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天然气产业一体化经济研究_天然气工业论文

中西部天然气产业一体化经济研究_天然气工业论文

我国中西部天然气工业一体化经济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研究论文,天然气论文,我国论文,工业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39(2000)03—0055—04

一、引言

经过我国石油工业部门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探明我国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工业可采储量巨大,从而为我国天然气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但是中西部的天然气工业资源储量能否转化为生产产量,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意识普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近期国家提出了“中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重大举措,使得我国天然气工业资源的消费需求量剧增,也为我国“中西部”天然气工业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生产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消费需求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工业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资源性勘探开发生产企业依照国家的有关部署正加快进行资源开发生产、消费利用的企业改革和重组工作,以逐步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资源性工业生产企业的良性发展,其中天然气开发生产、消费利用的一体化建设将是我国石油工业企业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国“上游”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企业面临着远离市场和市场经营机制不配套等一系列实际困难和问题,因此加快建立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业生产和“下游”消费利用配套工业一体化的输气工程、市场经营机制将是我国天然气企业面临的两项重要工作和任务。本文在对我国中西部“六大”天然气田的资源储量分析、工业产能建设以及“下游”消费利用市场体系等问题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对我国中西部天然气工业生产与消费利用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以期对我国中西部天然气生产规模化、企业经营效益化的发展目标有所裨益。

二、中西部天然气工业储量和产能预测

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业经过近40年的准备,特别是国家“八五”以来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项目以及下游工业配套建设项目投资力度的加大,天然气工业资源的经济储量快速增长、产能建设明显加快。就我国西部四大油田和中部的长庆和四川油气田来说,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工业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到1997年底,西部地区四大含油气盆地共发现天然气气藏接近40个,探明储量共计2148亿方,占西部地区天然气总储量的73.4%左右。

1、截至到“九五”的前三年, 长庆油气田的天然气资源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大于3100亿方,预计到2010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将达到8000亿方,控制储量达到2000亿方,预计生产能力为500~100亿方/年。

2、吐哈盆地的天然气总资源量大于3600亿方,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接近700亿方,其中溶解气大于430亿方,气藏气大于200 亿方,气顶气接近60亿方,目前已建成9.7亿方/年的生产能力,预计在 2000~2010年可建成10~20亿方的工业产能。

3、四川盆地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7.2万亿方,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0.52万亿方,资源探明率9.5%, 累计剩余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总计为0.3万亿方左右。现有储备圈内资源量超过7700亿方左右,到 2010年四川盆地预计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2600~4000亿方,预计2005年达到110~120亿方,2010年达到130~150亿方的工业生产能力。

4、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投入10余年来,已累计生产伴生气 30.7亿方。1997年底探明天然气储量累计2149亿方,98年天然气探明储量接近5730亿方左右,探明(含控制)地质储量已接近4800亿方,1999年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达到5000亿方以上的水平,目前就有把握形成100亿方/年的生产规模,因此, 塔里木盆地将是我国西部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最主要战场。

5、柴达木盆地(青海油气田)目前天然气资源量为1.05 万亿方,发现气田7个,累计探明地质储量接近600亿方,通过97—98年度复查,累计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1340亿方,探明程度为5.6%, 稳产期间按产出380亿方来计算,19年内可建成20亿方/年的工业生产能力。

6、新疆油气田目前天然气总资源量为1.23万亿方,已发现8个中小型天然气田,累计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256亿方,目前探明程度仅为2.2%。

这些巨大的天然气工业资源储量和生产潜力将为中西部天然气工业的规模勘探开发生产,并进一步实现天然气“上下游”工业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坚实可靠的资源保证和物质基础,上述数据部分来源于已公开的文献资料和作者初步测算的结果。

