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全新领域,网络的发展既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又使其意识形态的主导权面临着挑战。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借助网络媒介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关键词:网络环境 马克思主义 机遇与挑战
网络空间作为大众生活的新领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与分析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抓住网络环境所提供的机遇,迎接网络环境所带来的挑战,辨证对待网络空间这个矛盾统一体,采取正确的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契机 网络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它的广泛应用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在意识形态领域,网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复兴与主流意识形态实践的拓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提供了新的平台。融入到开放的网络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与加快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发展潮流。网络时代,新的传播媒介与传播形式不断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革,意识形态的斗争与交锋呈现出新的特点。网络时代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与新平台,意识形态工作者要善于抓住和利用好新的时代机遇,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地不断发展与创新。
(一)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效率。 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对意识形态的传播不可避免的具有信息滞后、被动的特点,这极大地降低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效率。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具有时效性,便捷性以及全球性特点,使民众以最短的时间了解到最新的理论资讯。网络信息的可选择性也改变了民众对传统媒介传播的被动接收状态。超高的时效性加上自觉主动的可选择性,使得民众产生高涨的热情,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网络中储存着海量的信息,民众可以借助网络,通过对特定词汇地搜索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范围涵盖了国内外,几秒钟就得到了全面的信息,较传统媒介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吸引了民众兴趣,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效率。
(二)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渠道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新渠道。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网络媒介的重要性,“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确保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年.第 106页]网络媒体集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于一身,与传统传播渠道不同,它更加人性化,充分尊重受众的接受习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渠道主要有经典专著、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等,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的网络途径涌现,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渠道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发展。国家和政府抓住机遇,借用新媒体平台,对微博、微信以及公众号等进行有效地监控与管理,不断地向民众输送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使得民众能够自觉主动地接受熏陶。
(三)有利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工作方法 在传统意识形态工作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你说”和“我听”的“单向度”关系,两者之间缺乏互动。网络环境下的新媒体能够使得主客体之间即时互动,促进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的质的飞跃。在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当受众接收信息后,需要与传播者的互动、反馈等,新媒体弥补了传统媒介单向度互动的缺点,新媒体传播的公众参与、信息反馈等以人为本的特点是受众从接收向接受转变的根本动力。网民可以在网络空间开展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结交朋友、思想交流,甚至创业等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形态主客体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信息获取方式、信息接受心理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不可能延续封闭的、被动的“填鸭式”教育,而是应该以更为主动的、包容的、开放的方式方法来听取民众的意见,借助于互联网的平台,灵活运用线上线下互动模式,改变意识形态的工作方法,网络的发展为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模式,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方法朝着更为开放包容互动的方向发展。
二、网络空间领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网络时代虽然使我国意识形态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出许多积极向上的特点。但是,由于我国网络技术还不是特别发达,网络的核心技术与话语霸权仍由西方发达国家掌握。西方国家通过网络不遗余力地向我国输入意识形态信息,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加之,网络思想多元化的发展干扰着主流声音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使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进程,必须引起广大意识形态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积极地迎接挑战。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受到了削弱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政治权威。然而在网络环境下,面对网络空间里多元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权威受到了挑战。微博、微信等媒介工具成为公众接受和发布信息的独立平台,主流传播方式逐渐由单一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单向传播向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多向交流互动传播转变,促进了话语权向大众的转移。就这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慢慢受到消解。网络环境下信息接收主体的多样性和信息发布的自由性、随意性、隐蔽性,形成了一种多层次、多渠道、“无归责”的自由言论空间,不同程度上脱离了监管和控制,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容易被大众植入不同的私人目的和个人诉求,从而重新阐释、表达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价值追求,使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权威和话语权威遭到削弱。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有所降低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互动地过程,是理论掌握群众和群众掌握理论的双向统一。理论要掌握群众,必须科学彻底,而群众要掌握理论,必须经过反复地教育灌输。众所周知,人的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天生自带的,没有后天的学习教育,就不会有先进的思想。这种显性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因网络隐蔽性、开放性和虚拟性挑战而受到削弱。以“去中心化”为重要特点的网络环境充斥着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多样思潮,网民非常容易就可以接触到。网民们会按照各自的学识、阅历、需要对各类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加工过虑和选择,直到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而对以往那种灌输、安排变得非常逆反。网络中错综复杂的思想吞噬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人们在上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国家文化输出的影响,价值观受到冲击,易产生崇洋媚外的情绪,质疑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权威,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际成效被削弱。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危机加深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然而当下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甚至有加大的趋势。尽管引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因素纷繁复杂,既有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因素,但 “网络对各种现实问题的聚焦,消解着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因素。网络信息准入低门槛无限度传播范围,易让现实社会问题短时间地传播于各类虚拟空间,引发社会舆论,放大现实社会问题,激起一些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逆反,加剧消解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网络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新变化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解释力,降低了人民群众的认同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正在遭遇网络带来的多样化观念的冲击,而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着的统一体,网络的发展亦是个矛盾体。在网络环境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抓住网络环境所提供的发展机遇,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发展,又要辨证对待网络环境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带来的挑战,努力规避风险,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张骥,申文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我国思想宣传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实现方式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1).
[4]陶文昭.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7(4).
简介:常肖晶(1993.01),女,满族,辽宁丹东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邢馨月(1993.09),女,汉族,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常肖晶, 邢馨月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马克思主义论文; 意识形态论文; 网络论文; 环境论文; 互动论文; 信息论文; 思想论文; 《青年生活》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