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中心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检测结果,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接诊的产前检查孕妇200例作为研究组,而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自愿配合本研究,入院后均实施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即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凝血酶时间(T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孕妇在PT、TT及APTT上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若有贫血、血液高凝等情况,不仅会威胁自身,还会威胁胎儿,为此应尽早加强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发现异常状态,及时处理。
【关键词】孕妇;凝血四项检测;临床意义;检测结果
孕妇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尤其是临产孕妇,因胎儿发育需求较大,使得机体血液系统出现一系列变化,如抗凝、凝血、纤溶等,而且孕妇体内凝血因子会明显升高,若纤维蛋白出现异常,则极易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从而威胁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基于此,加强孕妇产前凝血四项检测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为临床尽早发现异常并作出处理提供参考。为了进一步探讨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意义及结果,我院实施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次研究的对象共有300例,其中200例为我院接诊的产前检查孕妇,作为研究组,而另外100例为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妇女,入组时间2013年5月-2015年10月。两组对象均自愿配合本研究,入选对象均排除凝血障碍、肝肾功能异常、高血压等情况[2]。对照组:年龄20-40岁,均值28.6±2.3岁。研究组:年龄22-38岁,均值28.9±2.1岁;孕周37-42周,均值39.8±1.1周。两组患者在年龄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对象入组后均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抽取她们的晨空腹静脉血1.8ml,然后将静脉血放入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中,及时颠倒混匀,充分抗凝后离心15min,速率3000r/min,于质控品在控前提下分离血浆,将其至于室温下2h待测。凝血四项指标检测仪器为全自动血凝仪(美国ACL-200),试剂则来自于中国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操作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与规范标准执行,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凝血酶时间(T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对象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 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研究组孕妇在PT、TT及APTT上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分析可见表1。
3 讨论
孕妇正常妊娠时机体内会出现一系列生理与生化变化,其中多种凝血因子水平升高比较明显,尤其表现在外源性凝血系统Ⅶ因子与内源性凝血系统Ⅷ因子升高,前者会促进组织凝血活酶素生成,而后者则会促进血小板磷脂复合物生成,内外结合会加速这些物质生成,最终导致孕妇处于高凝状态[3]。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作为血凝四项指标,在临床诊断中主要用于判定出血性疾病,而且临床价值很高。为了进一步探讨孕妇凝血四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及结果,我院实施了研究,针对接诊的200例孕妇与体检妇女100例进行对照,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显示孕妇在PT、TT及APTT上要明显短于健康体检妇女(P<0.05),而FIB则明显高于健康体检妇女(P<0.05)。该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显示孕妇尤其临产孕妇在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上明显缩短,而血浆纤维蛋白原则明显升高。
凝血酶原时间属于测定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主要对Ⅰ、Ⅱ、Ⅴ、Ⅶ及Ⅹ因子水平进行评价,且十分敏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属于测定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主要对Ⅷ、Ⅸ、Ⅺ、Ⅻ因子水平进行评价,同样十分敏感;凝血酶时间能反应在共同凝血途径中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中是否存有异常的抗凝;血浆纤维蛋白原作为一种糖蛋白,当凝血酶水解后会生成肽A与肽B,之后会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并止血[4]。通过对孕妇凝血四项检测后发现,孕妇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若这种状态适度则可确保分娩后胎盘剥离创面快速愈合,同时能促进产后快速、有效止血,进而达到防止大出血发生的目的;反之,若这种高凝状态不适度,超标后则可能引发不良后果,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孕妇在临产期间,为了适应胚胎生长与发育,血液成分有明显变化,比如血液呈现生理性稀释,但又有高凝状态等。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尽管是对孕妇的保护,便于分娩后止血,但这种高凝状态也是孕妇DIC诱发的高危因素。从临床实践来看,孕妇分娩期间,处理不当极易出现意外事件,比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及妊高症等,这些不仅会引发组织损伤,而且会消耗大量的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同时激活纤溶系统,导致血液高凝转变为低凝,不利于止血,甚至增加出血率[5]。为此,当孕妇分娩期间有异常出血,则要加强重视,随时监测凝血四项指标,通过动态观察,减少或预防DIC等发生。
综上所述,孕妇凝血指标与健康体检妇女间有明显差异,这种异常状态是为了适应妊娠变化,适度状态下对孕妇十分有利,便于妊娠期间对剥离面止血及再生与修复子宫内膜,且产后快速止血,减少大出血发生,但若过度则会引发不利后果,为此加强凝血四项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对于临床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雷桦.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15,11(32):98-99.
[2]朱欣,陈涛.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2,31(35):58-59.
[3]张洪生.346例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27):459-460.
[4]蔡琴.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17(4):463-464.
[5]闫瑛.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3(6):475-475,476.
论文作者:罗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孕妇论文; 凝血论文; 时间论文; 凝血酶论文; 凝血酶原论文; 血浆论文; 指标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