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课“探究法”的实践论文_杨晓庆

高中音乐欣赏课“探究法”的实践论文_杨晓庆

(四川省安岳中学,642350)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将面对新的音乐课程。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不仅对传统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给学校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在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将新的音乐课程理念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怎样设计新的音乐教学目标和音乐教学过程,是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迫切关心的问题。“探究法”在众多教学领域中的实践,证明它是一种科学而有成效的教学法。“探究”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笔者认为,“探究”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既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又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关键词:探究法;实践;兴趣;想象力;创造力;自主性

一、探究法的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是初中和小学音乐教育的继续,高中音乐教育同样是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已有不少的科学论断证明美的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思维是对反映事物外部现象和特性的感知觉材料进行加工,以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音乐思维,指对大脑储存的音乐信息进行分析加工,以领悟音乐真谛的心理过程,是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具体过程实现的,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认为:“科学是认知领域的顶峰,而艺术是情感领域的顶峰,二十一世纪是科学与艺术的聚焦点。”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学生在教师的认识指导下,能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真理。”在这种被称为“发现法”的概念中还指出:“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在形成概念以及使用语言符号前必须要有一个探索的阶段。”在语文、数学等教学领域,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及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展开了有关探索研究和应用,富有成效。在音乐教学中,能否也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音乐、理解音乐,通过自身去探索、获得、掌握知识呢?笔者对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证明在音乐课堂上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具有明显优势。

二、探究法的实践

1.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也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可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音乐与其它学科的知识传授相比,它的接受过程更应是一个需要投入情感的、丰富而细腻的感知过程,竹筒倒豆般的说教只会扼杀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的空间,在探究中发现音乐、感知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

2.用“探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学习、自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假设、敢于表现、敢于与众不同。例如在人音版高中教材全一册第3单元中,秘鲁民间乐曲《飞驰的鹰》的欣赏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先告诉学生曲名,接着介绍作品的背景,再让学生聆听与感受,这样也可以达到教学目的。但如果这样的教法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局限了他们的想象力,使得整堂课处于枯燥的说教状态,没有学生自身的体验。所以我先让学生聆听音乐,再用语言描绘乐曲的形象。我让他们聆听音乐时感觉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且给这段音乐起个名字,再说说为什么。结果这首《飞驰的鹰》有了各种不同的、充满诗意的名字,虽然他们的回答都没有“《飞驰的鹰》”,但我并没有否定他们如此有新意的回答,反而对学生说:“你们的名字取得都很美,印第安秘鲁人民知道了肯定很高兴,这首曲子是赞美秘鲁印第安人的民间乐曲,他们叫它《飞驰的鹰》,并且还用了一种非常传统的乐器,同学们听听它的音色有何特点?你能感受到雄鹰在蓝天飞翔的样子吗?乐曲用了哪些音乐手段来表现飞驰的鹰的?”接着我就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联想、边思考。学生告诉我的结果是让我高兴的,特别是在描绘雄鹰飞翔时,描绘的栩栩如生,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出自他们的想象中。这时我用激动的语气说:“你们真了不起!你们不仅为这首秘鲁民间乐曲起了好多美丽的名字,还为它创编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使这一优美的旋律有了生命。”接着我又让学生和我一起跟着音乐,用手做雄鹰飞翔的动作,学生的激情又被再次点燃,当音乐停止,学生们依然沉浸于音乐中,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成功的喜悦。假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多注重给学生“探究”的机会,学生的依赖心理会逐渐被“我能探究成功”的心理所克服,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和自信。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自由感”,思维不必只跟着老师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去发现应得的结果,去体验发现音乐美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3.用“探究”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探究,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尝试探究,学生能更多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自主的获取音乐知识。在学习内容之前,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的空间,在教学的一开始就把学生摆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把学习的主动权切实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行。如在感受乐曲《二泉映月》的主旋律,让他们分别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唱一唱,也可以让他们对乐曲的节奏作一些小改编后再唱,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比一比,哪种最能体现乐曲的意境。在这对比的探究中,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主动获取了知识。

总之,“探究”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渗透,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既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又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法,注重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转变教学观念。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的音乐教育事业一定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朱则平、廖应文主编

[2]《音乐新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金亚文编著.

论文作者:杨晓庆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高中音乐欣赏课“探究法”的实践论文_杨晓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