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中医医院 四川广元 628400)
【摘要】目的:探析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临床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五年收治的160例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8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固尔苏。之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经常规治疗下联合应用固尔苏的治疗方式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的仅为78.7%,两组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治疗过程中,予以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下联合固尔苏的治疗方式,可显著提升其治疗效率,加快病情治愈,值得临床大力借鉴实施。
【关键词】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070-0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对于足月新生儿来说已对其生命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中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以及三凹症等均为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同时由于患儿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的因素,极易导致病情快速恶化,其致死率极高。对此,我院为深入探究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最佳治疗方案,将收治的160例患儿分别予以常规治疗方案与联合固尔苏的治疗方案,观察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建议与帮助,现将方案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五年收治的160例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选取患儿均符合临床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其中对照组患儿有男47例,女33例,日龄2~8d,平均日龄(3.97±1.18)d;孕龄37~40周,平均孕龄(37.93±3.19)周,体重3.0~4.9/kg,平均体重(3.6±0.4)kg;观察组患儿有男39例,女41例,日龄2~9d,平均日龄(4.03±1.37)d,孕龄37~41周,平均孕龄(38.72±3.07)周,体重3.0~4.8/kg,平均体重(3.7±0.4)kg。两组患儿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且于性别、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相较趋于平衡,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儿采用常规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方式,具体方法如下:氧流量的速率需维持在5L/min,并将吸入的氧气浓度控制在0.3~0.6L/min,5~8cmH2O为PEEP的设置参数,氧气的温度则需维持在32℃左右;同时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与血气的分析结果,可对上述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1.2.2观察组 该组患儿则在上述操作治疗的基础下,联合应用固尔苏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在使用固尔苏治疗期间,使用剂量为100mg/kg,需将患儿气管内的异物处理干净后再行用药,之后使用气管插管,将药液以此注入完成,并进一步的采用加压通气法,选用复苏气囊,使用时间需维持在5min左右;一般情况大部分患儿仅需使用一次复苏气囊,考虑患儿呼吸困难严重,可在12h内采取重复用药,使用剂量相同。完成给药后,需将气管插管及时拔出,逼格采用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的治疗方式。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结合有关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标准[2],若患儿在经1d的治疗后,呼吸窘迫的症状消失,且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视为显效;若患儿经72h左右的治疗后,呼吸窘迫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生命体征有显著好转视为有效;若患儿经72h的治疗后,呼吸窘迫的症状无显著改善,且带有恶化的表现则视为无效。总有效例数=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来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经常规治疗下联合应用固尔苏的治疗方式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的仅为78.7%,两组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详见表。
3.讨论
大多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新生儿,都是由于孕妇在孕期所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情绪激动或存有的隐匿性疾病所造成,致使孕妇的健康情况有所下降或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其中肺部局部炎症加之炎症反应所诱发的肺泡损害与间质性肺水肿是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主要病理特征,该病带有极高的致死率,同时新生儿由于脏器发育不完善,导致合并疾病对其生命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需由医护人员加以高度重视,为患儿实施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患儿肺泡出现萎缩的显效,有效改善其肺部血管的通透性,以提升病情治愈率。
对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予以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儿,在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的基础治疗下,联合使用固尔苏进行治疗。固尔苏属于肺泡表面活性剂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通过气管内注入进行给药。据有关文献指出,将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的常规治疗措施与固尔苏联合进行治疗患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固尔苏在行机械通气前使用,可有效补充肺表面的活性物质,同时缩短机械通气的治疗时间与用氧时间,进一步的避免因机械通气所诱发的感染、急性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使得治疗效率有了充分的提升。
本文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在经常规治疗下联合应用固尔苏的治疗方式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的仅为78.7%,两组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综上所述,将固尔苏与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法的常规疗法联合应用于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治疗方式中,可显著提升患儿的治疗效率,并加快改善其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冯艺,徐学健,许诺.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高危因素及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0):39.
[2]王永芳.40例早期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7,36(18):43-44+47.
论文作者:樊青承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窘迫论文; 患儿论文; 综合症论文; 呼吸论文; 新生儿论文; 正压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