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武 赛

摘要: 经济增长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庞大的人口红利,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本文通过研究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结合经济增长理论,探究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影响机制

一、老龄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人口转变理论

人口转变理论是由经济学家汤普逊提出的,此理论展现了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过渡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同时出生率较高以及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第一阶段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并未意识到人口过多产生的问题,因此并没有对出生加以限制,导致出生率较高,同时由于医疗水平较低,人口死亡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第二阶段特征产生的原因则是因为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开始转变,晚婚晚育的观念开始盛行,出生率受此影响开始下降;在第三阶段,由于社会的进步,社会医疗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使得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同时人口增长率也下降。

可以看出,伴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必然出现转变。 在我国,人口的转变同样也经历了这样的三个时期。 一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呈现“高出生、高死亡和高自然增长率”的特征;二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呈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特征;三是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之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现代人生活理念的改变,人口结构也开始进入“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长”的阶段。

(二)经济增长理论

拉姆齐1928 年的经典论文, 一般被看作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水岭。 在1928 年以前的经济增长理论是以亚当·斯密、马尔萨斯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他们认为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的增长并非同步进行,在人们人均收入超过生存水平的时候,人口数量就会因产出的增加获得增长,此时受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由于人口发展过快导致土地供应不足,人口的出生率会因此下降,死亡率则会逐渐上升,人口增长因此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928年之后的经济增长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学家哈罗德、 多马创造出当代第一个流传甚广的经济增长模型,也就是哈罗德-多马模型,他们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等于该国经济的储蓄率与资本-产出比的比值, 即一国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呈正向变动关系。内生增长理论试图从模型内部寻找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强调经济增长动力是内部力量。

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人力资本与劳动投入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并没有关注人口结构变化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

需注意的是,对于工序任务ptij,操作opj完成后将质量项的实际数值填入其输入Inj的qj中。与部件任务一样,将多个并行工序任务视为一个虚拟的整体工序任务进行处理。

二、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一)基于储蓄率

2.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育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目前,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421”家庭越来越普遍,年轻人照顾老人的责任比以往更重,加上生养子女的成本越来越高,抚养子女的压力过大,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作用下,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少生甚至是不生,从而大大降低了我国人口出生率。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由于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在面对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时也具有充足的对策。 从时间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时间相比中国更早, 但发达国家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 水平远高于我国。 我国虽然在老龄化时间上稍显缓慢,但人均GDP 水平却仅仅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人口年龄趋势的转变与人均GDP 的提升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 意味着我国在未富的情况之下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二)基于劳动供给

人口直接影响了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数量却并非由人口总量所决定,而是总人口的年龄结构所决定的。 人口老龄化直接降低了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同时由于老年群体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对于新知识和技术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这给燃气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提出了一定的考验。为了更好的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燃气企业应该给予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高度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并把现代化理念和技术运用其中,在提升燃气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保证财务信息化体系的合理性和信息性,以此让其在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

(一)老龄化率逐年增加

片面认知:提到畜禽养殖,人们就会把它和污染联系在一起,养殖和污染似乎已经划上了等号。而实际上种养结合的养殖场,对畜禽废弃物利用是非常充分的,它和通常意义上的环境排放污染物有本质区别。

从1997 年到2017 年,我国老龄化率在逐年上升。 短短20 年时间, 我国老龄化率从6.5%增加至11.1%, 增幅近70%,并在2001 年突破7%的比例,自此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区域不平衡

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两者的结合直接导致了人口再生产规模和速度的大小。 近20 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在持续下降,死亡率始终保持在一个水平,自然增长率因此呈现出下降趋势,而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三)未富先老严重

①如关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研究,段书晓:《创伤记忆的话语建构——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复旦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关于维基百科“南京大屠杀”词条的研究,黄顺铭、李红涛:《在线集体记忆的协作性书写——中文维基百科“南京大屠杀”条目(2004~2014)》,《新闻传播与研究》2015年第1期。

