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论文_李选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论文_李选仕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 四川成都 610051

摘要:近些年来,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在各种环境、资源、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我国不得不考虑当今形势下地质环境所经历的历程,从而来制定相关的政策致力于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治理。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历程

一、研究背景与治理现状分析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人文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改革开放带领下,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工业的有效变革,人口的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长期以来,我国的矿山建设一直走的农业-矿业-荒芜的模式,对开发的环境保护并不重视,所以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持续加大加快,矿产资源在开采过程中难免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不少的破坏,破坏了原始的矿产地质结构和矿山地质环境,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大量浪费。尽管国家于2009年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但是在真正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上仍然力度不够,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形式的严峻性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且离国家所建立的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目标相差甚远。虽然我国在实施一定的政策之后,矿山的数量确实相比以前减少很多,治理得到一定的成效。但是之前的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危害之大,难以在短期内治理完好,更需长期努力。

经过长期调查显示,长时间的高强度矿山开采,造成了我国出现大量荒地,生态环境恶化,在开采严重地区,甚至发生了地质坍塌的环境灾害。直至现在,由于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安全事故数不胜数,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而且矿地所占面积很广,长期强制性的抽排地下水,采空区上部发生坍塌使地下水,地表水大量流失,严重浪费了水资源,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不协调。

二、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与治理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通过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治破坏地质自然问题的发生,尽量避免水质的污染,减少浪费,对不可避免的环境破坏应该采取采取净化和恢复治理,做到防患于未然,达到国家检测要求标准。

1.2、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开采国家认可的矿山资源。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首先应该消除各种负面因素和降低不良影响的程度,对不良环境影响因素通过治理减少至最少已达到相关政策标准。

1.3、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环境友好型矿业

研究并实施绿色开采技术,实现破坏最少的开采;发展节约用水的技术;发展无费或少费的工艺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废物按照先利用后处理的原则,防止污染环境。

1.4、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首先应该懂得在发展中不忘了治理,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质情况制定出与本地相协调的治理措施。

2、具体的矿山灾害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措施

2.1、矿山废弃物的处理——环境治理基础

矿山开采难免带来许多开采废弃矿物,其中包括矿山废渣、矿石、弃土。这些废弃物对其周边环境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废弃物的堆积会造成周边植被的破坏,占用的耕地扩大,影响了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人文环境。其中含有重金属的废弃物在长期阳光暴晒,雨水侵蚀,空气的氧化等各种综合作用下,会影响水质和土质,造成很大的危害。

合理利用废弃矿物,用来矿坑回填,可以大大降低矿坑回填资金使用。废弃矿物与砂石可以合理配置,然后在进行回填。这一方面可以减少所要回填材料的资金,另一方面也对废弃矿物有了很好的处理方法。并且这种回填方法对矿坑的压实度以及复原原有地质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矿山地质灾害的相关治理

传统的矿山开采都很少进行有效的矿坑回填,所以塌陷等地质灾害极易发生。按照地质灾害发生的先后顺序大致可以将这些灾害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突变性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地震、滑坡、坍塌、水土流失。另一类是缓慢性地质灾害,如荒漠化、沙漠化、地面下沉等等。由于矿山的开采,破坏了周边植被的生长,废弃矿物的沉积影响了土地表面的受力特点,造成边坡受力不稳定,诱导出滑坡、坍塌、下沉等问题。

这种情况下,国家在矿山地质治理上要首先从水资源治理开始,加强矿山开采过程中水处理设备的投入,污水在处理合格后在进行排放。同时在开采的同时要注意周边环境特别是植被的保护与修复。树木的种植,草种撒播等都是防治滑坡、泥石流的最有效措施。

三、矿山地质的环境恢复以及保护

近几十年来,矿产业的发展虽然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是以牺牲周边良好环境为代价。所以我国应采取复合治理方式,通过拦、排、护、整、植等多种方式相配合的方法。

1、加强矿业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不断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企业和国家要加强引导,从而全面的使人民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工作的实施,从根本治理这一问题。环境保护相关监督部门需要充分认识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坚决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监督国家资源部环境保护的实施工作。同时也应该加强相关制度和部门的建设和完善,从法律的角度上强化实施环境保护工作。

2、加快我国在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的人才培养,促进环保工作的推进

矿山环境得保护要想有效,优速的进行,首先应该考虑应用先进的科学绿色技术。把环保重心放在尾矿、矿渣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上。这样既可减少地质污染,保护了环境,又可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国家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或者通过再培训的方式加快推进工作的实施。

3、加快矿产“三废”回收利用,研究相关技术应用,促进矿产环境保护的实施。

“三废”的回收和利用在矿业环境保护中不可或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采取有效的加工技术和采取技术,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对环保工作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4、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防护的分析。

4.1在相关环境治理与防护工作中要系统的开展调查和研究,加强监测工作。政府要有效引导,市场运作协调,合理治理。引进并推广外国有效的经验,加强对外合作。

4.2高度的机械化不仅仅可以减少人力的损耗,还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达到绿化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4.3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真正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绿色矿业。

四、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前景展望

无人不知:矿产的开发和利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到2020年国家的社会经济生产总值翻两翻的过程中,有举足轻重,不容小视的地位。然而无论开采什么样的矿山,都要考虑当地的资源现状、地质条件以及开采技术。这都要用到地质的勘探与测量方面的知识。

中国是全球矿业大国之一,现有各类大大小小矿山约十五万个,个体采矿点约十万个,矿业城市300多个,矿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7%,从业人员约2000万人,矿业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三。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的矿产行业逐渐占据上风,与此同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这一方面,也变得更加重要。

结束语:

矿业在中国发展态势良好,GDP每年保持10%的增长速度。专家预测,从2020年我国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战略机遇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持续大幅增长,然而矿山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来满足人民需求,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愈加激烈。严峻的形式要求我们必须遵循绿色的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家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全面的矿山环境整治规划,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投入力度,从而缓和矿产开发与环境的矛盾,真正的实现生态和谐。

参考文献:

[1]陈升灵. 浅谈矿山地质环境的规范和治理,《资源与环境》。2012年3月(中)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

论文作者:李选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  ;  ;  ;  ;  ;  ;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论文_李选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