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摘要】目的:对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6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病案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和《中华神经科学会推荐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两大类。再分别对这两大类进行分组,依据治疗方法特点分为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以《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为依据进行证候学分析,以患者出院为观察终点对组间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急性期类中没有仅采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中西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中医治疗组。
【关键词】出血性中风;临床;回顾性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May 2014 to May 2015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linical neurology in our hospital inpatient medical records of 86 cases of hemorrhagic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Refer to "strok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Chinese Neuroscience recommend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cerebral hemorrhage." 86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 of acute and convalescent. Then were these two categories are grouped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into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TCM group. In "Stroke syndrome diagnostic criteria," as the basis for the syndrome analysis,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on the endpoint between treatment groups were assessed. Results: The acute phase is not a class using only patient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methods.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western medicine group,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CM group.
Key words: hemorrhagic stroke; clinical; retrospective study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65-02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病人的20%-30%。脑出血病势凶险,病情危重,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很高。该病患者直接死亡率约为38%-43%,约15%-40%的脑出血患者死于急性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明显加速,每年发病的实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对其预防和治疗已日益受到政府及医疗机构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临床证候特点以及目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而对中医辩证治疗出血性中风病进行总结并做出客观可信的评价以指导临床决策。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对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6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病案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和《中华神经科学会推荐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两大类。再分别对这两大类进行分组,依据治疗方法特点分为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以《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为依据进行证候学分析,以患者出院为观察终点对组间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1.2治疗方法
1.2.1基础治疗
对于急性期患者,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使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以上。如果患者出现呼吸不平稳,血气分析达到使用呼吸机使用指征时,则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呼吸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恢复期患者,早期尽量卧床休息,观察生命体征,被动康复训练,恢复期中晚期患者,多活动,主动康复训练。有吞咽困难或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进食者,则留置胃管给予营养,保证每日热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48小时。控制脑水肿据颅内压高低状况决定脱水药物的使用剂量及时间长短。控制高血压急性期患者收缩压达180-220mmgh或舒张压达105-140mmg时使用ACEI类药物降压治疗,低于以上血压值不考虑降压。防治并发症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糖、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病性发作、褥疮等。
1.2.2中医辩证治疗
因为本研究属回顾性分析,故凡是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汤剂或和中成药或中药针剂进行治疗者,不论其应用药物的使用时间、用药途径、使用的具体药物及疗程长短均按使用了中药治疗病例观察。针灸治疗住院期间使用针灸治疗方法以醒脑开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给予反复持续呢逆患者针灸治疗以缓解症状,或穴位注射654-2。
1.3分组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发病时间及治疗措施等相关情况将全部病例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两大类型。发病两周内入院的患者纳入急性期类,若发病后但仍神志不清、病情不稳定患者纳入急性期类;发病两周后入院且病情稳定的患者,纳入恢复期类。再分别对这两大类进行分组,仅采用一般西医内科治疗者设为西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针灸治疗者设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仅采用中药包括汤剂、成药、针剂、针灸治疗者设为中医治疗组。
1.4观察项目
一般情况及入院时基础病情观察项目、性别、年龄;症状:半身不遂,口角歪斜,不语,偏身麻木,甚至神志恍惚、迷蒙、神昏;体征: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肌力肌张力,脑膜刺激征、椎体束征等;头颅或MRI;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情况;既往病史及并发症。
1.5疗效评定标准
以出院为观察终点。观察血肿吸收情况因大部分患者未能复查,故无法比较。
观察疗效依据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与卫生部中医急症中风病协作组于泰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神志清楚,语言功能恢复,肌力恢复3级以上或正常,能从事简单的劳动,CT示脑出血完全吸收。显效:语言表达和肢体功能明显好转,肌力提高2级以上,生活基本自理,CT示血肿基本吸收;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肌力恢复1级以上或正常,生活部分自理,CT示血肿部分吸收,有明显脑水肿;无效或恶化: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或加重,CT示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格拉斯哥治疗结果量表评分:1级:死亡;2级:持续植物状态;3级:残疾严重,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需他人帮助:4级:中等残疾,包括身体及精神方面,但生活能自理:5级:良好,能工作及学习。
1.6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计数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被认为所检验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性期类没有仅采用中医方法治疗的患者,急性期类分为中西医结合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两组恢复期类没有仅采用西医治疗的患者。恢复期类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两组。其中急性期类54例,年龄最大91岁,最小37岁;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7例,西医治疗组28例。恢复期类32例,年龄最大93岁,最小55岁,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8例,中医治疗组14例。
急性期类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年龄进行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性别、入院时是否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出血部位、高血糖、入院时重要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既往病史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意识状态进行统计学分析,经秩和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均衡,具有可比性。对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出现频率趋势基本相似;对治疗后两组基本疗效评价、格拉斯哥治疗结果量表评分、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27)14.81%,(5/28)17.85%,死亡率西医治疗组高于中西结合治疗组,但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后辨证分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优于西医治疗组。
恢复期类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年龄进行t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性别、实验室检查、入院时并发症、出血部位、高血糖,既往病史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学法分析,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证候出现频率趋势相似,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本情况均衡,具有可比性。对治疗后两组基本疗效评价、治疗后辨证分型、格拉斯哥治疗结果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后并发证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西结合治疗组优于中医治疗组。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两类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临床疗效并作分析,主要包括基本疗效评价、中医证候出现频率、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格拉斯哥治疗结果评分、死亡率等。结果表明:在出血性中风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中西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中医治疗组。
参考文献:
[1]金栋.《内经》中风病病因病机探讨[J].2009,7:457.
[2]吴兴田,梁胜奇,王宇;急性出血性中风中医药治疗进展(J).陕西中医,2002,12(8):75
[3]张斌霞.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02,3(5):49
论文作者:井宏颖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8
标签: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恢复期论文; 两组论文; 西医论文; 急性期论文; 血性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