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228)
摘要:目的 探讨病理检查技术在多种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肝肿瘤、甲状腺结节、支气管疾病患者各2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种疾病患者分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25例。观察组应用病理检查技术诊断疾病,对照组应用常规诊断方法诊断疾病,分别比较疾病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肝肿瘤患者观察组疾病诊断准确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甲状腺结节疾病患者观察组疾病诊断准确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支气管疾病患者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病理检查技术在多种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病理检查技术;肝肿瘤;甲状腺结节;支气管疾病
肝肿瘤是指生长在肝脏上肿瘤性病变,良性较少见,恶性并转移较多见,因此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对患者非常重要。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病因包括退行性变、自身免疫、炎症等。甲状腺结节诊断方法有超声和甲状腺激素检查,但这些方法准确率有待提升,还需要超声下病理活检进一步确诊。支气管类疾病多应用X线检查诊断,但临床上单一采用此种检查方法无法准确诊断疾病,还需要应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例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诊断病理学是指在临床上为了诊断与治疗疾病,应用各种方法取患者机体内的病变细胞、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一门学科科学。病理学主要研究病人,确诊疾病类型,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帮助医生制定治疗判定方案和预后判定[1]。本文主要分析肝肿瘤、甲状腺结节、支气管疾病患者运用病理检查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与检查方法
1.1 选取病例
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肝肿瘤、甲状腺结节、支气管疾病患者中各选取2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种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25例。
肝肿瘤患者:对照组男85例,女40例,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0.31±3.24)岁;观察组男84例,女41例,年龄54-74岁,平均年龄(61.34±3.82)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甲状腺结节疾病患者:对照组男87例,女38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2.89±10.14)岁;观察组男88例,女37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42.95±10.23)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支气管疾病患者:对照组男86例,女39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7.34±6.1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07±1.39)年;观察组男85例,女40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7.43±6.27)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8.14±1.42)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肝肿瘤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或者CT检查。观察组通过超声下引导肝脏穿刺活检,穿刺步骤:患者保持仰卧位,完全暴露上腹部,常规消毒穿刺区域,应用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应用超声定位进针位置,活检针靠近肿物取材后迅速拔针,共取材3次,后进行病理检查。
甲状腺结节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检查甲状腺。观察组患者超声引导下应用组织病理活检技术,穿刺步骤:患者保持仰卧位,完全暴露颈部,常规消毒穿刺区域,应用超声定位,确定进针角度及穿刺点,应用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在超声指引下穿刺,活检针接近肿物进行取材,在不同部位取材3次,整个过程无菌操作,穿刺点压迫止,后进行病理检查。
支气管疾病患者:对照组应用X射线检查,观察组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技术,术前禁食8h,首先对患者应用2%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给予血氧、血氧、心电监护,打开开关,插上光缆线,后将一根细管从鼻孔进入气管,观察气管官腔,再将纤维镜插入患侧支气管,用钳子进行取材,后进行病理检查。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应用(`x±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描述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表示该研究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肝肿瘤患者观察组疾病诊断准确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甲状腺结节疾病患者观察组疾病诊断准确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支气管疾病患者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肝肿瘤生长特点及对身体的危害各不相同,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界限并不绝对,有时恶性最低与良性较为相似,有时一些肿瘤也可能是交界性肿瘤,对人体危害极大,所以提高诊断率非常有必要[2]。甲状腺结节早期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表现为咽痛、发热及甲状腺肿大,肿块质地硬甚至有触痛,与邻近组织粘连,伴有压迫症状。甲状腺疾病类型确诊比较困难,一般检查只能对其定位和大概判定良性和恶性,但是具体诊断方法还有待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可判断肺部肿块的性质和位置,但对肿块性质很难确定,还可观察支气管疾病的异常与微妙的变化,结合病理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早进入治疗。病理检查已经在科学研究、临床工作中大量应用,病理检查目的是明确疾病类型并验证术前的诊断,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辅助医生快速制定治疗方案和术后预防措施,提高治疗效果[3]。
本研究结果显示,肝肿瘤患者观察组疾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甲状腺结节疾病患者观察组疾病诊断准确率明显比对照组准确率高,支气管疾病患者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比对照组准确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病理检查技术在诊断肝肿瘤、甲状腺结节、支气管类疾病的方面准确率较高。根据文献报道显示,临床上许多常规方法不易诊断的疾病中,病理学检查技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今后临床疾病诊断中应当扩大使用范围。
综上所述,病理检查技术在多种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葛远科.病理检查申请与诊断报告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4):139-140.
[2]司明远.浅谈病理检查后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30(5):572-573.
[3]陆珍凤,顾晓燕,夏春等.33696份病理检查申请与诊断报告单的质量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8):841-843.
论文作者:莫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患者论文; 病理论文; 甲状腺论文; 疾病论文; 支气管论文; 准确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