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评价并分析导诊护士在骨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分别为本院骨科一病区和骨科二病区,时间为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随机选择其中的100个患者进行研究和调查,将骨科一病区和二病区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平均抽查88个患者。在进行骨科护理工作的时候本研究的对照组无安排导诊护士上班,观察组有安排导诊护士上班,评价两组的工作效益,并作出比较。结果 评价两组工作效益中的患者接待情况、电话接待情况和呼叫铃处理情况等,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差异,两组工作效益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在骨科护理工作中安排导诊护士上班能够提高骨科护理工作效益,同时可以缩短咨询等待的时间和辅助检查等待的时间。
[关键词] 导诊护士;骨科护理工作;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一病区和骨科二病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抽查88个患者。其中上班护士人数一致,住院患者数一致,两组护士人数、住院患者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导诊和护理治疗工作,具体方法因篇幅有限不做详细的赘述,观察组需要安排导诊护士上班,具体的方法如下。
①护理准备:为了提高骨科护理工作效益,需要为骨科患者提供较好的护理服务,向导诊护士开展护理培训工作。在进行护理培训的时候,应该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要从实际上提升导诊护士的护理能力。需要通过护理培训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在骨科护理服务中,导诊护士应该将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指导。
②硬件完善:需要对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 ,导诊护士应佩戴导诊标识牌,应确保护士站和就诊大厅的清洁卫生,每天检查爱心屋及读书角,检查转运工具如平车、轮椅等;检查一次性物品及其效期,领取办公物品及整理库房等,负责科室物品的报修及检查。导诊护士应做好接待工作,落实好首问责任制,让咨询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所需问题。
③人性化服务:导诊护士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前来就诊的患者应保持微笑,询问患者身体情况和疾病的相关情况,要指导患者就诊。对于不便就诊的患者,需要为患者进行特殊的照顾,保护其隐私,在患者等待的时候,导诊护士指导患者观看健康宣教视频,利用健康宣教来对患者焦虑的情绪进行安抚,并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④矛盾化解:在进行导诊工作中,不能对患者进行言语的辱骂和肢体伤害,导诊护士应该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患者进行沟通,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表现出理解,言语上应该为患者予以必要的支持和尊重。
⑤首问责任制完善:需要完善好首问责任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于现有的护理工作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优化相关的就诊的流程,对于检查、护患比例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可以提高骨科护理工作效益。
1.3观察指标
对于所有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评价,并且对患者咨询等待的时间和辅助检查等待的时间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调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检验,采用IBMSPSS26.0进行调查,本研究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采用p<0.05表示差异明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导诊满意度对比
具体如表所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导诊满意度对比(n=88,%)
3讨论
护士站的咨询者形形色色且杂事较多,有家属、患者以及电话接待等。而骨科护理工作人员要提高骨科护理工作效益首先要有规范的导诊服务,安排导诊护士上班是必要的,导诊护士经过培训后具备高质的导诊服务意识,还兼备有判断者、管理者、宣传者、健康教育者等多个方面的角色。能全方位考虑来访者心理、生理需要,针对其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减少护患纠纷上发挥关键作用。
本研究评估和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导诊护士能切实提升骨科护理工作效益,且深得患者接受,患者满意度颇高,值得推广实施。与此同时,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作为医院还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就诊服务相关系统和护理服务质量,全方位为患者提供就诊服务。
参考文献
[1]韩春莉,断卫娟.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航空军医.2018,46,(20)
[2] 韩瑶芳,周国莉.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5(12)
[3] 黎瑞仪,冯美娟, 罗丽丽. 优质护理服务在外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03)
[4] 陈新年. 门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6)
论文作者:陈堤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患者论文; 骨科论文; 护士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病区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