程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公用道路建设工程不仅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外在形象与经济发展程度,还直接关乎着道路交通的安全与否,由此可见公用道路工程是构成城市规划整体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任何一条道路的修建都要充分重视起路基,它是决定道路质量的核心部分,因此必须要对路基施工严格把关且予以高度重视,例如熟知路基建设技术、路基造价得到保障等。此外,随着我国近年来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与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更加倾向于追求舒适便捷的出行方式,使得各种类型的汽车数量与日俱增,导致道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车辆的碾压而承受巨大的荷载压力,如果路基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不仅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且增加资金成本的损耗,还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所以必须从各个方面使得路基具备良好的强度性、稳定性、刚度性与水温稳定性,逐步增强路面在使用中的完善性且达到安全使用标准。
3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要点
3.1施工数据测量
所谓的施工数据测量强调以全面、客观精准、详细的准则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操作,还应该优先选择测量精度、科学度较高的仪器,并做好相关的测量记录,还应始终秉持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理念对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不能忽视道路下面铺设的路线管网,还要将各种测量放线的误差管控在允许的范围内以提升纵横断面定位的精度,并且强制性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将施工图纸牢记,涵盖水准点复测、中线及导线这三个方面,从而为后期的道路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进步。
3.2路基的排水系统
一方面,路基的排水系统需要对路肩进行一定的硬化处理,往往需要借助路肩的排水沟来逐步扩大沟坡的排水量,还要同时对路基的边坡进行加固,为了从根本上防止横向排水出路受到阻塞的不良现象,可以在一些关键地下水位过高的绿化带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高效排水措施,往往分散排水方式多适用于地势平坦的路况。另一方面,尤其在冬季或雨季的自然条件下应该加强对路面范围内降水的排除工作,以此避免由于积水过多而造成下渗,其中最广泛利用的方式就是集中排水,例如在西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使用中央分隔带设过水槽排水,或者在地面两边设置边沟、横坡等方式来确保雨水的顺利排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路桥过度地段的路基施工
首先,随着我国软基处理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与进展,可以逐步深化加强对路桥过渡段的施工质量控制,将施工使用中产生的沉降差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其次,加强道路和桥梁交接处的连贯性与安全稳定性,避免任何形式的偷工减料等不良现象,从而全面确保后期的顺利施工;再者,还应该在确保选用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的同时还需要保证搭板以及桥面厚度、结构层相同的基础问题,相关的路基负责技术人员应从整体上对动态的施工情况进行宏观的考核评估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防范建议,致力于从根本上切实提高道路地基的承载能力,保障过度地段路基施工达到事先设计的要求标准。
4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不同的工程道路应该采用不同的路基施工技术,市政公用道路在路基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技术有以下几点。
4.1处理劣质土
一般来说,市政道路工程都是通往郊区的路线,修建道路沿线极有可能出现劣质土,对路基的结构和性能具有极大的不利影响。基于此,在劣质土出现的路段,施工单位必须要对劣质土壤进行处理,让修建的路基满足稳定性要求,为之后的道路施工奠定基础。劣质土壤处理技术一般分为机械设备夯实、化学方法处理和物理方法处理三类[3]。机械夯实主要是利用大质量的机械压实土壤,提高土壤的密度、强度等指标。化学处理则是利用土壤的性质,在劣质土壤中施加一些功能性材料,例如水泥,通过与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来提高劣质土的防水性和弹性。物理方法处理则是通过加热、预压等方式让土壤的性能得到优化。经过处理后的劣质土一般都能满足路基施工的稳定性要求。
4.2路基填方
路基填方技术是市政工程道路路基施工经常使用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路基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效果[4]。路基填方技术主要的原理是土壤加劲可以提高路基性能,在路基施工材料中加入合成材料,利用合成材料产生形变来分担部分荷载,降低道路变形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加劲的方式来增加路基的承载力是路基施工技术的重要部分,极大的增强了路基的稳定性
4.3挡土施工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施工都是在露天的情况下进行的,必须要注意到道路修建地点的自然环境,保证工程道路修建符合标准。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切忌大量的挖填方工作同时进行,要保证挖方和填方边坡的稳定性,防止出现塌方问题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在挖填方工作进行之前,要对有挖填方的边坡做出一定的计算,确定什么样的挖填形式能保证边坡稳定性,适当的采取一些边坡来提高边坡稳定性,减少边坡滑动力等保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
4.4路基压实
要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路基压实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近些年新型的路基压实方式慢慢的取代了传统的路基压实方式,越来越多的采用大吨位压路机来实现路基压实工作。压路机有很多的吨位,可以根据道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吨位压路机。就目前而言,相应道路等级采用合适的压路机是完全能够达到道路所要求的压实密度的,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充分将国家积极呼吁号召的“建设生态文明型与和谐安稳型社会”宗旨落到实处,应该全面确保道路地基基础公用工程的质量,不断改革创新与优化升级施工的技术控制,进而高效的保障整体道路施工质量的提高,如此才能够进一步保障道路结构的安全、稳固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我国市政公用道路工程的健康的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8,39(2):122-123.
[2]李劲.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究[J].低碳世界,2017(36):283-284.
[3]田军宏.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7(23):159
论文作者:蒋孝宇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路基论文; 道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稳定性论文; 土壤论文; 市政公用工程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8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