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真理是一种矛盾_恩格斯论文

绝对真理是一种矛盾_恩格斯论文

绝对真理是个矛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绝对真理论文,是个论文,矛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对如何理解绝对真理争论不休,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也是目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历史和现实不断证明,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95)。

我认为,要正确理解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方法,要懂得绝对真理是个矛盾。不然,就会像有的同志那样认为,“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是“永远和不起来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无数的、无限的,没有尽头的,因而事实上它是不存在的。”(见《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2期《绝对真理不存在的》一文);如果不对这个矛盾进行深入的分析,就会像另一些同志那样认为,“绝对真理只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见《松辽学刊》1995年第1期,第54页)

绝对真理充满种种矛盾

什么是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为其下过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有过相关的论述。其中,恩格斯在谈到什么是无限性时,曾指出:“无限性是一个矛盾,而且充满种种矛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90页)这是恩格斯提出的一个著名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命题。它揭示了无限性的本质。我认为,它实际上也揭示了绝对真理的本质。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在真理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争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认识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真理,那么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认识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杜林到处滥用最后真理、终极真理、永恒真理这些字眼,严重地堵塞了唯物主义道路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恩格斯认为,为了向前推进唯物主义,必须停止对“永恒真理”这类字眼的庸俗的玩弄,必须善于辩证地提出和解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这个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在这里,我们又遇到在上面已经遇到过的矛盾: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的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5—126页)

显然,恩格斯正是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的、矛盾的观点来批判杜林的“没有矛盾”的“终极真理”。同样,针对杜林的“没有矛盾地加以思考的无限性”,恩格斯也作了精辟的论述:“杜林先生永远做不到没有矛盾地思考现实的无限性。无限性是一个矛盾,而且充满种种矛盾。无限纯粹是由有限组成的,这已经是矛盾,可是事情就是这样。物质世界的有限性所些的矛盾,并不比它的无限性所引起的少,正象我们已经看到的,任何消除这些引起矛盾的尝试都会引起新的更坏的矛盾。正因为无限性是矛盾,所以它是无限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无止境地展开的过程。如果矛盾消灭了,那就是无限性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90—91页)

虽然,恩格斯在这里说的是无限性,没有直接谈到绝对真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从思想方法上来说,这一分析无限性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分析绝对真理。因此,也可以说,是否矛盾地思考绝对真理、思考无限性,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两截然不同的思想方法。

与恩格斯当时主要任务是批判形而上学者杜林不同,列宁的主要任务则是批判波格丹诺夫等人的唯心主义观点。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绝对真理问题也作过详细的、系统的论述。他指出:“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列宁选集》第2卷,第138页)他还说:“从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它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图画的轮廓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而这幅图画描绘客观地存在着的模特儿,这是无条件的。”“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可是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和客观真理、绝对真理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你们会说: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这种区分是不确定的。我告诉你们:这种区分正是这样‘不确定’,以便阻止科学变为恶劣的教条,变为某种僵死的凝固不变的东西;但同时它又是这样‘确定’以便最坚决果断地同信仰主义以及休谟和康德的信徒们的诡辩划清界限。”(《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页)

针对波格丹诺夫的相对主义唯心论,列宁又深刻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同上,第143页)列宁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第一,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绝对真理。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分是“不确定的”,又是“确定的”。第三,在针对相对主义、唯心主义这一类错误观点时,列宁常常把绝对真理和客观真理作为同一概念来使用。

毛泽东同志结合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也对这个问题作过深刻的论述。他说:“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72页)“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同上,第294、295页)

毛泽东同志不仅形象生动地阐述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而且深刻地指出,这一关系是辩证法的“精髓”。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杰出的贡献。它告诉我们,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道理,关系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的整个学说,而不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或某一公式等等,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绝对真理是个矛盾,它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绝对真理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通过相对真理而存在的,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离开相对真理而孤立存在的绝对真理。

有的同志认为,“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是永远“和”不起来的“总和”等等。其要害就在于不懂得绝对真理是个矛盾,不懂得绝对真理是通过相对真理而存在的。我们承认“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是存在的,并不是企求哪一天可以穷尽绝对真理,就象我们不会企求可以实现已经数出来的无限数这一著名的奇迹一样。反过来说,人们不能穷尽绝对真理,不能穷尽客观真理,并不是说绝对真理就不存在。其实,否认“相对真理之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存在,必然要陷入相对主义的泥坑。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唯物辩证法无疑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也就是说,是在承认“相对真理之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是存在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因此,是否承认绝对真理的存在,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分界线。

至于有的同志认为绝对真理是“永远和不起来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无数的,无限的’、没有尽头的,因而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这样的论证方法,未免太简单化了。按照这种逻辑,难道数学中的无穷大、无穷级数、极限概念,微分、积分,以及其他具体科学中的无限的概念等都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而是主观意识的任意创造物吗?在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尽管遇到了矛盾,即前面所说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不至上的;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然而我们所面对的这种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决不能因为遇到了矛盾,而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恰恰相反,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乃是唯物辩证法的出发点。

