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对武术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术论文,以人为本论文,理念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04)01-0007-03
一个世纪以来,体育在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同时,也因人类更多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正在给原本圣洁的体育带来前所未有的麻烦。因此,人们在20世纪的最后时日,开始对现代体育进行全面的反思,呼唤体育的真正回归。“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成为体育的最高追求。为了更加全面地对武术发展进行理性分析,有必要将武术发展置放在“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中进行审视,这样有利于我们对武术发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1 “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
1.1“以人为本”体育理念提出的背景
20世纪的一百年间,竞技体育几经演变,历经沧桑。竞技体育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丰富多彩、从无人喝彩到万人响应,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奥林匹克作为竞技体育运动的最大盛会,更是将体育运动推至发展的顶峰。竞技体育所展现的公平性、挑战性、竞争性、娱乐性,将体育运动表现的淋漓尽致。它给人们带来欢乐,它以其无与伦比的感召力,让人们抛弃偏见聚在一起,它所造就的时代英雄留下了许多让人难忘的时刻。但是,在这近百年的历程中“竞技体育由于过渡竞争,商业操纵,政治追求的膨胀,最终形成了一种足以扭曲竞技体育本质的异己力量。这力量一方面使人们越来越偏离参加体育的自身目的,而更多地掺杂了他人的目的,非竞技的目的;另一方面使竞技体育出现了许多丑恶现象。”这就是竞技体育的异化。竞技体育的异化带来了人的异化,人同本质的分离,导致了人文精神的丧失;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泛滥,导致思想道德文化观念上的断裂;而由于破纪录越来越难,仅仅依靠刻苦训练,不能换来成绩突破时,人们便寻求外力的帮助。于是体坛恶魔——兴奋剂诞生,短短数十年就发展到几百种之多;在单纯利益驱动下,金钱轻而易举的打开拉了“潘多拉的魔盒”;赛场暴力的不断升级,使体育公平竞争,传播友谊的基础受到侵蚀。面对如此状况,人们不禁反躬自省,突破极限真的这么重要吗?真的值得用健康生命去换吗?人究竟在竞技体育发展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
1.2“以人为本”体育理念的内涵
纵观20世纪的体育,诚然西方的竞争意识为体育的发展注入力量带来活力,但是在西方那种“以物为本”的观念下,也给体育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进入21世纪,人们对已往的体育发展作了深刻的反省,认识到体育发展的核心应该是人。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的发展目标已成为全球性的共同认识。早在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社会的发展应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1994年9月在埃及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指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1994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也提出“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这其中便包括了体育的发展,而体育的发展是“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各种潜能发挥。健康长寿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以人为本”的内涵中心。21世纪人类步入关爱自身生命的新世纪,“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成为新世纪体育发展的主旋律。回归体育本源,追寻“以人为本”就历史地被社会所呼唤,并迅速成为挽救奥林匹克运动代表的体育运动新的理念。
2 “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2.1推动武术走向奥运
2.1.1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武术满足“以人为本”的理念
由于地理位置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使东西方文化存在着重大差异。中国武术主静,西方体育主动;中国武术重合,西方体育重分;中国武术内向,西方体育外向;中国武术中庸,西方体育竞争。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上,体现在中西传统体育科学思想内容上,有着不同的价值。中国武术科学思想注重于人体的康泰、保健、治疗等养生文化思想与医学理论研究,追求和谐、安乐、康泰的生活,并形成一整套功能结构完整和理论方法具备的科学养生体系。西方体育科学思想追求的是与环境和人自身的抗争,注重高水平体育竞技运动的技术、战术和训练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身心兼备、协调发展。二者相比,中国武术主张的“和谐、康泰”的内涵与“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更加接近,这也必然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1.2武术的发展满足奥林匹克运动“以人为本”的精神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在吸取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从创始之初,就提出奥林匹克运动是“体育运动为人和谐发展服务”的宗旨,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以西方体育文化为根基造就的奥林匹克运动,虽然对促进近、现代国际体育运动形成和发展起到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奥林匹克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下,成了“超人竞技”的舞台。它在西方功利主义的冲击下出现了方向迷失的认同危机。原本作为竞技主体的运动员却淡化了主体精神、人生价值等人的本质特征,仅仅成了体育竞技的工具手段。
当人类进入21世纪,全面认识到人才是社会的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将成为全球发展的主题时,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冲击。于是新一届奥委会主席罗格提出“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口号,唤醒了奥林匹克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奥运“人文精神”的复苏成为新世纪奥运发展的一大主题,而中华武术体现的“和谐、康泰”的内涵与奥林匹克运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和谐发展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是符合“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的。因此,武术的发展满足了“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而“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也必然推动武术走向奥运。