1.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20 世纪70 年代后期,高速增长的人口压力使得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 进入20 世纪80 年代后,国家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到了战略高度,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更加严格。 由于有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人口控制效果显著,人口出生率受此影响不断下降,促使人口结构从年轻型向年老型转变。

表1 老龄化达到7%时的经济对比

四、我国老龄化问题出现的原因

从区域位置上来说,我国老龄化存在着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降低的趋势,这意味着人口老龄化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直接关系。 我国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东、中、西三个经济带,从东至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降低, 人口老龄化程度也不断降低。具体来说: 在2016 年我国东部地区的老龄化水平最高,为11.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8%,共有8 个省市的老龄化水平超过了10%;中部地区老龄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中有5 个省市的老龄化水平超过了10%;西部地区的老龄化水平则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10.6%, 其中只有3个地区的老龄化水平在10%以上。 也就是说,老龄化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一)人口出生率下降

听起来似乎有些滑稽,少年时代我也曾有过自己的理想。爷爷领我去医院看医生,从那时候起我就梦想穿一件白大褂,治好孩子们的近视眼。这事儿对我而言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是我坐在第一排也看不清老师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在少年时,我就知道“灰心”是一种什么滋味儿。

国民经济的长时间稳定,需要以可靠的物质资本作为基础,物质资本的积累,又需要一定的储蓄率的支撑。由于不同年龄结构的人储蓄倾向不同, 因而老龄化会影响整体储蓄率。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年轻时期人们倾向于消费,储蓄倾向较低,中年时期储蓄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在老年时期由于收入水平的降低,人们的消费逐渐大于收入,储蓄将再次回到下降趋势中,也就是说,可以看出老龄化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储蓄倾向降低,进而影响投资等经济活动。

3.婚龄越来越晚。 由于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增长、生活成本增长等原因, 在2013 年我国适龄人口结婚率开始下跌,“晚婚年龄”段人口开始上升。 年轻人面临压力越来越高,结婚越来越晚,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人口出生率。

(二)人口死亡率基本不变

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死亡率有所降低,这直接导致了高龄人口在我国人口比重之中的上升,也使得我国平均寿命有所上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1981 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为67.77 岁,而到了2015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6.34 岁,在仅仅20 年的时间里,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就增加了10 岁。同时根据专家预测,到2030 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将提升至79 岁, 这意味着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严重。

五、政策建议

(一)加快产业升级,适应人口结构变化

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表明目前的增长方式与当前老龄化问题存在不协调的因素,我国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经济发展与难以改变的人口结构相适应。

厂商应当以消费为导向,将人口老龄化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进行产品的开发,扩大老年产品市场,并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促使产业结构的升级。当前我国的主要产业为密集型产业,如果没有对产业进行优化升级,那么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在劳动生产率未增强的情况之下, 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也会减弱,只有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逐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二)提高劳动者素质,挖掘人力资本红利

过去我国依靠充裕的劳动力、庞大的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的同时,老龄化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在人口红利已经难以发生作用的现在,劳动规模减小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增长,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未来发展形势已经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因此,我国当前应当进一步挖掘人力资本红利,提高对教育的投入,增强劳动力的平均知识技能水平,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升级。此外,我国老龄化呈现出了城镇导致的特征,这是因为我国城乡差距过大的事实导致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加强市场投资,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城镇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并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现状,推动我国经济的区域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尔萨斯.人口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田雪原,王金,周广庆.老龄化——从“人口盈利”到“人口亏损”[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3]刘永平,陆铭.从家庭养老角度看老龄化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J].世界经济,2008,31(01):65-77.

[4]贺菊煌.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4,20(02):41-46.

[5]武元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几个问题[J].中国老年学,1987(01):3-4.

[6]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7]郭熙保,李通屏,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持久性影响及其对策建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02):43-50.

[8]姜向群,李建民,等.中国“未富先老”了么? [J].人口研究,2006(06):23-37.

中图分类号: F124;C924.2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标签:;  ;  ;  ;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