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一世纪论文,机遇论文,科教兴国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同志们:
科教兴国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的治国方略。在座的都是我们党各方面的领导同志,我感到很有必要同大家来谈一谈这个问题。今天,我讲以下几点: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当新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那就是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着愈来愈大的影响。正如江泽民同志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机遇与挑战,更加显示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从国际上看,我们正面临着在科技和经济上占优势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大压力,以及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科技教育和经济建设搞上去,这关系到我国以什么姿态进入新世纪,以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更大的主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从国内来看,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历史时刻,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我们面临着很好的形势,前景光明,充满希望;同时,又有一系列相当棘手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需要解决。比如,我们的农业,要在有限耕地面积上,生产足够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解决好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我们要在不断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同时,解决好前所未有的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我们要有更加强大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我们要在加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处理好经济建设同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人才,取决于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取决于高素质的教育。可以说,我们的根本出路在这里,希望在这里,我们工作着力点也要放在这里。
为了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从而赢得挑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都必须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有一个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把实施科教兴国放在党和政府工作的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狠抓落实,使它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宏伟目标。
二、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以来,拨乱反正,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科技进步,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科学技术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就。
1、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八五”期间,我国共培育出300多个新品种,平均单产增产10%左右,新增粮食300多亿公斤, 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00多亿元;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 又可比三系法增量10—15%;黄淮海区域治理,通过近300万亩治理示范, 粮食单产比“七五”期间提高27.8%,油料增长39.3%,皮棉单产提高26.8%,人均收入增加29.7%。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已在全国累计推广约5亿亩, 平均亩增产达50公斤。ABT植物调节剂、紧凑型玉米、 小麦旱地全育期地膜覆盖技术、塑料暖棚畜禽饲养等大批成果也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数以百亿公斤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2、前沿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的高温超导研究,证明定理的数字机械化方法,水稻基因组物理图谱部分肿瘤抑制基因等成果获得国际学术界的充分肯定;一批新兴学科如生命科学、表面科学、纳米科学、非线性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等得到了迅速发展。一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走上国际舞台,有200 多名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组织中担任职务。在高技术研究领域,自主开发成功了0.8微米集成电路芯片,并拉制成功12英寸单晶;国产程控交换设备占国内市场的份额由1992年全部依赖进口,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60%;6000米水下机器人海试成功,使我国具备了对全球97%的深海进行探测的能力。秦山核电站建设成功,蒸汽裂解乙烯技术的采用、宝钢成套设备的国产化、镍氢电池等科技成果的转化也获得成功,等等。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一批高技术企业已显露头角,初步具备了搏击国际市场的实力。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实现收入3388亿元,利税总额350亿元,出口创汇65亿美元。7年间上述三项经济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3.2%、73.1%和81.8%。
3、在开发和应用工业共性技术方面取得很大成绩。 激光照排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们在印刷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工程设计单位的普及率达到80%以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已在一些行业和省市示范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 )系统在海关、商检、外贸、商业、金融等领域广泛应用,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海关监管,促进电子商务的进程等发挥了重大作用。三峡工程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60万千瓦发电机组、50万伏交流输变电、连铸连轧技术、60 万千瓦核电等一批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已投入应用。 5000吨级货物重载列车已在京沪、京广线上开通,时速160 公里的准高速列车正式运营,并得到推广,等等。
4、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国家陆续组建了100多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年投资近10亿元, 用于重点科研设备更新, 建立了15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今年初,在江泽民总书记的亲自关怀下, 每年投资数十亿元支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这将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迅速得到提高。
我国科技工作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一是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基础科研工作目标不集中,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的倾向。三是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四是科技队伍年龄结构偏高,后继乏人,特别是缺乏能组织完成重大科学研究开发的帅才和跨世纪的青年科技创新的带头人才。五是科技投入不足,特别是企业科技投入份额仍然很低,多渠道科技投入的机制尚未形成。
针对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科技工作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针是:
(一)集中力量在基础研究的优势领域取得突破
基础科学研究,顾名思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基。尽管基础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发达国家由于他们条件好,应当在这方面多做贡献。但是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必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其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我国将本着“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瞄准科学前沿和重大科学课题,立足我国国情,突出国家需要,集中优势力量,加强对国家未来前途命运有影响作用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关键是培养人才,要通过多种方式,加速培养一流科研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特别是要为青年科技人员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能脱颖而出,承担重任。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加强应用科技的研究和开发,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当前我国科技工作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在国民经济中占应有位置,多数传统产业技术落后,这都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新技术产业化必须服务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加速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进程。
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为重要目标,在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成果、资金和智力的同时,要防止重复引进。要在加强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将技术引进和研究开发很好结合起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带动出口增长。
在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高科技领域,国家要集中财力、物力、智力、信息等资源,高强度投入,迅速占领高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带动一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的。
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支持一批已经发展起来的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走从小到大、滚动发展。企业无论大小,具有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开拓市场的本领,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发展起来。因此,我国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要转变观念,不能一味依靠一次性大量投入上规模、上水平。要致力于创造和维护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健康发展的环境条件。
