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因素之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在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因素论文,我国论文,竞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
1 可持续发展概述
1.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背景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遇到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困扰后,才开始被重视的。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题的大会,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开发署从80年代初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性问题,开始组织安排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进行研究。并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保护地球》等文件与方案。1981年莱斯提出《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并为国际社会接受。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文件。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全世界183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地球首脑会议”重点讨论了人类摆脱环境危机、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呼唤全世界重视保护好自然环境等问题。大会通过了著名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纲领性文件,还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文件。
1995年世界首脑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宣言》和《行动纲领》,再次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近几年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重视。世界各国都展开了制定和执行《21世纪议程》的行动。《中国21世纪议程》就是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产生的。《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中国一个较全面的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指导性文件。到1995年,中国在实施《21世纪议程》过程中,又进一步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在中共十四大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一个跨世纪的蓝图。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也曾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党中央、国务院不仅组织研究制定了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内容的《中国21世纪议程》,而且研究了如何在中长期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目前已开始在各条战线全面进行这一战略的部署工作。“科教兴国”战略和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都体现了“持续”这一核心的战略主导思想。
1.2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代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人口要综合性地发展,发展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当前阶段性的发展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要从长远发展的高度来实施现阶段的计划。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强调要将当代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要以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制定当代发展战略的前提。也就是说,要有远见和前瞻性,而不能以牺牲未来、牺牲下一代人发展为代价,求得一时的满足。
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最主要观点就是要从长远考虑发展问题,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人类的长远利益。这就要求我们的战略研究中,要把这样的发展思想贯彻始终,要着眼于长远,不要短视,搞一些急功近利、有损将来发展的东西。
1.3 持续发展的特征
持续发展观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对现代人和未来人需要的持续满足,达到现代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二是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1 竞技体育的概念
竞技体育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运动能力,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竞技体育不仅仅是以追求高水平运动成绩为目标的运动竞赛和训练,而且还包括在以社会普通大众参与为主的主要追求健身、娱乐、休闲等价值的体育活动中,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能力而进行的活动。本文讨论的主要是有关运动员所进行的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取得竞技比赛优异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比赛活动。
2.2 中国竞技体育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世界乃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旋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体育战线也不例外。中国竞技体育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竞技体育按照良性循环的方式发展下去。否则,将发生恶性循环,致使我国竞技体育走上难以发展直至不能发展的道路。
为使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其中的战略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制定的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它的目标是保证我国竞技体育具有长时期持续发展的能力。
2.3 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来自经费不足的挑战;来自自身体制的挑战;来自项目布局的挑战;来自科技发展的挑战;来自竞赛不正之风的挑战;来自体育人才素质的挑战等等。
3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因素
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竞技体育是一种社会活动(现象)。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同其它一切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一样,都存在着一些影响其发展的社会问题。为弄清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先对这些社会问题给以分类。
任何社会问题的本质都是一种社会失调,只是其失调的具体内容不同。那么以社会失调的具体内容区分,可划分为若干方面的失调,相应分为若干类型的社会问题:社会自然环境方面;经济方面;人口方面;教育方面;社会安全方面;社会文化方面;社会心理方面或社会意识、观念方面等等。这种分类,对于认识和把握社会问题本质及社会失调的具体内容,是非常必要甚至至关重要的;而且对于具体认识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特别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具体认识社会问题的表现形态,具体认识期望被消除的具体内容等,也都是有意义的。
