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实践降低急诊抢救室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对急诊抢救室留置治疗管路的患者,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上,进行风险评估及防范监测,对风险因素进行预防性的控制,动态评估置管情况,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8例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3.3%,干预组2例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3.33%,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护理干预可以大幅降低急诊抢救室UEX的发生率,护理干预是行之有效并值得推广的。
【关键词】 护理干预;急诊抢救室;非计划性拔管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314-02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将导管拔出体外或移位,也包括操作不当所致的管路脱出或移位,又称意外拔管[1]。在我国,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达到15.5%[2]。急诊抢救室患者起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管道多,多数患者意识不清无自主判断能力,增加了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管道维系着患者生命,一旦管路滑脱,可能造成患者损伤、住院天数延长、费用增加,重新置管率增加,甚至导致死亡[3]。因此,如何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成为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问题。为此本科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导管护理采取综合措施取得一定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科2016年7月—12月共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6月共6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干预组男29例,女3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导管、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1常规护理措施 按照各导管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2.2干预组护理措施 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再结合以下护理干预。
1.2.2.1认真评估 患者带有任何一种管路时,即可视为有管路滑脱的风险(外周静脉输液管及吸氧管除外),应认真评估,执行相关护理措施,对所有外院带入的导管要在转入登记本上签字;病情发生变化或转科时重新评估。评估包括留置时间,置入位置、深度,固定情况,是否通畅,局部皮肤情况。
1.2.2.2置入导管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沟通,讲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意外拔管的危害,可能采取的约束措施,以引起家属及患者的重视。
1.2.2.3责任护士对床位进行固定管理,加强书面及床边交接班。有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护士,倾听患者主诉,鼓励说出其感受。护理操作轻柔、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1.2.2.4所有置管患者床头放置“注意管路”安全提示标识,提醒护士加强潜在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1.2.2.5选择适当有效的导管固定,导管固定不牢固或不妥当是导致患者治疗管路滑脱的主要原因之一[4]。各类导管要定期测量长度。固定胃管可使用3M加压胶布采取Y型固定法,每班检查固定情况,遇潮湿或松脱及时更换;经口插管采用牙垫及有弹力的松紧带绕颈部一圈后进行固定,定期检查气囊压力,认真交接班;固定尿管时,应把引流袋挂在靠近床尾的床档下,以减少患者用手拔管的机会;对于PICC及中心静脉置管,应用3M透明敷料固定,既能看到管路深度,又能粘贴牢靠,避免与输液管路衔接处牵拉。
1.2.2.6采取个性化的约束,并在约束过程中动态评估患者病情、约束指征、约束效果,及时调整约束方案,可减少约束的不良影响[5]。
1.2.2.7采取科学的安全措施,对不同类别的患者分类管理,尤其对危重、老年患者及意识障碍的患者应作为高危人群,应重点护理,加强看护[6]。
1.2.2.8心理护理 对于意识清醒尤其是不配合治疗的患者,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发挥家属的作用。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意愿。了解其心理感受,给予精神支持,使其顺利度过管路留置监护期。
1.2.2.9开展业务学习,加强护士对意外拔管的防范意识
开展业务学习,尤其是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使其掌握非计划拔管的概念、常见原因、危险因素、高危人群以及如何评估患者镇静剂使用安全程度;对置管患者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阻止患者的拔管行为,从而提高护士对意外拔管事件的预判能力。对各非计划拔管事件作为不良事件及时上报护理部,科室进行根因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护士长检查落实情况。
1.3 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UEX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UEX的发生情况比较,见表。
3.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明显降低了UEX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EX临床比较多见,其发生轻则造成患者局部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感染机会,重则导致病情变化,甚而危及生命并且给医疗纠纷留下隐患。因此,减少UEX的发生尤为重要,常规的导管护理措施,已远远满足不了目前患者的要求,如何进一步降低UEX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是我们临床护理人员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后,UEX的发生率大幅下降,因此护理干预是行之有效并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宋雪苹,张淑敏,蔡欢欢.2l例非计划性拨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ll,6(6):1026-1029.
[2]朱慧球,刘沁芳,张苏珠.普外科非计划拔管的预防与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1):54.
[3]宋瑰琦,秦玉荣,方进,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非计划拔管相关性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2008,8(5):40-41.
[4]唐红娟,唐笑青.NICU管路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l0,25(1):23-24.
[5]伍林飞,廖燕,虞献敏.个性化约束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36-34.
[6]段应龙,丁四清,张秋香,等.63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5,10(15):1261-1264.
论文作者:肖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患者论文; 计划性论文; 管路论文; 导管论文; 措施论文; 常规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论文;