(三)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已取得明显进展。但从总体上看,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特别是在应用科技方面,观念陈旧、主体模糊、动力不足和环境制约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应用科技的研究开发,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必须以市场需求(包括潜在需求)为导向,以不断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自身的价值为目标,而不能只满足论文的发表和奖状的获得,也不能满足于阶段性的成果。这个观念不解决,科技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过去科技体制改革局限于科技活动实体上,忽视了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等之间的合理分工和有机联系。今后政府要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宏观指导、协调和推动的职能。发展技术中介体系的作用,健全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继续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保持一支高水平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精干队伍,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有关国家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应用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其他科技研究开发工作,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各种形式围绕企业这个主体开展活动,有的科研机构本身就可以改组为企业。国家将进一步制定有关政策,来引导促进这方面的转化。
三、进一步办好各类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大力培养跨世纪的优秀人才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党的十四大以来,又进一步明确了跨世纪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目标,以普及基础教育为重点,各级各类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1997年,占全国人口65%的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发展,全国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在校生总规模1090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比例已达56 %以上。 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在校生达1400万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高等教育在校生达608万人,近五年来共培养本专科和研究生800多万人。学校党建和德育工作得到明显的改进和加强,学生中党团骨干和积极分子大幅度增加,政治上要求进步和勤读求知的风气日益深厚。初步建立起我国教育法规体系。有关教育的主要法律已由人大制定和颁布。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推进。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新体制正在形成。高等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主要目的,进行了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多种形式的管理体制改革,普通高校招生收费并轨如期完成,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逐步形成。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国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教育事业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管理体制上仍存在条块分割、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办学、效益不高的问题;社会力量办学的机制还很不规范;高等学校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渠道还不畅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结构等方面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在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等等。
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方针和各项任务,针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方面,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在全国85%的人口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这是关系到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整个工作的进展看,这个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目前尚未普及义务教育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这在今后几年将是实现“两基”的攻坚重点,国家也分别在财政上给以支持。我们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地实施“普九”,加大投入力度,着重研究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问题。对于已经实现“两基”的城市和发达地区,要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义务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加快整顿和加强薄弱学校,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基础教育中另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是要抓素质教育的实施,其根本目的是要使基础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和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要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件事要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教育抓起,使我们民族的创新能力有坚实的根基。实施素质教育涉及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估方面的改革,也涉及高考和考试评价制度、课程体系、劳动人事制度的整体改革,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配套改革,整体推进。今后一段时间把工作重点放在课程体系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以及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上,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必要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建设二十一世纪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创造条件。幼儿是开发全面素质的有利时期,要重视和办好幼儿教育,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的师资水平,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去年我们为推进素质教育,专门召开了全国性的会议,要继续落实会议精神和各项措施。
我国广大人口在农村,办好农村地区的教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要进一步扭转我国农村教育照搬城市办学模式和脱离当地实际的倾向。要因地制宜实行“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这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出路。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教育、科技和经济等部门要通力协作,使农村教育有一个大的改观。同时,要积极采用远距离电化教育等现代化手段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
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与经济密切结合的重要环节。要在继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若干年的努力,让那些不能升入普通高校而又渴望继续学习的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基本上能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和各类专修班学习,使他们能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满足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能铺新摊子,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通过对现有职业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行改革、改组、改制来办高等职业教育,有条件的普通高校也可以举办附属的职业技术学院,也应允许社会力量举办高等职业学校。
(三)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培养跨世纪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要贯彻十五大提出的稳步发展的方针,以内涵发展为主,努力做到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要办出各自特色,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效益。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最近他在一次重要指示中再次指出:“纵观历史,国际上的一流大学,都是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的。固然要有政府的支持,资金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长年累月辛勤奋斗的结果。特别是学生毕业以后在国家的各个建设岗位上乃至在国际上体现出了公认的信誉。同时这种学校集中有一大批知名的学者、教授,有的人宁可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而以到这种大学去执教为荣。因此我们必须看到,要办成一流的大学,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历史过程,要经过社会实践的考验。对此既要有雄心壮志,又必须脚踏实地。”这是一项有远见的战略性任务,我们要做出艰苦的努力才能逐步达到这些目标。此事决不能攀比,更不能靠上级的认定。我国多数高等院校要以教学为主,也可以按照各自的优势开展应用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我们很需要这种类型的高等院校,他们也大有可为,完全可以办出特色和较高的水平。
