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道、检查井下沉常见原因分析及修复处理的工程实践论文_许敏钟,隆佳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华东分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污水管道运行周期的增长,前期设计或施工中存在的隐患慢慢暴露出来,如管道脱节、检查井下沉等,进而造成周边地面的塌方。本文结合某市污水管道和检查井下沉案例,分析了造成地面下沉的原因,并结合修复处理的工程实例,总结了几种修复方法,为以后处理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一些参考,也为新建污水工程在施工管理中积累经验,减少隐患。

关键词:污水管道 检查井 下沉 高压旋喷桩 逆作法 基坑支护

0 引言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个城市对环境保护的也越来越重视。经过最近十多年在污水工程上大力的建设,污水管网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在污水管网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较为普遍的就是污水管道或检查井处地面塌陷问题,轻则影响污水管网正常运行,重则引起周边建构造物以及行车的安全。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几种修复方法,也为新建工程实施提供该问题的控制对策。

1 污水管道上部下沉修复措施及防控对策

污水管道主要施工方式有三种:开挖、牵引和顶管方式,常见的管材有塑料管、钢筋混凝土管、球墨管以及钢管。开挖施工常用于管道埋设较浅、管径相对较小的工程,管材以塑料管为主,如PVC-U直壁管,HDPE双壁波纹管,HDPE缠绕管等。牵引施工主要用于管道埋深较深,管径在DN600以下,管材以PE实壁管为主。顶管施工用于管道埋设较深,管径在DN600以上,管材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因为污水管道工程都为地下隐蔽工程,由于前期在污水管道设计和施工管理过程中经验不足,施工期间留下的隐患很难在完工后发现,一般会在运行几年内逐渐暴露出来,不仅修复难度大成本高,也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在源头上做好控制。

1.1工程案例一

(1)案例简述和修复措施

某公路边绿化带内发生地面塌陷(图1),此处下部埋设有DN400污水重力管,埋深2.8m左右,原采用开挖施工方式,原管材为HDPE双壁波纹管。因管道邻近公路,为确保开挖不影响公路安全,本工程修复采用钢板桩支护后开挖进行管道更换修复,图2所示。

(2)原因分析

现场开挖后发现管道有破损,周边土体流失,因此造成管道上方地面塌陷。管道在埋设时采用挖机调运过程中,容易碰擦管道,会造成对管道的破环。回填材料中存在带尖角的石块,在压实过程中也会破坏管道。

(3)防控对策

1)对做好对管材的质量控制,从出厂到现场接收及检测都需做好把控,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材料,坚决不予使用。

2)管道吊装及埋设过程中,机械和人工互相配合,防止对管道碰擦损坏。

3)管道回填材料应严格把关,选择合格的回填材料,不得用含砖块或其他尖锐材料。回填压实过程中,在满足压实度的同时也应重视对管道的保护。

4)对管道接口以及与检查井的连接应重点控制。

1.2工程案例二

(1)案例简述和修复措施

某城市污水泵站进水管道地面发生塌陷(图3)。污水管道管径为DN1000,埋深7m左右,原管道采用顶管施工。此处为进泵站前管道,深度大、污水量高,因此修复难度大。

本方案利用前后检查井,进行翻水施工,但因水量较大,无法完全进行断水。根据地质情况和管道周边土体的侵蚀破坏情况,采用直径800的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外侧实施直径600的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在两端实施导流井,安装完新管道后再对老管道进行挖除替换,做法详见图4和图5。管道下部土体长期受污水侵蚀,已经淤化失去承载力,针对这一情况采用压密注浆方案对管基进行加固处理。现场按此方案成功对下沉对管道进行了更换修复,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2)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开挖后情况和原相关单位提供的信息,管道上部土体塌陷的原因是管道接口处脱节,加上此处污水水位变化频繁,造成土体流失。而管道接口脱节的原因是在原管道实施过程中,此处因流砂未能一次顶进到位,而是采用双向顶管在此接通,未留设检查井,管道接口密封不严实,随着管道运行,接口处土体随污水不断冲刷而流失,造成了后期的塌陷事故。

(3)防控对策

1)顶管应根据所在土层和地下水位情况选择合理机械和顶进方式。

2)顶管管材选用专用管道,及能满足要求的接头形式。

3)顶进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多方协商,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不留隐患。

