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创意空间的旅游化生存研究:武夷山茶空间案例论文

国家公园创意空间的旅游化生存研究: 武夷山茶空间案例

□詹仕贵 郜俊利 罗 平 荣新松 许孙海 黄采仙

【内容摘要】 本文以武夷山茶空间为研究对象,对茶创意空间的旅游化生存进行分析与研究。在经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创意设计后,得出武夷山茶创意空间是各个结构要素的相互融合的结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意系统,并且从舞台化生存和生活化生存两个方面具体分析武夷山茶空间创意空间的生存现状,从而得出创意空间的基本存在方式,实现创意空间的旅游价值。

【关键词】 国家公园;创意空间;旅游化生存

目前,有关国家公园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建设管理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国内关于国家公园的旅游化研究多以生态资源的开发为切入点,而以国家公园的创意空间作为研究主体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空间”这个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视为简单的几何和地理概念[1]。“空间是一种社会产品”这样一种概念由亨利·列斐伏尔于1991年提出[2]。而创意空间这一相关概念也于近十几年被学者逐渐提及[3~5]。从国外的相关研究来看,早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的行为空间是创意空间的内涵[6~7]。国内有学者将创意空间概括为创意阶层的社会活动集聚,或是创意企业的地理集聚并形成有机联系的网络结构[8]。郑杨硕等人提出了创意空间的另一个定义,创意空间是创意社群进行创意实践的环境与载体[9];与之类似的还有陈建的观点:创意空间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是承载创意人士创作、展示以及文创产品生产销售等各类文化创意活动的场所[10],与之前的以创意空间理论相比,郑杨硕等人以及陈建的关于创意空间的观点更贴合本文。

2.2.1 检测波长的确定 前期预试过程中,各目标物质最大紫外吸收波长扫描发现ATP、ADP、AMP最大吸收波长为254 nm,但PCr、肌酐在该波长下基本无吸收峰,综合发现这5种物质在210 nm处均有较大的吸收峰,最终本实验采用210 nm作为检测波长。

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通过地表风化裂隙及灰岩出露区落水洞、岩溶裂隙等垂直下渗,补给下部地下水。接受降水补给后,地下水一部分在沟谷低洼处以下降泉方式季节性排泄,另一部分以区域径流方式流出区外。

一、创意空间与旅游化生存

(一)创意空间概念界定。创意空间可以概括为创意群体发挥创意思维进行创意活动的空间载体。从旅游角度来看,茶创意空间可以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能够利用资源基础发挥旅游群体创意需求及灵感的集聚空间。

(二)创意空间构成要素。创意空间由旅游价值、核心象征、创意符号、集体记忆等结构要素构成(如图1所示)。创意空间作为文化创意经济或旅游经济等产业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体,其必须具有旅游价值,旅游主体价值的实现是从旅游客体的主体化中体现的,而且旅游价值是创意空间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核心象征是能够表现创意空间形象内涵特征的核心标志物,既具象又抽象。茶创意空间的核心象征可以是品牌、特色文化、服务等抽象性概念,也可以是创意物品等现实性概念。创意符号是核心象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够使人们对某种抽象或具象的事物产生某种意义的认知。符号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意。符号作为创意空间的构成要素,创意空间是符号的聚集的系统。茶空间便是茶元素创意符号的聚集空间。集体记忆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是指在一个空间中人们所共享、交流以及一起建构的事物。武夷山茶创意空间的旅游价值、核心象征、创意符号、集体记忆等客体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同时又与创意空间主体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图 1创意空间构成要素图

农村基层养殖场、养殖户中始终存在对疫情瞒报、对动物尸体自行处理、自行进行动物引种、自行施用兽药和疫苗等行为现象,进而导致疫病的发生、蔓延和传播,导致农村基层动物防疫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农村基层政府应当做好防疫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基层行政领导的责任划分来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通过巡视、抽检的方式监督基层行政领导的落实工作,对履职不力的基层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和追罚,配合宣传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落实和到位。

