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及为确保道路施工期间不被雨水浸泡,不影响工程质量,所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和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质量控制;排水;措施
一、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现状
作为社会公益性项目,工程主要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域,由于受到环境、场地、交通等多种因素制约,一般具有“短、平、快”的建设性质。目前建设监理市场比较普遍地存在监理徒有虚名,施工单位施工水平有限等现象,施工过程中缺乏技术性人才和管理能力;但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的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质量问题也成为管理及市民关注的焦点,工程监理、施工单位施工水平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1、结构稳定性 路基需要保持足够的坚固性、稳定性和耐久性,但是由于路基经常受到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变化的侵袭和破坏以及日积月累行车的重压,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等损坏,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路基的安全。
2、 强度 除要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外,路基施工还有注意强度,不能发生大的形变。在施工中,对路基开挖和填筑要根据设计和实际情况经常检查,保证强度。
3、水温稳定性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强度将会明显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会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路基路面综合整治的原则。
三、质量控制程序
1、 施工测量 内容主要包括:导线、水准点、和道路平、纵、横断面复测及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放样。技术人员应对设计图纸的各单位分部分项过程认真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监理人员也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并深入了解设计方案,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交流,使得各个程序顺畅有效的进行,从而可以真正地保障工程平面位置、纵断高程控制在规范规定范围内,与设计一致,减少实际施工工程数量与设计工程数量差异。
2、路基土方施工
2.1 填方路基施工前首先对填料进行检测(标准击实试验),检测部门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资质以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主要目的就是确定填料是否合格以及回填材料的含水率、比总、液塑限、干密度等,便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填方的压实度。
2.2 填方路段施工前必清场和原地基压实及原地基检测,清场即清除表土,一般厚度为30cm~50cm,主要清除耕作层。清表后对地基进行碾压和检测,目的是为了确定地基承载力,如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必须调整施工方案,进行软基处理。
四、小桥涵洞及其他构筑物施工质量控制
1、三背(桥台台背、涵洞两侧及涵顶、挡土墙墙背)的填筑
构造物基本完成后进行,由于场地狭窄,又要保证不损坏构造物。因此,填筑压实比较困难,而且容易积水。如果填筑不良,完工后填土与构造物连接部分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行车的速度、舒适与安全,甚至影响构造物的稳定。
填筑前基底清淤必须彻底,严禁有杂物、浮土、腐殖土等存在。基底范围内若受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影响其稳定时,应设置必要的排水措施(如横向排水、盲沟)或换填片石、块石、砂砾等透水性材料,严谨积水侵泡基底。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三背回填必须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填筑过程中首先要严格控制层厚,每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压实厚度不宜大于15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用18T~22T压路机按施工工艺要求进行碾压;碾压作业面狭小,空间受限时,为了保证构造物不受到损坏,不能使用大型机械,必须采用小型震动压路机或震动夯实机械进行压实,压实厚度不宜超15cm。压实度必须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
2、小桥涵洞及其他构筑物施工排水
桥涵等结构物基础位于地表以下,都有一定埋置深度,基坑开挖后,要防止雨水流入,对已有积水的基坑应及时开挖排水沟或用水泵将其排除。对于地下渗水,可设盲沟引出,当不得不用非渗水土填筑时,应设置横向盲沟或用粘土等不透水材料封顶。挡土墙墙背也要做好反滤层,使水能顺利地从泄水孔流出去。
五、施工排水及常见方法
施工排水包括排除地下自由水、地表水和雨水。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开挖基坑或沟槽时,土壤的含水层常被切断,地下水将会不断的涌入坑内。雨季施工时,地面水也会流入基坑内。为了保证施工正常,防止边坡坍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必须做好排水工作。在道路正式施工前,应事先做好路基两侧排水系统,保证路基施工期间雨水排除畅通,路基地基工作面或路基填筑表面不被雨水浸泡。
施工排水方法分为明沟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种。明沟排水是在沟槽或基坑开挖时在其周围筑堤截水或在其内地四周或中央开挖排水沟,将积水或汇集到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抽走。
1、明沟排水
1.1 地面截水
排除地表水和雨水,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施工现场及基坑或沟槽周围筑堤截水。通常可以利用挖出之土沿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筑0.5~0.8m高的土堤。地面截水应尽量保留、利用天然排水沟道,并进行必要的疏通。如无天然沟道,则在场地周围挖排水沟排泄,以拦截附近地面水。但要注意与已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2 坑内排水
在开挖基础不深或水量不大的沟槽或基坑时,通常采用坑内排水的方法。党基坑或沟槽开挖过程中遇到地下水和地表水时,在坑底随同挖方一起设置集水井,并沿坑底的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井,然后用水泵抽出坑外。排水沟可设置在坑内底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离开坡脚不小于0.3m。沟断面尺寸和纵向坡度主要取决于排水量的大小,一般断面不小于0.3m×0.3m,坡度0.1%~0.5%。根据地下水量的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的能力,集水井宜每隔30~40m设置一个,集水井的直径(或边长)不宜小于0.7m,其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应低于排水沟0.5~1.0m或低于抽水泵的进水阀高度为宜。
明沟排水法设备简单,排水方便,应用比较普遍,适用于除细砂、粉砂之外的各种土质。
2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路基施工过程中,如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丰富,通常采用盲沟降低地下水位。盲沟为矩形沟,在原地基上或挖方路基内开挖后,在沟内用土工布包裹碎石、片石的隐蔽排水沟。其断面尺寸一般为40cm×40cm、60cm×60cm、80cm×80cm、100cm×100cm等几种,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土工布的纵横搭接,搭接宽度一般为20cm为宜,碎石、片石要求干净无杂物,碎石粒径不宜小于2.5cm,盲沟进出口宜采用片石干砌,确保盲沟排水畅通避免盲沟堵塞。
六、结束语
作为城市市政道路的基础,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道路的施工质量。由于路基经常受到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变化的侵袭和破坏,所以必须具有一定的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这就对我们建设单位的施工提出了高要求。一般来说,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难度要求并不高,但是由于施工场所比较狭窄,有很多技术措施难以实施,也给我们保障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论文作者:段杨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路基论文; 基坑论文; 排水沟论文; 明沟论文; 沟槽论文; 过程中论文; 压实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