4)顶管结束后应对管道和孔壁之间进行水泥浆液置换,防止有空洞导致管道发生不均匀沉降进而造成脱节。

2 检查井下沉修复措施及防控对策

污水检查井主要施工方式有:开挖、沉井和逆作法等方式,常见的井身材料有砌体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开挖施工常用于管道埋设较浅,周边有放坡空间;沉井结构用于管道埋设较深或用于管道牵引、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处。逆作法用于空间较小,周边对基坑要求较高的部位。检查井长期受污水浸泡,水位的变化也大,对井身材料的侵蚀非常严重,因此需要严格把控检查井的制作质量。另外检查井多位于道路下方,在汽车荷载的冲击下,不断引起井座和井身的震动,进而造成井座或井周沉降,甚至井破环,影响道路行车安全[1]。

对于引起检查井处地面下沉,有多种原因,因此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前应先摸清问题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修复施工。

2.1工程案例一

(1)案例简述和修复措施

某道路上污水检查井处路面塌陷,混凝土板块下部完全脱空(图6)。污水管道管径为DN500,埋深5m左右,原管道采用牵引施工。若采用普通开挖施工方式,则需要较大的作业面,对交通影响较大;另外采用降水容易引起周边道路和房屋的安全。

本修复方案采用双排高压旋喷桩做止水帷幕,内部采用砖砌逆作法实施支护结构,开挖至管道下部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和井壁,并对管道下部土体采用压密注浆加固,详见图7。

(2)原因分析

制定本次修复方案前,对塌陷原因做了排查,主要原因是因为管道和检查井连接处脱开以及底板渗漏透水,因此需要开挖至井底板处,挖除原检查井后再新建检查井,做好管道和井壁的接口处理。

另外,片区内存在许多类似的病害,主要原因是该片区内分布较厚的流砂土、在检查井井底板浇筑时,缺少降水或土体加固措施,加上地下水位偏高,容易在底板成型时就形成砂眼等病害,在后期管道运行时,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井体下沉。

(3)防控对策

1)管道和检查井的连接应作为施工重点进行管理。

2)对于砂土、粉土等土质中施工检查井,要做好降水措施,降水有困难的因实施止水帷幕,如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土体加固和止水,能够有效减小流砂等病害,进而确保检查井的施工质量。

2.1工程案例二

(1)案例简述和修复措施

检查井周边路面沉降和开裂在很多城市中普遍存在,沉降量在1cm到5cm左右,主要表现为检查井周围道路沥青面层产生下沉变形,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破损与开裂现象(图8)。

此类问题的修复方案为挖出井周下部回填不密实的土层,改用如石灰土、水泥土或石屑惨水泥等改良过的回填材料进行重新压实,井座井盖更换五防井盖。

(2)原因分析

检查井与基坑之间往往空间较小,采用素土回填很难达到压实度要求,因此道路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势必同周边板块发生不均匀沉降。另外早期实施的检查井多为砖砌井,井框支座与砖砌井筒联系往往不牢或有空隙,长期受振动荷载反复作用,给井盖和井框以垂直和水平的冲击力,在井座外边沿的棱角处易产生应力集中,在支座外边沿形成裂缝源,裂缝迅速向上发展,在发生位移的支座外边沿上方形成弧形裂纹。弧形裂纹延伸和不同弧形裂纹连接,伴以井框上的路面结构震动碎裂,井口的路面破坏更加严重。

(3)防控对策

1)采用整体较好的五防井盖,处理后井座下部基层。

2)选用易压实的回填材料,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适当掺入水泥。

3 结语

通过对污水管道和检查井下沉案例的分析和修复方法的介绍,为以后处理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对正常运行的污水管道或检查井进行修复,会涉及到污水调度、交通管制等问题,实施难度高成本大,容易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对几类常见的病害,提出了防控对策,为以后新建污水工程在设计和施工管理中积累经验,以期减少不必要的修复工作。

参考文献:

[1]弓秦生, 温永滨等. 排水检查井口处路面开裂与下沉问题分析与对策[ J] . 给水排水, 2008, (12):101-103.

论文作者:许敏钟,隆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污水管道、检查井下沉常见原因分析及修复处理的工程实践论文_许敏钟,隆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