三、我国天然气消费利用的分析预测

我国洁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程度增加将是现在和将来面临的日益严重的问题,大力发展清洁的天然气工业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据资料显示,1996年全国洁净能源缺口7250万tce(煤当量),预测到2000年洁净能源缺口将达到2.0亿tce。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将是洁净能源十分短缺的地区,1996年洁净能源和需求差额分别达12487万tce、5597万tce,预计到2010 年的洁净能源产量和需求差额还将继续增大,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的工业资源储量较大,工业产量相对也比较富余,仅1996年油气资源供求余额就达到 1871 万tce。

我国洁净能源天然气的主要用户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南地区、京津冀地区以及东北老工业区。据对“下游”消费利用市场资料的初步统计表明,我国天然气 2000 年需求为270亿方,2010年为950亿方,2020年为1400亿方(表1)。

表1 我国天然气需要量预测表 单位:10[8]m[3]

项 目 2000年2010年2020年

天然气发电 48500

750

化 工

120

210

300

城市燃气 102

240

350

合 计

270

950

1400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2]

表2 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天然气需求量预测表

单位:10[8]m[3]

2010年 2020年

需求量 发电 化工 居民 工业 合计 发电 化工 居民 工业 合计

商业 燃料商业 燃料

北京 9.3

16

6.6 31.4 17.5

0 20.5 11

49.3

天津 5.4

11

4.3 20.5 9.70

14 730.5

河北 8.7

7

15

8.3 39

25.9 10.5 30 20

85.9

合计 23.4 7

41

19

90.9 53.1 10.5 64 38

166

上海 13.6 23

9.7 46.3 27.1

0

28 17

71.7

江苏 13.7 27

11

51

48.5 4.5 48 30

132

浙江 7.8

8.3 4.3 20.4 33.9 3.5 22 18

77

合计 35.1 58

25

118 109.5 8

98 65

280

资料来源:胡朝元等:中国天然气上下游整体发展战略研究(2000年~2020年),中国天然气总公司石油经济研究中心软科学研究课题,1997。

胡朝元等人(1997)对我国未来20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地区天然气预测需求量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和预测认为,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天然气资源消费利用的大市场,仅苏沪浙、京津冀地区天然气消费需求量就从2010年占全国消费总量的22.1 %上升到2020年的31.9%,具体资料参见表2。

从天然气“下游”消费用户所能涉及的工业和居民用气价格来分析,目前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平均承受价格分别为1.3~1.4元/方、1.2~1.3元/方和0.8~0.9元/方,据我们的初步测算我国中西部地区六大天然气田的开发生产成本,包括输送至门站的管输经营成本在内将比前两个地区承受价格稍低一些,因此从天然气市场的供需市场价格的承受力来看,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与“下游”消费市场之间将实现一种动态的“价格均衡”,也就是说我国中西部天然气“上下游”工业经济一体化的生产和消费市场之间是适宜的。

四、中西部天然气工业生产一体化经营的分析

根据对我国中西部天然气工业资源生产和“下游”天然气消费需求以及价格承受能力等进行的分析预测可知,我国天然气开发生产企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和市场需求空间。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业企业坚持多年的一个经济发展目标是“稳定东部,开发西部”,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中西部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地位也越来越明显。然而从我国中西部石油天然气开发生产工业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来看,长期困扰的问题又是天然气“下游”消费利用需求市场不足,具体表现为天然气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销售价格偏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中西部天然气工业企业经济的发展。

油气工业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业规模化、效益最大化的良性发展目标。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企业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进行天然气产供销、上下游一体化的市场经营机制的改革,而目前我国中西部天然气工业生产企业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问题是远离天然气消费利用的下游大市场,因此实现我国中西部天然气工业生产规模化的技术关键是要建立上下游结合的输气工程。

〈一〉天然气工业一体化开发经营的外部条件和机遇

目前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将把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列为基础建设计划。国家已经在1997年投资建设陕——京输气工程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西气东输”、“川气东调”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从国家长远利益和企业经济效益考虑,并综合分析我国天然气消费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表2), 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无疑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中西部天然气工业开发生产上下游一体化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1、陕气进京

