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厢竹院区盆底诊治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研究目的:深入分析不同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随机选择200例产后妇女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她们分为两个康复治疗小组,每个小组100例产后妇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给予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的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给予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生物电反馈的早期康复治疗,将两组产妇经过康复治疗后的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后妇女经过护理后的子宫脱垂、尿失禁等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而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后妇女的康复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盆底肌肉训练相比,对产妇进行生物电反馈的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情况,提高产妇的盆底激肌力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产妇出现子宫脱垂和尿失禁的症状,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不同盆底康复训练;盆地功能障碍;子宫脱垂
对于产后的妇女而言,很容易产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生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妇因为分娩导致盆底的支撑结构越来越脆弱,逐渐出现了缺陷、损伤或者是盆底功能障碍的情况。在临床表现上,产妇通常会出现盆腔器官脱落、大小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和慢性盆腔疼痛等不良情况。据社会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女性都是会经历分娩这一人生阶段,为了降低产后妇女盆地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对产后妇女及时实施盆底康复治疗,帮助产后女性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改善女性的盆底肌力功能,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治疗。本文就不同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1、产后妇女资料与不同盆底康复治疗方法
1.1 产后妇女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随机选择200例产后妇女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她们分为两个康复治疗小组,每个小组100例产后妇女。对照组产后妇女的年龄范围在22-36岁,平均年龄在(26.7±3.4)岁,产妇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9.4±1.6)周,100例产妇均在生产后3-6个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产后妇女的年龄范围在24-40岁,平均年龄在(28.7±3.7)岁,产妇孕周为36-41周,平均孕周为(38.6±1.9)周,100例产妇均在生产后3-6个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两组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产妇的年龄、病程等其他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不同盆底康复方法
给予对照组100例产后妇女实施单纯的盆底肌肉锻炼,具体的康复治疗过程如下:首先医护人员在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之前告知产妇将膀胱排空,引导产妇收紧肛门括约肌和阴道,每次收缩的时间保持在3s左右,休息5s后继续进行肛门肌肉收缩,反复进行30次,每天持续10-15min的锻炼。
给予观察组100例产后妇女实施盆底肌肉锻炼的基础上进行生物电反馈的早期康复治疗,具体的康复治疗过程如下:(1)盆底肌肉锻炼:首先医护人员在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之前告知产妇将膀胱排空,引导产妇收紧肛门括约肌和阴道,每次收缩的时间保持在3s左右,休息5s后继续进行肛门肌肉收缩,反复进行30次,每天持续10-15min的锻炼。(2)生物反馈康复治疗:首先在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前,医护人员需要提醒产妇将膀胱排空,引导产妇采取侧卧的治疗体位,将生物反馈使用的肛管电极缓慢的置入产妇的肛管直肠中,通过计算机来接收产妇肛管直肠中的压力信号,医护人员逐渐引导产妇进行肛门的收缩并指导患者正确的放松和收紧肛门的方式,每次维持10-15mi的肛门收缩治疗,每日进行2次左右。(3)电反馈康复治疗:在进行电反馈康复治疗前,医护人员需要提醒产妇将小便排空,引导患者采取半坐的体位进行治疗,首先用肌电探头来检测产妇盆底肌的最大肌电值,并根据患者的检测结果调整治疗电流的强度,通常情况下,将释放的电流调整到产妇能够感受到阴道、肛门的收缩,但没有出现疼痛的情况即可,每次进行电反馈治疗20min左右,每周治疗2次。
1.3 治疗效果观察
分别为两组产后妇女进行不同方式的盆底康复训练后,医护人员需要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收缩功能进行评估,若产妇的收缩功能提高两级以上则为治疗有效,反之则为无效。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对产妇的子宫脱垂情况和尿失禁情况进行评估:(1)若子宫离处女膜缘的距离<4cm则为治疗有效,反之则为治疗无效;(2)若产妇在日常活动中基本无尿液溢出的情况则为治疗有效,反之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不同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研究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x±s),计算资料使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医护人员统计的结果上看,观察组产后妇女经过护理后的子宫脱垂、尿失禁等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而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女性患者来说,盆底肌的功能具有着很关键的作用,盆地肌肉作为盆底结构的支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者子宫、肠管、直肠等重要的盆腔器官,一旦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可能会导致产妇出现排便困难、尿失禁、阴道收缩障碍等不良症状,长时间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其他妇科疾病的产生,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了改善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我们需要对产妇进行盆地肌肉康复训练以及生物电反馈的早期康复治疗,通过对盆底肌功能的刺激和锻炼来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防止子宫脱垂、尿失禁情况的恶化,帮助产妇尽快恢复到产前的身体状态。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盆底肌肉训练相比,对产妇进行生物电反馈的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情况,提高产妇的盆底激肌力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产妇出现子宫脱垂和尿失禁的症状,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玉平,程芳.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研究[J].智慧健康,2018,4(35):129-131.
[2]徐丽红.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9):73.
[3]曾红珍.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3):57.
[4]谭雯.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效果与性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5):132-133.
[5]马向英,刘艳慧,吕英璞,尚丽丽,娄玉芹,张立新.不同盆底肌肉康复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肌力、疲劳度和POP-Q分度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11):1727-1729.
论文作者:韦江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妇女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情况论文; 肛门论文; 肌肉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