3.1 社会自然环境因素
所谓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山林、河流、陆地和地下矿藏、动植物等等。即自然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
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平衡,不能让子孙后代面对一个自然环境恶劣、资源枯竭的世界。
目前在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应考虑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经济的发展平衡问题,如:修建比赛场馆时应注意尽可能不推山填海、占用耕地面积等。
3.2 经济因素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其发展水平和速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紧密相连。体育运动的发展对经济有一定的依赖性,体育运动又反作用于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三大经济支柱:国家的投放、社会资源的配置、体育产业的经营。至于三者的权重究竟是多大才合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等问题,还有待于不断探索。不能简单地认为,设计出好的关系,凡不支持的就是错误的,关键要看到其后的利益问题。制度不是设计出来的。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的出发点是旧的经济体制向新的体制过渡,必然充满各种矛盾,新方案的可接受性表明它触动的利益的大小。
为使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体育经济体制的改革:“以体为本”,发展体育产业;体育费用从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变;体育活动要从一家办向大家办转变;体育事业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
3.3 政治因素
体育与政治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它们是一种系统互动的关系,即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体育向社会各个领域包括政治领域的渗透,政治对其它各种社会活动包括体育的干预,越来越明显了。所谓“体育与政治无关”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10年动乱,把党和国家推到了积重难返的困难境地,也泱及体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96年末,竞技体育在世界大赛中夺得998 枚金牌,是1979年以前30年共获得30枚金牌的33倍多。我们深深认识到,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体育战线也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如:体育组织形式从行政型向社会型转变;从政事不分到政事分开等。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决不是改革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体制改革是要改掉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要求的具体制度和体制。
3.4 人口因素
所谓人口,就是指在特定时空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人口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构成的中心要素。竞技体育人口,则是从事竞技体育活动或工作的人的总和。为使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控制体育人口的力度。优化体育人口的结构,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竞技体育人才,是指优秀的竞技体育人口。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体育专门知识,具备较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能胜任一定的体育工作并作出贡献的人的总称。竞技体育人才主要分为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群体工作人员、外事工作人员和官员等12类。
21世纪的竞争看起来是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综合实力的较量、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把人才交流引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认识人才的商品属性,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体育人才市场。“科技为翼,人才为本”,我们应加大培养力度,尽快促使潜在体育人才向显现人才转化;拓宽教育内容,促使体育专门人才向体育通才转化;使体育人才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明确培养目标,使跨世纪的体育人才都能达到“德才兼备”的要求。
3.5 教育因素
从事竞技体育的具体活动是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活动,因此教育因素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应加强竞技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对竞技体育人口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实践能力;提高优秀运动员的文化素质等等。
3.6 社会文化因素
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大类。广义理解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狭义理解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研究的是人的价值观念、知识、信仰、道德、规范、习俗等精神领域里的东西。
当前影响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传媒有:电视、电影、广播、杂志、音乐等。竞技体育需要传媒,传媒可以扩大竞技体育的影响,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传媒也需要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可以丰富传媒的内容,促进传媒的繁荣。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抓好这两个方面,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3.7 科技因素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科学化,是竞技体育科学化的核心。关于科学化问题是一个最不易说清的问题,因为科学化的标准难以确定。预定目标是否达到,是最方便的标准,却又知之于简单,因为目标的优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过程的优化。
体育科技应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要制定好中长期体育科技发展战略,按照战略目标编制科技规划,把体育基础研究、应用性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的重点、比例、层次重新规划,把主要的科研力量组织到一系列关键性的大项目上来,调整体育科技结构,使科技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通过机构调整和改革,促进科研单位与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共建、共同发展的体育科技新体制;科研人员要面向训练实践,面向社会需要,开展有实效、有市场的科研和科技服务,解决好“供需”矛盾;通过建立高级教练员培训制度,吸纳教练员到科研单位系统地学习体育科学知识,了解最新科研动态,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科学训练制度;通过结构调整,优化组合,逐步建设系统规划、集成管理、集约经营的体育科研综合结构。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重复建设,又可以集中资金的投入,形成集约化的体育科技运行机制,建立起代表国家水平的体育科研中心、体育信息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运动员机能监测评价中心、运动员医疗康复中心、兴奋剂检测中心及其与省区市体育科研机构联结的统一规范的体育科技服务网络体系,使体育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收稿日期:1999—11—22;修订日期:20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