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特征,提升中学班级管理效果论文_江越翀

立足学生特征,提升中学班级管理效果论文_江越翀

(广州市增城区小楼中学 511380)

摘要:中学时期是学生身心成长以及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学的班级管理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学班级的管理中,应该将学生的特征作为依据,实现管理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学生特征;中学;班级管理;效果

引言;

作为学校的基石,班级是中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可以给中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因此班主任可以以班级学生的特征为依据来进行班级的管理。本文就是对以学生特征为依据的班级管理效果提升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中学的班级管理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中学生的特征

对于目前的中学生而言,他们大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中学的阶段又正处在过度的阶段,因此他们觉得自己很成熟,其实依然很幼稚,需要人照顾和保护,有着较差的独立性以及自觉性。同时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特别“好面子”,而对于很多的事情又会摇摆不定。

因此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其自身的特点,既做到帮助他们对一些问题进行正确的判断,对一些行为进行良好的规范,同时又不会对其自尊心造成伤害。这样才可以实现对中学班级良好的管理。将学生的特点结合到管理的过程之中,才可以使管理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1]。

二、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班主任的管理观念有着一定的偏差

因为物质化以及利益化的一些观念特点,导致一些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在价值观以及思想意识上有一些偏差的存在。因为一些班主任存在着白金的思想以及对利益的追求,就会使其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主观性,因此也就没有较为明确的教育管理目标。

例如:一些教师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成绩太过注重,并希望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这样就导致一些中学班级的管理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管理模式的不适合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但是就当前的很多中学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而言,依然采用着传统的管理体制对班级进行管理,也就是仅仅注重考试的成绩,将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围绕着考试的成绩来进行。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当今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根据当今中学生的特征,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创新精神也正在形成的阶段,同时具有一定的批评意识。所以在班主任进行中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仅仅注重以学生成绩为重点的培养来进行班级的管理还远远不够。

(三)管理的模式对中学生思想意识转变的不适应

因为当今正处在网络全面普及的时代,因此中学生有了更多接触信息的途径,各种的信息对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实现了进一步的影响[2]。同时因为当今的大多数中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当今社会的人们有着较高的生活水平,家长对子女也十分的骄纵,因此中学生如果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引导,就会在学习以及生活中过分的将自己作为中心,团结的意识十分薄弱,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在面对困难以及挫折的时候也就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解决。因此,对于这样的中学生,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就会使其被不良的群体引导到错误的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但是在当今很多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仅仅对学生错误以及不良的行为进行批评,却没有使其思想意识得到有效的转变,就不能从本质上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思想道德的提高。

三、立足学生特征,使班级管理效果提高的途径

(一)班主任应转变自己的思想

班主任对于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班主任思想的转变对于学生素养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在进行中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特征进行全面的考虑。对学生的独立能力以及问题的发现能力加以重视,进而使其在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应该给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予以更多的关注,使学生可以实现自身学习能力以及道德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关注。对于学生的自我素养的提高,班主任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途径对其进行管理,对一些管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合理的借鉴。这样才可以使中学班级的管理效果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二)对学生观察以及认识的进一步加强

因为当今的学生自我意识普遍较强,同时又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因此在进行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全面的考虑,对学生的叛逆心理以及独断的意识在管理过程中进行注重,这样才可以使中学班级的管理难度实现进一步的降低[3]。

因此,班主任在进行中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以及认识,对学生的全面特征以及个体的特征做到良好的掌握,针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性格特征进行管理方法的合理选择。

同时在进行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可以对学生的一些行为做到了解,进而可以采用有效的手段来实现对其的良好管理。这样既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尊重,又可以使班级管理的效果实现进一步的提高。

(三)师生关系的和谐营造

很多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不仅仅是管理的方式差异或者个人的思想差异,还因为缺少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班主任对学生的叛逆等心理做不到合理的认识,又缺乏沟通,对其强制地进行批评以及限制,就会使班级的管理收不到满意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中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朋友的角色平等的对待学生,对学生予以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同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其行为得到端正。对屡教不改的学生,也不要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对其进行批评,应该使其意识到班主任对其自尊心的尊重,进而对班主任的管理产生更多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也更加信任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实现了中学班级管理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进行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特征进行全面的关注,对其自尊心加以尊重,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使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进一步的提高,在实现学习成绩提升的同时实现身心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邱霞.新课改下中学班级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3):265

[2]武彬,任任.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8(1):240

[3]郑波.中学班级管理中问题及对策[J].文理导航(上旬),2017(9):82

论文作者:江越翀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立足学生特征,提升中学班级管理效果论文_江越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