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公共急救分院急诊科 重庆万州 404000
【摘 要】目的 对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在皮肤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60例皮肤损伤严重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第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模式,为对照组;第二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治疗模式,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预后效果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知,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的患者预后有效率高达95%,同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治疗模式相比高出很多,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对于皮肤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以及院内急救,能够对患者的治疗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预后效果,因此,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皮肤严重损伤;预后
近些年以来,随着医疗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皮肤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护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几率。为了对皮肤损伤严重患者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对于患者预后影响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0例皮肤损伤严重患者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60例皮肤损伤严重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第一组患者人数为80例,其中男性患者人数为44例,女性患者人数为36例,其年龄主要集中在20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岁,为观察组;第二组患者为对照组,人数同样是80例,其中男性患者人数为40例,女性患者人数为40例,其年龄集中在22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47.5岁。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两组患者之间的统计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其采用的是常规的治疗模式,具体治疗过程为:患者在入院之后,由相关人员对齐皮肤的损伤情况进行检查,判断其损伤程度,然后通过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调查,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了解,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法的信任。
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其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院前急救以及院内急救治疗模式,具体的治疗过程如下:首先,患者需要进行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皮肤损伤位置对其进行体位的选择,并帮助患者进行呼吸道的畅通等措施,保证患者的正常呼吸。而对于呼吸系统受到损伤,无法进行正常呼吸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治疗方法。此外,在进行院前急救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为患者建立全面的静脉通道,并根据皮肤损伤患者的治疗流程为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然后是院内急救,患者在进入医院进行抢救治疗时,医生需要对其进行心电图以及静脉通道等治疗措施,然后分局患者的损伤情况对其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需要将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详细的解释给患者家属,并通过准确的判断和讲解使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尽量得到家属的配合。而对于损伤过于严重的患者,治疗完成之后需要尽快将其安排到ICU病房对其进行全面的监护,并对其身体的各项指征进行实时监测【1】。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SPSS19.0软件对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不同数组间采用 对其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明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95%)远远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85%),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此外,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治疗模式之后,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下面是具体的统计数据分析:
3 讨论
对于皮肤严重损伤患者来说,其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类疾病,对患者具有较大的危害,但由于该损伤具有不同的类型,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变化性,若无法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往往会导致患者病情的恶化,严重的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另外,由于皮肤损伤疾病的发作率较高,且各种损伤类型不同,导致治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前比较常见的皮肤损伤疾病有烧伤、碰伤和晒伤等,对于皮肤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若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导致皮肤疾病的恶化和多变,且患者在患病期间能够感受到明显的疼痛,这也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折磨。对于常规的皮肤严重损伤急救模式,其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耗费的时间较长,这往往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预后效果往往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影响患者治疗满意度【2】。
近些年以来,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我院逐渐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引入到皮肤损伤严重患者的治疗中,同常规治疗模式相比,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能够在接触患者后立即对其进行治疗,通过院前急救治疗,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院内急救之前就已经大致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适当的急救治疗,争取了患者治愈的希望。此外,通过院前急救治疗,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能够进行全程的监测,从而了解患者在进行院内急救之前的身体质证变化,并为院内 急救提供准确的数据参数,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进入医院之后,医务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身体指征数据对其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同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做好对应的急救准备,患者入院后能够立即对其进行急救治疗,大大缩短了患者急救治疗的总体时间,这对皮肤损伤严重患者来说,大大提高了治愈几率【3】。此外,通过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患者的治疗预后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统计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患者在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周,其急救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于观察组患者,患者的急救有效率(95%)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急救模式有效率(85%),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综合上述所说,对于皮肤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几率,且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对患者的治疗时间也进行了有效的缩短,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预后。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几率,可以对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进行广泛的应用,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罗海杰,邓海棠,苏晓恩,冯文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皮肤严重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5,06:1288-1289.
[2]刘爱琴,马玉静,黄红霞.一体化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05:533-534.
[3]龚勇.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的时效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5-116.
作者简介:
郭智勇(1969/02),男,重庆万州,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救医学灾难救援;通讯作者:曾庆(1965/11),男,重庆梁平,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医学。
论文作者:郭智勇,曾,庆通讯作者,宋先权,陈怀祥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患者论文; 院内论文; 损伤论文; 皮肤论文; 模式论文; 两组论文; 对其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