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能否正确使用范画对幼儿绘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教师使用范画目的太过狭隘、出示太随意、内容形式上太单一,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改进策略:端正范画使用目的,强调其兴趣、回忆、审美及想象价值;根据绘画目标及幼儿表现,把握出示范画的时机、数量、持续时间;采用有层次、引导性等指导语言,调动幼儿主动思考。
关键词:幼儿教师;范画;误区;最近发展区;策略
一、教师在幼儿绘画教学中使用范画的误区
(一)教师仅仅把范画用于让幼儿模仿,掌握技能技巧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运用范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绘画提供模仿,掌握相关技能两方面,而在启发幼儿想象力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等方面稍显欠缺,新时期的幼儿绘画教学更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师使用范画的目的过于狭隘。
(二)教师出示或使用范画的时机、数量、持续时间太随意
1.范画出示的时机不符合幼儿当前需要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的范画大多在确定主题之后直接出示,并未考虑到幼儿是否需要,也未给予幼儿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和自己思考的空间,久而久之,会养成幼儿不思考,不想像的惰性习惯,不再拥有自己独立的创造力的空间。
2.范画出示的数量太多或太少
现在的绘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就出示一张范画,这大大束缚了幼儿的思维。有些教师认识到这点,于是就改变了策略,出示各种各样的范画提供幼儿参考,可是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表现情况而盲目的出示范画,虽然这样做比起只出示一张范画会好点,不会限制住幼儿思维,一味的模仿教师的范画,能有多种方向去想象。可由于出示的范画数量过多,反而导致有的幼儿不知道教师到底要让他画什么,迷茫或生怕自己画错甚至不敢下笔。
3.范画持续时间过长
教师使用范画的时间是自始至终都是出示的,经过我的观察发现,范画刚出示时幼儿很感兴趣,大家一起讨论,大该过了五分钟左右就开始有了精神分散开始说别的现象,而且在活动中,因为范画一直出示着,就有很多幼儿都走过来看范画,并有了模范现象。范画持续时间过长这对幼儿的绘画是不利的。
二、范画使用误区的原因
(一)教师对范画的理解认识不到位
现在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美术方面几乎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从小就被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影响,偏重于绘画技能的传授,并没有考虑到范画能给幼儿带来兴趣,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审美能力,对范画的真正认识不到位。教师范画使用目的性过强,为完成任务,不对范画的分析,就让幼儿理解,所以导致扭曲对范画的认识。
(二)教师美术教学观念落后,职业意识不强
现在大部分的幼儿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于绘画技能的传授,采用一张范画,教学过程中对幼儿限制过多,过死,教学方法上习惯使用范画,对于出示范画的时机,数量和持续时间欠考虑。即使有些教师受过美术培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可由于幼儿教师工作多,时间少,根本没有时间精力
提前准备,也就采用了传统式的教学方式,给自己减轻了工作量。
(三)教师的准备工作不到位,角色观念错误
幼儿教师兼顾着各项课程的老师,没有精力花很多的时间在准备工作上,现在很多教师都是当天临时选择确定主题,课前准备材料和教具,导致教师没有全方面考虑,也没对绘画主题进行深入的了解。还有就是教师的角色观念错误。整个绘画活动都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的主导地位太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绘画教学中教师范画使用策略
(一)端正范画使用目的,更强调其回忆、审美及想象价值
对于范画,有人说过范画的作用是“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观察感受、回忆经验、联想想象,而不是要求幼儿必须画出什么,这样可促进幼儿的大胆表达。” 教师提供的范画应该有一定的标准,首先,范画应该有美感,有美感的作品才有学习、欣赏的价值;其次范画应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他们能够理解和愿意接受的。这样既能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观察感受作品,又能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经验,联想想象,全面发挥了范画的真正价值。
(二)根据绘画目标及幼儿表现,把握出示范画的时机、数量、持续时间
1.灵活运用绘画目标,合理出示范画时机
(1)绘画过程中出示:如绘画教学中的目标是培养想象创造为主,没有太高的技能技巧的要求,教师可以先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绘画;如果教师在巡视幼儿绘画中发现了某种问题,内容缺乏时,可以在中途为幼儿出示范画或进行示范。这样不仅没有限制住幼儿自己的想象,还能给提供更多的想法,更好的达到完成作品。
(2)绘画前出示:教学中如果是要掌握新的技能技巧或组织幼儿对绘画主题进行讨论时,发现大多幼儿对主题缺乏了解,难以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教师就可以在绘画前就出示各种范画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范画中的细节,丰富幼儿想法,更好的为接下来的创作打下基础。
(3)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相关讨论后出示:教师在说明绘画主题后,首先引导幼儿回忆与主题相关的已有经验,并进行讨论和交流之后在呈现范画。出示范画前的讨论环节是幼儿思考和回忆的时间,也是室友互动和幼儿互动的平台。通过回忆和思考,幼儿可以基本建立起自己对主题的理解,不至于在绘画创作时全盘照搬。范画的时机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找准时机。
2.控制范画的数量,提供不同难度的范画
绘画活动中提供的范画最佳数量在3到5个之间,而且这几个范画的难易程度尽量针对能力不同的幼儿,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如中班绘画活动《寻找春天》,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幼儿们提供了不同场景,难度的三幅范画:(1)春天田野中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2)池塘里小青蛙在呱呱呱叫着;(3)小燕子在柳树丛中自由飞翔着,小朋友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树下玩耍。这样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经验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春天。绘画结束后,孩子们的作品没有出现一幅是单纯的,模仿某一幅范画,大部分都是几幅范画简单组合。
3.根据幼儿的绘画表现,决定范画持续时间长短
在绘画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绘画的具体表现来决定什么时候收范画,如果幼儿大部分都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开始动笔画了,那老师可以及时的收范画,以免阻碍到幼儿的思维。范画的持续时间最佳在15分钟。
(三)采用有层次、引导性等指导语言,调动幼儿主动思考
尝试设计多种类型、不同目的的提问方式发挥范画最大化价值,拓展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在提问时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思考回答。如“小蜗牛去旅行”绘画活动中,教师可采用有层次性、引发讨论、延伸性、发散性、情境式等提问方式,具体表现如下:
(1)有层次性的提问。如:“老师范画中的两只蜗牛有什么不一样?区别有颜色、花纹、大小…”根据幼儿的反应继续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花纹有什么不一样?”“都有哪些花纹?”“它们的规律是怎样的?”等
(2)引发讨论的提问。如:“你怎么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蜗牛?”幼儿则根据不同动物形象明显特征,说出自己的看法。
(3)延伸性提问。幼儿了解蜗牛外形特征后可以向他们提问:“在你见过的动物中有哪些也有背壳?”
(4)发散性提问。如:“小蜗牛喜欢去哪里玩?”让幼儿自由发散性的回答:“爬到滑梯上、墙上、皮球上…”
(5)情境式提问。如“如果你是一只蜗牛,你打算去哪里旅行?”,让幼儿把自己当成蜗牛,能很快进入角色,说自己想说的各种事。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幼儿美术教育的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2]穆彦青.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示范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1.5.
论文作者:邹伶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幼儿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目的论文; 都是论文; 持续时间论文; 幼儿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