1997年从陕西靖边首站到北京市(门站)的一期输气管线工程建成,管线全长900公里,投资36亿元, 该项目的建设把长庆油气田的天然气生产与京津冀地区天然气的消费需求紧密联系了起来。“陕气进京”项目计划输气每年为13亿方,但输气能力可达到30亿方左右,正常生产年利润为8.8亿元左右,投资回收期不大于6年。但由于整个京、津、冀地区天然气消费需求市场规模庞大,况且随着未来天然气消费需求量的增加,“陕京”管线输气能力显得明显不足。为此,二期陕京输气管线正在筹划建设之中,为未来长庆油气田的天然气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市场经营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川气东调

“川气东调”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投资项目的一部分,由于该项目与“西气东输”投资项目在生产建设时间上的差异,我们单独进行分析。据四川油气田提供的资料,从2005~2010年四川天然气生产能力将从110~120亿方递增到130~150亿方,天然气需求将有25~39亿方的过剩,计划投资建设从重庆市到武汉市的沿江输气管线,开发生产项目以及输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额为288亿元, 输气工程项目投资大约为60亿元,企业年盈利大约为10~15亿元,投资回收期大约为5~6年。

3、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是国家能源重点战略性投资决策项目。该投资建设项目的输气管线全长4500公里,西起我国六大天然气富集区(四川、长庆、塔里木、吐哈、青海以及新疆油气田),经信阳与“川气东调”管线相连,输往上海市以及长江三角洲周边工业经济发达城市。由于“西气东输”输气工程项目涉及中西部“六大”油气田,定量企业经济效益难于预测,据初步测算,项目总投资为510亿元,管输费平均按0.5 元/m[3],考虑到下游消费市场的用气量,年输气能力按180亿方计算,投资回收期不可能大于6年。

从宏观经济效益来看,上述有关工程投资项目的建设既可以使天然气勘探开发成为石油工业企业经济的一个现实经济增长点,又能为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再添新的“动力”,更可以增加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并促进配套工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的整体环境保护将产生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说这是“一举多得”的投资项目建设。上述有关方案的一些定量技术经济指标仅是我们初步的测算结果,要说明的是他们之间并不是互斥性的投资项目方案,而是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互利性方案。

〈二〉中西部天然气工业一体化经济发展模式

“西气东输”、“陕气进京”等输气工程项目的建设将使我国中西部天然气工业生产企业真正与我国天然气下游消费市场联系起来,天然气工业企业的勘探开发生产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决策的步伐更加协调一致,市场营销战略将更加具有市场经济的灵活性。

天然气上下游工业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经济模式从形成上可划分为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或合资一体化,其中前向一体化指的是从天然气资源的开发、运输、发电到最终协议用户;后向一体化指的是从最终用户(工业发电、化工、居民消费)到天然气生产、开发再到勘探。天然气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从单一油公司或用户单位发展成为具有纵向一体化的大集团经济模式或战略联盟式的综合经济一体化经营模式。

在我国天然气工业企业一体化建设的初期,由于资源、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还只能是属于前向一体化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即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工业企业通过管线输送到最终协议或计划用户,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天然气资源开发生产由于远离消费市场更应该实行“前向一体化”的市场经济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天然气工业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工业生产后向一体化或合资一体化的企业经营模式也必将会应运而生,将来还可能出现战略联盟式或企业集团式的综合一体化经营模式,因此我国中西部天然气工业生产企业经营发展方向将是生产规模化、经营效益化以及产销一体化的多种市场经营模式。

目前我们应正确分析形势,抓住当前天然气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时机,采取适宜快速的发展战略,走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和“下游”消费利用综合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收稿日期:2000—04—22

标签:;  ;  ;  ;  ;  ;  ;  

中西部天然气产业一体化经济研究_天然气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