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_谢清华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_谢清华

谢清华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喜捷镇玉龙小学校 644000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2-195-01

“小学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构建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型。帮助他们适应复杂多变的现代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跃发展,数学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化。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几道题目,而更多的是要利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就是解决问题教学的真正价值。因此,解决问题教学要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数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结合第九册“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具创新成分。它不但包含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包含在问题解决后。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题也是教师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教师应加强学生策略性知识的掌握。一个好的问题应有如下某些特点:①有意义或实际意义;②具有探究性;③问题不一定有解或答案不一定唯一;④有趣味,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兴趣;⑤简明易理解;⑥难度适中。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①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找;②在知识“怎么样”上找;③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利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小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激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把挖掘教学内容中能够提出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要不断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发现问题,有提出问题的冲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数学信息的提取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教师在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出示问题情境后,可引导学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带着问题重新审视教师提供的信息。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将机会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在关键句或关键词的一旁作出喜欢的标记,明确信息中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的目标量,从而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从熟悉的情境中搜集信息,再想一想,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如何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三、问题探究,激发学生数学的思维

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遇到的新情景,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去探索和发现能使问题达到目标状态的方法与途径,这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不能直接依赖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只有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的重新组合并生成新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这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1.经历探究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不仅能对同一问题或现象提出不同的假设和猜想,还能发展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及思维的创造性。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而是给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机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2.教给解题策略。

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难题,教学或辅导中教师要及时教给他们若干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这对学生将会起到启迪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解决数学问题技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但由于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问题解决的常用方法有:画图;分类;转化;类比;联想;建立模式;估计和猜测;寻找不同解法;检验。这样,学生解决问题就有章可循,有道可走。

四、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数学这门学科实践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让他们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点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要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他们思考,让他们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问题。

如,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班级中模拟超市售货的情景,让学生在购物过程中,来加强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如,教师给学生100元钱,让小明去超市里购买一些文具,其中,本子的价格为5元,圆珠笔的价格为1元,而书的价格为10元,文具盒的价格为3元,那么如何购买才能够使这100元正好花完呢?这个问题非常贴近生活化,对学生来说也非常的熟悉,所以当这个问题一旦提出,学生就会积极的参与到思考之中。而且这个问题较为开放,可以说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方案,来使这100元钱正好花完。例如,有些学生直接说买10本书就花完了,而有的学生说10本本子然后买5本书就花完了等等,总之这个问题有许多种答案,这个问题的提出对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课堂气氛的活跃度,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让学生现场模拟来进行操作,也就是让某位同学扮演售货员,而某位学生扮演消费者的方式,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更能够让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五、交流评价解决问题

交流评价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组织学生进行有成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理清思路后,让学生独立选择算法。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归纳整理算法。最后通过集体交流,明确算法。

总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好数学,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论文作者:谢清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_谢清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