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兰 山东省临沂市光耀实验学校 276016
语文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它最接近生活,包罗万象,涉及历史、地理、数学等各个领域,因此也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科。那一篇篇饱含睿智和生活哲理的文章,那华丽的词藻和充满个性的语言,使人如身临其境,品味咀嚼,回味无穷。可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一直处于“鸡肋”的尴尬地位,学生对语文课普遍不感兴趣,一些抄抄写写的作业让学生叫苦不迭,尤其是写作文更让学生束手无策。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语文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深深地思考这个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快乐阅读
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积累知识、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教学正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极具特色的语文平台。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该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想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1.教给阅读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老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用。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基本功,朗读就要将课文入眼,看清字形、词语,不漏字,不添字、出于口,流利顺畅,字字清晰;听于耳,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记在心,潜移默化,品味赏析。当学生把课文中的字音朗读正确、语句读顺、语调读准、情味读出、技法读懂时,学生的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并用,一举多得,学生的语感便形成了,阅读能力也在无形中滋长着。在教学中,从学生阅读片段起就要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动”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是教读课文,更要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读自悟。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注重将文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愉悦的氛围中。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愿望可驱使学生主动学习,甚至于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享受,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设条件,让学生多读。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了阅读方法,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有目的地选择阅读对自己有用的书籍。第一,教师要从教材入手,紧扣文本与生活的联系;第二,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与补充,全面辐射。在此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在课前推荐读物,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2)在课后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方法用在课外阅读中。只要方法得当,学生自然乐读、多读。
3.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语文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创造性 、审美性等特点。而教学风格则是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等的重要表现,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语文教学风格要因人而异,“教学之法,本于人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博采各家之长,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教育家徐特立说:“吃牛肉也好,吃狗肉也好,吃下去,把它变成我的肉,这就对了。”博采众长重要,但也要内化,将自然生命与教育生命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充满生命的语文教育世界。
二、快乐理解,快乐运用
在语言交际中,接收的语言信息以听、读为载体,以理解为中心。听就是把音形意联系在一起,读就是把文字表达的意思陈述出来,在语文课上,就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蕴涵的意思给抽出来。叶圣陶曾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这就要求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我经常这样指导学生:对于疑点,只做必要点拨,从不啰嗦;重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本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在文本里,有时会出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情况,这就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困难。对于这种情况,我这样指导学生:在文本里筛选重要词语,结合语境,细心揣摩,其中的味道自然就会出来。
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语言表达的技巧,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恰当地选词组句、连段成篇,巧妙地选择修辞以及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其中连段成篇尤其重要,可以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如《阿长与〈山海经〉》写了阿长5件事:(1)名字及其由来;(2)不好的习惯;(3)使人不耐烦的规矩;(4)讲长毛的故事;(5)给“我”买《山海经》。主要是写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能否删去前四件事,只保留第5件事?为什么?学生弄清了这个问题,就会懂得采用对比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由“整体——部分——整体”认识课文。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文本内容,又可获得语言运用的技能。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应该给学生带来充盈而快乐的享受,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继续学习,让“乐”充满每个语文教学的环节,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在快乐的语文课堂里,师生的灿烂笑容将成为课堂永不凋零的花朵。
论文作者:刘俊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6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6
标签:学生论文; 文本论文; 课文论文;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快乐论文; 就会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6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