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工程实践及问题探讨论文_常小民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工程实践及问题探讨论文_常小民

南京江星园置业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不少先进的预制装配建筑工程以及示范项目,装配建筑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相符,将会成为我国建筑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实践及问题探讨,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预制装配式;设计实践;问题

一、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1.1平面设计

首先,在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时,要严格按照模数协调性的原则进行操作。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对模块的类型和尺寸实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确保生产质量与实际需求相符。而且在平面设计中,还要对内部构建以及内源元素进行分析和灌注,以实现标准化、通用化以及系列化的效果,并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支出。

1.2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主要是利用标准化、系列化以及模块化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的。且在外墙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材料的使用,来展现外墙面的纹理以及色彩变化,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观赏效果。此外,装配式建筑可以增强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通过各种组件的不同结合,来升华建筑立面的效果。

1.3户型组合设计

在装配式建筑户型组合设计时,其组合方式主要有单元定型组合和以户为单位的灵活组合方式这两种。其中单元定型组合主要是利用固定的模式,形成一个超大的户型结构。这种组合模式可以实现空间的合理规划,实现三代人同居的大型空间。而以户为单位的灵活组合方式,则是利用轻质隔墙对空间进行二次划分,且结构的承重墙大多都具有隔音、防火的功能,不过其劣势在于会缩小户型的面积,降低空间的灵活性。该建筑中卫生间和厨房的设计,则会因为楼板留洞的限制,以此要保持原来的位置,所以只能对书房和客厅进行修改,设计师可以将书房改成餐厅,中间利用电视机柜实行相应的隔断,以此达到最终的空间设计效果。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实践策略

2.1确保施工规划设计方案的标准规范化

针对装配式建筑来说,在设计具体的施工规划设计方案时,同样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确保设计方案中各项参数科学合理,各项数据指标符合实际需求,提升可行度,避免由于设计失误对施工顺利运行造成阻碍。同时,也应避免由于参数设定不合理造成互相干扰和影响。在施工规划设计方案中,严格控制各个构建的数据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符合现代化建设标准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强化整个装配式施工效果的保障。

2.2设计时的技术策略分析

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时,应充分考虑施工的成本以及施工环境的具体情况。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一定要根据工程设计和建设的具体要求来选择技术类型,从而不断地改进建筑工程设计和建设的质量。在技术的强大保障之下,装配式建筑的每一个构件都要能够满足建筑设计的标准和要求。此外还要体现良好的设计风格和整体的设计效果,进而制定出一个完善的设计预案,为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提供优越的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构件设计的有效策略

为了更好地保证建筑构件的质量,在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中,必须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如按照技术指标的要求设计出优质的平面结构构件,在设计中还应坚持尽量减少不同规格构件的使用,积极应用组合的方式完成构件的设计,进而可以更好地提高构件设计的质量。在设计中,应按照不同平面构件自身的结构特征选择对应的设计手法,从而保证工程中的所有构件都能充分满足工程设计和建设的基本需要。

2.4施工方案初步确定时的设计策略

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初步设计时,会涉及不同的专业,因此要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就必须要做好不同专业的协调工作。在满足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合理设计现浇底部的层数,在预制件选择上应充分考虑管线和部件的具体位置。此外还要评估项目的潜在价值和整体的质量及稳定性安全性。在结合工程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对施工成本以及工程进度予以全方位分析,进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初步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中还应充分考虑策略的使用。主要的内容有合理布置不同专业的预埋件,明确所有预埋件的具体设计参数以及评估施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予以综合考量。

2.5预制构件及构件加工设计策略

在预制构件的设计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对构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工作,保证其符合建筑施工的具体要求,同时在设计时,注意减少构件种类的复杂性,为后期的安装以及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加之,在运输过程中,结合构件的尺寸、重量等内容合理的选择运输工具,且要对构件安装的安全性、便捷性予以全面的考虑,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降低危险的发生。此外在建筑构件加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构件的尺寸以及加工的方式、构件最终的质量和性能等多种因素。

(1)预制墙板在设计过程中,要提高其隔热和保温性能,并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建筑结构进行匹配。如果在设计中,其内墙不属于隔音墙,应使用隔音性能好、便于安装和移除的隔墙板,同时根据内部空间及其功能,科学的实施承重墙和主题结构的连接作业,以此有效加强墙体的性能。

(2)卫生间和厨房的设计需考虑防水的效果,再加上这两个空间的环境相对比较潮湿,所以还需做好定期的清洁工作。在楼盖选择时,通常都会使用叠合楼板,但是如果楼层的平面相对比较复杂,或者空间范围较大,则需要使用现浇楼盖,来加强墙体、楼板之间的连接性,保证施工效果的完整。

(3)空调外机架的设计,需结合预制阳台的情况综合考量,并对地漏、立管孔、嵌入盒与栏杆孔等进行科学的定位处理。同时在规划预制楼梯时,应保证预埋孔和扶手杆位置的准确性,以减少安装过程中问题的产生。

2.6构造节点设计中的策略分析

构造节点的设计是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在外墙和门窗洞口、连接缝等防水性能不是很好的位置,在构造方面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力学特征和物理特征等方面。在对当地的气候以及地质构造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构造节点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节能的质量和水平。为了保证防水效果,在构造上和材料上都应做好防水工作,根据工程的要求设计出外墙垂直缝,根据环境的基本特点设计出满足防水需要的接缝。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装配式建筑构件进行优化设计时除需考虑受力合理,结构安全,便于工厂化生产外,还需综合考虑运输设备的选用,吊装设备的选择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进行详细的规划。生产建筑预制构件时,应减少分层和分块,每个构件应尽可能地包含全部构造层;对于建筑预制构件运输装车要“少运多载”,在大构件空隙填装小构件,提高输送车辆运送效率;对于建筑预制构件堆放要“重近轻远”,按施工现场临时规划布置图,按流水段和楼层位置分门别类码放整齐,构件标识一律朝外,便于吊装识别。装配式建筑构件再优化设计应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城市发展和市场行情相结合,工厂化生产与现场装配施工相结合的系统工作。因此,进行构件优化设计要考虑得更加全面,了解更加深入,信息来源更加广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作为一种极具特点的建筑设计方法,如何将装配式建筑设计合理的运用到实际项目工程中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在确保项目正常进行的情况下不要“墨守成规”,开拓创新,积极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带来建筑行业内的新想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将装配式建筑设计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刘转梅.装配式住宅发展前景展望[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

【2】顾炜,康锦润,陈萍.基于工业4.0 时代的建筑预制装配发展趋向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7(13).

【3】张继.装配式住宅设计与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05).

论文作者:常小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工程实践及问题探讨论文_常小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