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集团企业文化剖析

华能集团企业文化剖析

刘逍[1]2004年在《华能集团企业文化剖析》文中研究表明有人类群体活动的场所就会有文化,企业作为一个人们在一起工作、生活的载体,在完成其商业行为的同时,必然也会存在文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文化。对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标识;对内,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设计的基础。我国对企业文化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鞍钢宪法”,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海尔模式”, 笔者从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入手,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的策划、企业文化的执行及中国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做了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如何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模型做了简要的分析。本文希望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就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企业管理理念的形成、企业市场的开发与拓展等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论述,以期达到指导企业如何构建企业文化以及如何让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发挥其应有作用的目的。结合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能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笔者从其企业文化的现状着手,用企业文化调查问卷和文化访谈的方式,总结出华能集团企业文化的特点、成因及其企业文化核心的内容,阐述了华能集团如何在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创业史,并结合对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的总体特征,总结了华能集团企业文化对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的借鉴之处。最后,笔者对华能集团企业文化存在的隐患做了简单的分析,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存在的隐患提出了解决之策,希望对华能集团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刘静怡[2]2018年在《“企业文化+制度管理”:华能集团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新理念》文中指出企业文化软实力与制度管理硬支撑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有力抓手。华能集团在企业转型期实行多元文化深度融合战略,不断探索企业制度文化融合发展实践,以示范单位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丰富创新发展企业文化内涵。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建立企业管理制度,推进制度管理行为规范的文化融入,变严格遵守管理制度为企业文化价值认可,利用企业文化激发员工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创新,成为国有大型企业深化企业改革的典范。

赵勇[3]2004年在《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企业战略是企业以未来为基点,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关全局的筹划和谋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作为电力体制改革后的五大发电集团公司之一,在当前电力市场快速增长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要想继续保持行业领导者地位,同时成功开拓新的业务,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必须进行战略研究,制定发展战略。论文首先对华能集团公司进行了战略分析:笔者运用“五种力量模型”分析了华能集团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建立了电力行业的“五力”示意图,找出了现阶段集团公司竞争环境中起关键作用的两种力量;运用“雷达图”对华能集团公司的财务能力进行了分析,绘制了华能集团公司财务状况雷达图;运用“SWOT分析”评估了华能集团公司的战略地位,确定了华能集团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分析了华能集团公司的内外利益相关者,绘制了权力/利益矩阵。然后,对华能集团公司进行战略制定与选择:利用“SWOT配比分析”方法进行战略制定,找出相应可选择战略方向,再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制定了华能集团公司的电力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应用“通用矩阵”制定华能集团公司的多元化战略,绘制了华能集团公司通用矩阵图,拟将华能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为一个由华能集团公司为主发起的(或者控股的)、股权多元化的金融公司,“华能金融公司”将是集团公司的重要支撑,是集团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最后,笔者讨论了华能集团公司的战略实施。运用“平衡记分卡”这一战略管理工具进行战略实施,并设计了华能集团公司的平衡记分卡。

李桂萍[4]2009年在《华能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由于体制约束的长期作用,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相应的发展,企业在人才上也没有引入真正的竞争和淘汰机制,使得国企体系内的人才没有流动,员工没有危机感,缺乏竞争力,最终使得企业的效益没有办法得到彻底的发挥。本文通过调查、文献研究、定量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在研究华能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优势和不足的前提下,结合国有企业经营的特点,对华能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建议。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华能集团要建立起一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培养和开发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要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就一定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战略性资源的新理念。

姚咏梅[5]2016年在《凝聚“叁为”文化 彰显国企担当——2016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珞璜电厂)现场会在重庆召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1月17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在重庆召开2016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现场会,授予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这是中国企联自2005年开展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以来,授予的第49家基地。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驻会副会长尹援平、重庆市企业联合会会长、重庆市原副市长余远牧、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巡视员李保民、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辉、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万相兰、重庆市

佚名[6]2008年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文中认为当今世界,企业的竞争尤其是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济基础。党的十七大关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

佚名[7]2013年在《跨文化融合典范——华能香港公司:跨文化整合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施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寻求更大市场、寻找更好资源的必然趋势。中国华能集团通过竞购、开发和运营境外电力项目,稳步提高境外能源资源占有比例。2003年,华能集团采取非全额股权投资形式,收购澳洲电力公司50%股权,这是中国电力企业首次在发达国家拥有和运营大型发电公司和电厂。中国华能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作为华能集团唯一一家境外注册的全资子公司,负责澳洲电力公司和国际电力公司的经营管理。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总成功率大概是40%。其中70%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

佚名[8]2008年在《人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格林斯潘:美联储将强硬对抗通胀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日前表示,如果要压低通胀,美联储将不得不对货币供应和储备持续施压,结果就是利率上升。他指出,金融市场疲弱状况已在3月份达到顶峰,但很难说危机将持续到何时。他认为,金融市场的问题可能还将持续,直至次贷相关资产的价值充分反映出美国房市价格的下滑。"危机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也许会恶化,也许好转",格林斯潘说,"若金融危机结束,那么美国经济最糟糕的阶段就已经过去。"

崔征, 于志宏[9]2007年在《责任成就发展与壮大——中国华能集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纪实》文中指出2007年8月29日,对于华能集团来说,注定将成为非常有意义的一天——首次向社会发布《中国华能集团公司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是中国电力行业中首家发电企业向社会公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它让华能集团的利益相关者,让时刻享受到电力

王维博[10]2008年在《李小鹏:商而优则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卫留成、郭声琨、竺延风……越来越多的央企高管出任地方高官,体现出中央对国企高管的培养选拔更加重视。而这次,是李小鹏。这位华能集团的原董事长已赴山西任省委常委。他在这个中国最大的能源集团8年的董事长经历,将给电煤供应紧张的山西带来什么?

参考文献:

[1]. 华能集团企业文化剖析[D]. 刘逍. 清华大学. 2004

[2]. “企业文化+制度管理”:华能集团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新理念[J]. 刘静怡.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

[3].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战略研究[D]. 赵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4]. 华能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研究[D]. 李桂萍.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5]. 凝聚“叁为”文化 彰显国企担当——2016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珞璜电厂)现场会在重庆召开[J]. 姚咏梅. 中外企业文化. 2016

[6].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J]. 佚名. 求是. 2008

[7]. 跨文化融合典范——华能香港公司:跨文化整合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佚名.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3

[8]. 人物[J]. 佚名. 东方企业文化. 2008

[9]. 责任成就发展与壮大——中国华能集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纪实[J]. 崔征, 于志宏. WTO经济导刊. 2007

[10]. 李小鹏:商而优则仕[J]. 王维博. 中国新闻周刊. 2008

标签:;  ;  ;  ;  ;  

华能集团企业文化剖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