而且,我们说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里的“构成”和“总和”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现在已经有了最后“构成”的,或最后“总和”了的绝对真理呢?不是。是不是说将来终究会有一天达到最后“构成”的,或最后“总和”了的绝对真理呢?也不是。这里所说的“构成”和“总和”是通过认识的发展逐步实现的,而通过相对真理不断的扩大、积累绝对真理的成分,从而不断地接近绝对真理。但人们的认识运动是无限的。因而这种“构成”和“总和”也是无限的。

我认为,只要我们真正弄明白这些道理,那么,“‘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种种“理由”,也就站不住脚了。

绝对真理的两种含义

绝对真理的矛盾还表现为它包含的两种含义:

第一,承认客观真理,就是承认绝对真理。这是真理观上的唯物论。

第二,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是真理观上的辩证法。这两种含义,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近来,有几篇哲学论文都主张“不能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3期、《松辽学刊》1995年第1期等)这里,姑且不论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严格区分开来是否必要,仅就持这种观点的同志的主要论据作些探讨,以求指正。

这些同志认为,具体真理只是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只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如果认为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就会“自相矛盾”。他们说:“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和有关专著混淆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同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的区别,从而认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下述的自相矛盾:第一,绝对真理到底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还是每个具体真理?很明显,如果认为每个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就等于承认了每个真理都既是相对真理,同时也是绝对真理。既然每个相对真理就是绝对真理,又怎样理解绝对真理是‘由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所构成的?这岂不是出现了两个绝对真理?可见,若承认前者就不能要后者,若承认后者亦不能要前者,二者必居其一,否则就自相矛盾。”“第二,……如果认为每个具体真理既是相对真理又是绝对真理,那就等于说每个相对真理就是绝对真理。那样的话,只要我们认识了每个相对真理,也就同时完成了认识绝对真理的任务。”(见《松辽学刊》1995年第1期)

显然,在他们看来,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不能统一在一个真理之中,而是互不相同的两个真理。于是,要么承认每个具体真理是相对真理;要么承认每个具体真理是绝对真理,“二者必居其一”,非此即彼。否则,就会“自相矛盾”,就会“出现两个绝对真理”,就会“只要我们认识了每个相对真理,也就同时完成了认识绝对真理的任务”等等。

我觉得,在哲学界,大家都很熟悉这类“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它恰恰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关于这一点,似无赘述的必要。因为,恩格斯早就说过:“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就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页)

这里又涉及什么是绝对真理?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绝对真理本身就是矛盾。绝对真理不仅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它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每个具体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如果否认每个具体真理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就会引起新的更坏的矛盾,而且,绝对真理还包含着两个含义(绝不是“两个绝对真理”):一个就是客观真理,一个就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为什么说绝对真理包含这两种含义呢?这是因为,在真理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有没有客观真理?第二,如果有客观真理,那么,人们的认识是否能立即绝对地反映客观真理?十分明显,第二个问题是离不开第一个问题的,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辩证唯物主义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自然而然地构成了绝对真理的两种含义。

因此,我认为,如果忽略绝对真理就是客观真理这一含义,单纯强调“绝对真理只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会产生片面性。

试想,这些同志认为,“绝对真理只是相对真理之总和”,而每个具体真理只是相对真理,并不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那么,这种“总和”就与具体真理割裂开来了,这种“总和”就成为纯粹的、没有尽头的无穷扩展,就难免使人觉得虚无缥缈,不可捉摸。

哲学史上,黑格尔曾批判过那种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无限性,他称之为“恶无限性”,或片面的、消极的、虚伪的无限性。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概括了这种无限性的本质特征:“‘恶无限性’——是这样一种无限性,它是在质上和有限性对立的,是和有限性没有联系的、和有限性隔绝的,似乎有限是此岸的,而无限则是彼岸的,似乎无限是站在有限之上,是在有限之外……”(《列宁全集》第38卷,第114页)可见,形而上学的无限性的要害就是要把无限与有限割裂开来,把无限看作完全税离有限的无限。这种无限其实就是康德哲学中那个永远不可认识的彼岸世界。

与此相反,是黑格尔所说的真无限性。这种无限性是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他写道:“无限性也只是对有限的超越;所以它本质上也包含它的他物,这样,它在它那里就是它自身的他物。”(《逻辑学》上卷,第145页)恩格斯基本上肯定黑格尔对无限性的分析,指出:“真无限性已经被黑格正确地安置在充实了的空间和时间中,安置在自然过程和历史中。”(《自然辩证法》第215页)当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产生以后,对无限性的本质,才作出了真正科学的回答,用一句话概括起来说:“无限性是一个矛盾”。

同样,如果把绝对真理只是看作“总和”,而不是存在于现实的自然和历史过程之中,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恶绝对真理”,就难免使绝对真理似乎成为站在相对真理之上,在相对真理之外的东西,难免会与前面已经批评过的那种认为这种“总和”是永远“和”不起来的,无限的,没有尽头的,因而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观点殊途同归。

我认为,“绝对真理只是相对真理之总和”的看法有其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启发我们,在我国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对绝对真理的第一种含义,即绝对真理就是客观真理的这一方面,阐述得不够明确,不够充分,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绝对真理是一个矛盾的思想,从根本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也是我们正确理解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的一把钥匙。反之,这一理论问题上的种种混乱和谬误,从根本上说,其关键也在于背离了“绝对真理是一个矛盾”的思想。

标签:;  ;  ;  

绝对真理是一种矛盾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