(四)通过改革,形成新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最大的问题,是条块分割,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办学,小而全,效益不高,使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上一个五年,我们已着手改革,有400余所高校通过共建、 调整、合作、合并等不同方式进行改革,其中227 所普通高校进行了合并,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实现了优势互补,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今后将继续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十五大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到2000年左右,将基本形成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以省级政府统筹为主的新体制。除少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高校以及行业性强、地方政府不便管理的高校继续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外,多数高校包括大部分现在由中央部门所属学校,将由地方管理或以地方为主共建、共管,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下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办好高等教育,主要为地区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为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同时对原有9 个工业部门所属高校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这牵涉到普通高校121所、成人高校120所。这次调整和改革,进行得非常顺利,已绝大部分实行了以地方为主的共建或交由地方管理,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把这些高校进一步办好,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已获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对依法进一步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将意味着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因此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我国的高校将是承担此项任务的主要基地,对此有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此外,要以水平较高的高校为基地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的素质中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认识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真贯彻国家对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将民办教育纳入本地区教育体系,总结经验,积极推进。首先在职业教育领域发展,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先行试点,在取得经验完善法规的基础上稳步实施,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在领导,既要增加有效投入,又要深化改革
(一)落实科教兴国的方针关键在领导
科教兴国从本质上讲,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一个根本性的战略。实施这个战略,决不仅仅是科技和教育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朱镕基总理在任职后就强调指出,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党中央决定设立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朱镕基总理亲自出任组长。加强对全国科技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增加对科教的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全面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国务院将分别召开全国知识创新工程工作会议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大计。各级政府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都要深刻认识中央决策的深远意义,亲自抓科技和教育,带领一班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真正的而不是口头的重视科技和教育,大力支持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切实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坚决改变那种一讲发展就上项目、铺摊子,搞重复建设,搞粗放型经营的做法,坚决制止乱建楼堂馆所和铺张浪费,把省下来的钱尽可能多地投入科技教育。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在现在这种形势下还不重视科技和教育,那就像小平同志所说的,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
(二)大力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
科教兴国的根本问题是人才。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对跨世纪创新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是一项非常紧迫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们要创造能够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力争在2010年前,在优先领域、重点学科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重大工程技术带头人。要在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中,建设高质量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公开招聘具有领导本学科进入国际领先水平能力的中青年优秀创新人才。继续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或用各种形式为祖国服务。重点建设一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对人事制度也要相应改革。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要有广大的后备队伍,要扎根于人才素质的普遍提高,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要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对大学教师的水平和质量要有更高的要求。中小学将实施“21世纪园丁计划”,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实施教师资格考评制度,在加强师范院校建设,提高质量的同时,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比例。国务院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教师职务条例》,促进教师职务的科学设岗、公平竞争和择优聘任。建立教师留动和淘汰机制,将不能履行教师职责或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空出岗位补充优秀毕业生和向社会招聘优秀教师。要进一步提高生师员工比,精减分流人员。要在提高办学效率的同时,逐步完善教师津贴制度,提高优秀教师的待遇。
(三)千方百计增加科教的有效投入
增加科技和教育的有效投入,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科教投入近年来虽然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按实际需要仍显不足。一方面要通过科教体制改革来优化结构,克服浪费,使科教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先抓那些教育上迫切需要而又易于动员各级领导和各方面力量增加投入的事情。例如,民办教师转公办和增加工资问题、高校的共建、“211工程”、支援经济能力较差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补助、 教师住房(近4年多来为给教师建房共投入600亿元左右,建房8000万平方米左右,人均居住面积增加约2平米)、开征教育附加费、 增强城市基础教育薄弱学校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高校教学设施的完善、各地职教中心的建设等等。这方面的投入相当一部分并未列在财政预算之内。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的一个文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确保预算内科技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对预算执行中超收部分的安排,要相应增加教育和科技的拨款,确保全年预算执行结果实现法律规定的增长幅度。这是政府财政部门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采取的实际行动。这次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国家通过多种渠道向灾区教育系统拨付教育救灾款共计近13亿元。其中有总理预备费,有计委、财政部、教育部、民政部的拨款达8亿元; 中央机关和解放军全军将士及各界的捐款共5亿元。 最近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拟从今年到2000年,三年为中科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拨款几十亿元;为解决部委所属高校青年教师住房困难拨款20亿元,专用于筒子楼和危房改造,决不把筒子楼和危房带入21世纪;最近有关部委、银行又联合出台了支持科教人员建房、购房的优惠政策,要抓紧实施。中央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支出比例(以1997年为基数),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三年共计约增加教育经费100多亿元;中央财政拨款10亿元配上20亿银行贷款, 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再加上高校“211工程”、 科技的“863工程”等。 加起来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我们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也必须增加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除了政府的投入外,还要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促使企业增加对科技和培训的投入。力争使企业的R&.D投入占全社会R&.D投入的50%左右。国务院还决定,三年内不得以政府拨款新建楼堂馆所,坚决制止盲目重复建设,精简政府机构,省下钱来增加科技和教育投入。还要研究有利于增加科教投入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其他政策。各级领导同志要有战略眼光,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为科教投入一时见不到效益而忽视这一基础性投资。舍得把钱投入科技和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投资。我们要像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点,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科教问题解决好。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科教事业本身也存在很大浪费,必须深化改革。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继续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优化科教资源的配置和充分利用;大力改革后勤体制,精简机构和人员;狠抓科研成果的转化,办好校办高科技产业;要增收节支,把更多资金投入教学和科研。总之,科技教育界的同志要克勤克俭,千方百计把资金管好用好,取得更大的效果。
同志们,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开创科技、教育事业振兴和繁荣的新局面,为创造祖国的光明未来而努力奋斗,作出更大贡献。
标签:科技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二十一世纪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