2.2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2.2.1“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的契合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根本观念,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二是天人相应。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是自然界最优秀的部分,天地万物与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而人则是这个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导因素,人道和天道是相近的。基于这们的思想,使得习武者尤其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清代杨氏传抄太极拳谱中有云:“乾坤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也”。“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所以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在追求人体与大自然的和谐相通,使人顺乎自然,其运动也要服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此来求得物我、内外的平衡,达到阴阳平衡。正因如此,自古习武者都非常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使人体和四时、气候、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手段,选择优美清静的自然环境作为练功修身养性的场所,从而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使个人的身心皆融于大自然之中。而“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讲究的也是人的和谐发展,与中华武术“天人合一”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2.2.2现代武术发展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影响
传统武术扎根于我国的民族文化之中,是以技击为核心,武为外形,讲究形神兼备,内外双修的一种以防身、健身、修身为目的的融合多种表现形式的几乎纯个人的一种传统修炼行为。它与中国哲学密切相融,以此诠释自己的演练技艺,融会贯通地创造出不同风格的技艺。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竞技武术的影响,传统武术面临着一种“合法性危机”。出现了传统武术向竞技武术变异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外在的动作表达形式从追求“脱化神明”向动作规范的嬗变。1999年在浙江台州举行的首届国际传统武术大赛暨绝技大赛上就出现了传统武术被竞技武术过滤的倾向;内在的价值取向从“体用兼备”向提高或保持运动成绩转变。如此发展,传统武术极有可能走向衰落。
2.2.3促进传统武术发展
众所周知,竞技武术已走出国门,被世人认识。但是,由于竞技武术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只注重了武术的技击性,也就是“体用兼备”中的“用”而忽视了“体”。而中华武术要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须扎根于传统武术,因为传统武术是武术之源,是武术发展的基础。任何民族文化要真正走向世界必须扎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之中。而“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与中国武术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机的沃土。在新世纪,中华武术要想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大力发展传统武术。“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使得世人对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有了一个现代化的认识,使得几千年的东方文化在“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理念之下变的简单明了,从而使传统武术的发展走向了一个新的层次,使世人对中国的传统武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必然加速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
2.3促进健身武术的发展
2.3.1武术的健身观与西方健身观的差异
西方体育文化的健身观是建立在根深蒂固的生死体育观上的,反映在具体方法上,就是通过定量化的身体活动调节体力平衡,测定人体的不良状态和部位,针对性的实施身体锻炼,使人得到健康和发展。而健身武术是源于传统武术的,是建立在经络学说思辨基础上,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在具体方法上,健身武术不是孤立的锻炼身体,而是从整体着眼,将健身强心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健身武术实际上是对人生活方式的全面改善。
对于现代社会中人们不良心理的积累,西方体育提倡渲泄,通过精疲力竭的身体活动使之发散一尽。而健身武术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调身、调息意念控制等方法,不让这些不良心理积累起来。很显然,西方体育的方法是疏导补缺,而健身武术则是釜底抽薪。
在促进人的社会行为健康上,西方体育力图构建一个小社会环境,寓教于乐,促进人的社会化。而健身武术则强调活动的伦理价值,讲求正心修身。
2.3.2健身武术促进“以人为本”体育理念的实现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自动化所引发的环境,生理、生活方式、心理和情感等诸多问题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以往那种单纯不为疾病所困扰的健康观念已落伍了,健康不再是单纯的生物学概念,而应将它扩大到人的精神和社会维度,不应用病人和健康人进行单纯区分。随着健康概念的发展,对健身手段提出更全面的要求,人们希望健身方法具有综合作用,不但能作用于生物人,还能作用于精神人和社会人,真正的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而中国的健身武术正因其能从根本上调节人的身心,促进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它所倡导的人心的和谐发展能满足“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因而“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也必将促进健身武术的发展。
3 结语
中华武术,尽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相对于西方体育发展速度缓慢,但随着“以人为本”体育理念的更加深入,武术的价值和作用会引其自身更加切合“以人为本”理念的需求,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