二、武夷山茶创意空间的旅游化生存分析

(一)茶创意空间的舞台化生存。大型歌舞实景表演是“核心象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高丙中认为“核心象征是指一个社会因其文化独特性表现与某种象征物或意象——通过它可以把握一种文化的基本内容”[12]。茶空间作为“茶文化特色的集中展现”,综合体的存在形态,“核心象征”的文化因子作为“资本化、商品化”的对象是茶空间中提取所必需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舞台与剧场、演播厅里的不同,在让游客体验的同时更加了解地方文化,这一形式的“舞台真实”在高经济效益和高社会文化效益的推动下而席卷全国,在桂林、丽江、海南的发展历程中,张艺谋《印象》系列成为传统文化“舞台化生存”的品牌形象。

(三)旅游化生存概念研究。旅游化生存可分为舞台化生存和生活化生存。舞台化生存是指将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经过创意加工制作并搬上舞台向游客展示,其构成要素按层次顺序包括茶文化源、茶创意产品及包装设计、实景演绎、文旅产业等方面。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便是舞台化生存的范例。“生活化生存是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保护传承与当地民众生活紧密联系,使每位居民都变成中华文化的传承人”[11]

(二)茶创意空间的生活化生存。开发以展示集体记忆为主的生活体验项目。例如:节庆活动、自发组织活动等,这些活动中的茶空间不同于具体的茶室、茶馆等有灯光、音乐、茶器形成的具有主题风格的空间,这些茶空间展现的是自然意境、生活闲适与情趣。人们平日里的饭后闲聊、闲庭信步、聚友品饮等生活环节融入茶空间进行表现阐释,以此来表达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对身心放松的追求。生活化的茶文化得到应用,使得茶文化得到更加全面的传承与保护。

综上所述,文化空间的旅游化生存路径主要有舞台化的“实景展演”式构建文化空间和生活化的生活体验项目。这两种旅游模式旨在在现代社会中为茶文化景观寻得一个生存和发展空间,并借助旅游平台,将创意茶空间的茶文化景观实景展现给游客,在促进茶文化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文化空间的传承和发展,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如图2所示。

图 2国家公园创意空间旅游化生存机制图

三、结语

本文对国家公园与创意空间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将创意空间构成要素分为旅游价值、核心象征、创意符号、集体记忆,同时,也对旅游化生存进行分析,并将旅游化生存分为舞台化生存和生活化生存。以武夷山茶空间作为实例,从创意空间的旅游价值、核心象征、创意符号、集体记忆等客体要素进行分析,得出武夷山茶创意空间是各个客体要素的相互融合的结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创意系统,而后对武夷山茶空间的旅游化生存分析,并从舞台化生存和生活化生存两方面具体分析武夷山茶空间的生存现状,得出创意空间的基本存在方式。

【参考文献】

[1]朴松爱,樊友猛.文化空间理论与大遗址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以曲阜片区大遗址为例[J].旅游学刊,2012,27(4):39~47

[2]Lefebvre H.The Production of Space[M].Oxford:Blackwell,1991:26,38

[3]Graham D.This place gives me space:Place and creativi-ty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J].Geoforum,2003,34(4):511~524

[4]Graeme E.Creative cities,creative spaces and urban poli-cy[J].Urban Studies,2009,46(5~6):1003~1040

[5]马仁锋.城市观嬗变与创意城市空间构建:核心内容与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学刊,2010,6:109~118

[6]Richards G.Creativity and Tourism:The State of the Ar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4):1225~1253

[7]Gavin.The Urban Homes of Artists and Creatives[M].London:Laurence King Publishers,2009

[8]马仁锋.大都市创意空间识别研究——基于上海市创意企业分析视角[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13~1023

[9]郑杨硕,邹庸臻.构建创意空间的设计要素及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17,38(6):30~33

[10]陈健.杭州历史街区文化创意空间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7

[11]张晓萍,李鑫.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化生存实践[J].学术探索,2010,6:105~109

[12]张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J].青海社会科学,2007,1:33~37

【基金项目】 本文为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武夷山茶文创空间美学意境设计”(编号:201710397050)和2017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FJ2017B023)与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范式危机与朱子文化旅游话语系统重构”(编号:JAS17052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詹仕贵,郜俊利,罗平,荣新松,许孙海,黄采仙;武夷学院旅游学院

【通讯作者】 郜俊利(1979~),女,河南襄城人;武夷学院旅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及文化创意

标签:;  ;  ;  ;  

国家公园创意空间的旅游化生存研究:武夷山茶空间案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