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寻找习作教学的捷径?文本资源不可不利用,挖掘文本让孩子们学习到作家们的写作方法及所包含的情感,并在自己的习作及修改习作中主动运用,孩子们的习作水平就会提升,感受着习作中的快乐。
关键词:挖掘 文本 习作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当看到孩子一听有习作就叫苦不迭的痛苦状,就真切感到习作对于孩子们来说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在从事语文教学的十几年里,如果说习作教学有捷径的话,文本便是我们师与生利用的最好资源。在小学语文高段的教学中,在关注学生语用能力提升中,我分享着孩子们习作中的快乐。
一、全面解读,仔细挖掘
我们常说,这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面对一篇文本时,我们的老师就得有一双发现文本语言表现形式的眼睛。我们的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是学生积累、感悟语言和模仿参照的样本。我们要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学知识和阅读经验,从篇章结构、行文线索、命题立意、遣词造句等诸方面对文本的言语形式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解读。如关注文体、把握文体特点,同时要了解作者,了解文中的主要人物。那么如何把这些教给孩子们呢?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文本进行实施。
1.一词一句总关情。从语言的细节入手,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反复推敲斟酌,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文字的真味。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聆听王玲湘老师在教《搭石》一文中的词语教学。在“协调有序”、“清波荡漾”、“人影绰绰”这些词语的细细品味中即品出了浓浓的语文味,也品出了浓厚的人文感觉。在薛法根老师《爱如茉莉》课例中,薛老师紧紧抓住了一个“探”字的教学,就让孩子们明白了一切景语皆情语。
2.活泼的人物对话形式。在我们使用的文本中,有很多处使用了对话,每一处的对话形式都是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学习的。
3.关注单元主题。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的单元,这一单元都是围绕鲁迅写的,第一篇是鲁迅先生写人的范文,第二、三、四篇分别是鲁迅的亲人、朋友从不同的角度写鲁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比之中,你会发现描写鲁迅写人物时,是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镜头捕捉了下来,这个记忆只要让他看到那样的月夜就会想起闰土,这种写人物的方法也就是告诉学生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景,会让你想起这样一个有特点的人呢?你也会发现同样是写人,可是作者却能借着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从不同角度写人。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渗透给孩子们的,让孩子们在写人物的习作中去运用,去提高。
二、对照文本,用情评改
1.情字当头,自我评改。写作,最重要的是表达内在的自我。只有自己最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因而,我把改的权利也交还给孩子们。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改的方式很多,比如多读、同学间互评。但是所有的改的依据都不是空渺的。而这些方法,在我们所学的文本中就能找到,这也就成为了指导孩子们修改习作的范本。我们所教的人教版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形式呈现的,在一组课文中,都是从不同角度来体现主题的。每一篇的言语表达形式都是不同的,于是每一篇文本变成了孩子们可以借鉴并且对照自己习作的鲜活资源,或是形式上的,或是内容上的,或是情感表达方式上的……比如:我们在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这一单元中,我们教学生们习得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描写、对话描写等等。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便可以引导孩子们看看自己的习作中是否运用了这些方法,是否能把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写具体、写生动,写人物的角度是否有新意。孩子们自己在评改时习作中就会有意识地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这些描写,丰富着自己的习作内容和习作技巧。这样学生的关注点到位了,习得的方法便体现出来,习作的主动性得到提升,习作自然就写得具体、有情有意了。
2.以情悟情,欣赏中成长。“蹲下来看孩子”这句话若用在老师看学生的习作中,我想我们为师者就能循着孩子的表达的意思,去欣赏孩子的习作。这样我们就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孩子提供着更好的可以让他们接纳的修改方式,尤其让平时写作基础薄弱的孩子觉得只要有真情实感,只要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再运用上从课文中习得的一点写作技巧,那么我的习作就是成功的。这样孩子才不会至于一听到要习作了,就一副苦恼的表情。当我们本着让孩子敢于表达、愿意表达、善于表达的心态评改学生的习作,我们就会在面对不同程度的习作水平的孩子的习作时,才会静下心来用情体会孩子的情感,在评价时我们的语言就会有激励与欣赏性,那么,我们的学生在修改自己习作时也才会主动地去试着老师的建议去修改习作。这样,石火相生后的美丽火花也才会被我们收获着。因为只有获得过成功体验的孩子,才会真正树立自信、学会习作。经历了成功,学生也才会明白习作的意义,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记得薛法根老师曾说过:“好的作文教学应该拥有足够多的方法与策略,以有效应对层出不穷、各色各样的问题。而所有的策略,都应该建立在对儿童精神世界、儿童话语方式、儿童成长的需要上的。”就让我们追寻着儿童的需求,多寻求文本与习作的结合点,让学生真正地在习作中感受到我手写我心的快乐,徜徉在自我真情流露的幸福中吧!
论文作者:郑宁湘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习作论文; 孩子们论文; 文本论文; 鲁迅论文; 孩子论文; 人物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